马伯庸携“见微”系列作品亮相西北书城

发布时间:2024-12-24 17:23

8月7日,作家马伯庸携“见微”系列作品亮相西北书城举行作品分享会,与广大书友分享创作经验以及文学思考。


奔流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晚7时开始的签售会,早早就挤满了人。许多读者没有座位站在后排,书店的收银台前也排起了长队。“我是6点来的,但这个位置还是看不清楚,估计前排还得早半个小时过来排队。”读者李女士告诉记者。许多读者甚至一次性购买了马伯庸的全套作品,“我是特意从安宁过来的。”捧着11本书的孔女士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这些书除了自己购买还有特意帮朋友带的,他们也爱看马伯庸的书。”


晚上7时,分享会正式开始,马伯庸现身活动现场,顿时引起现场观众的欢呼。分享会上,马伯庸围绕“见微”系列《长安的荔枝》和《太白金星有点烦》两部作品分享了自己创作灵感与作品背后的故事。“‘见微’,即‘见微知著’的意思,这个系列‌‌通过一些非常小的事件来看到一些大的道理,第一本书叫《‌‌长安的荔枝》,它是从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而来的,大家关心的是妃子笑,‌‌是杨贵妃,但几乎没有想过这个荔枝是怎么样运送到长安城的,‌‌所以我想从一个基层负责去运送荔枝的‌‌唐朝小吏来写唐朝的历史。‌第二本《太白金星有点烦》是一部‌‌奇幻小说。我们知道太白金星在西游记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那么从太白金星的视角是怎样看待取经的整个过程,他在里面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我想从这个角度去重新构建西游记这个故事。”‌



“怎样培养阅读兴趣?”“怎样看待小说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关系?”“作为当代青年,要不要换一种角度,从小人物出发重新感悟历史?”“一直以历史小人物的视角创作作品的你,为什么又写出了《大医》这本书,创作初衷是什么?”读者也纷纷与马伯庸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在问到如何积累这么多知识时,马伯庸表示:“要保持好奇心。大家只想着把眼前的事情干完,但其实应该在很细小的事情上面保持好奇心。我习惯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开地图搜附近的地名,寻找有意思的地名和背后的故事,在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脑洞’,这也成为了写作时所积累的素材。”

“《长安的荔枝》和《太白金星有点烦》这两本书都是我在写大部头作品的间隙作为修行的写作,所以写这两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太多创作上的心理包袱,比较随心所欲。”在接受奔流新闻记者采访时马伯庸说,“‌‌它本身的篇幅也不是很长,《长安的荔枝》只有7万字,《太白金星有点烦》也只有10万字,算是‌‌小作品。‌‌但这种小作品我写起来非常轻松,而且很开心,读者阅读也很高兴。”马伯庸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自己“见微”系列作品能一年完成一本。





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及茅盾新人奖得主,以独特的文风和犀利的洞察力,屡屡引发读者们的深度思考与共鸣。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代表作有:《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王夏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马伯庸携“见微”系列作品亮相西北书城 http://c.mxgxt.com/news/view/468855

相关内容

马伯庸成都售新书 挤地铁挤出脑洞来
马伯庸:没人说作家不能当网红
马伯庸的“文学考古”,有何创作“秘诀”?
马伯庸:如何从史书中“抠”出好故事
作家马伯庸:美食是中国人最大的公约数
读书不“挑食” 保持好奇心 马伯庸接受专访谈创作“秘笈”
马伯庸:从历史中寻找灵光,在作品中留下“指纹”
我们和马伯庸聊了聊写作、阅读、带孩子,还有他的偶像万茜
马伯庸的出名作
怎么写历史文学?南京大学兼职教授马伯庸和同学聊了聊创意写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