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CEO姚劲波:平台是社会的折射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ID:guigudiyixian),前瞻网经授权转载
姚劲波,男,1976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汉族,1999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及化学双学位。
2000年,姚劲波创办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并于2000年九月被万网收购。2005年7月,姚劲波离开万网并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
2010年11月2日,姚劲波与其他人共同创立的学大教育在美国上市。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首日开盘价21.2美元,今日股价62.83美元,公司市值91.5亿美元。
关于58同城:要做“全民的招聘平台”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8同城,于8月21日发布了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25.93亿人民币,实现33.3%的同比增长;毛利润率更是高达90.9%;集团此前重点投入的招聘业务也不负众望,成功挑起了大梁。
如今十天过去,58同城股价涨幅达到20%左右,这也意味着,姚劲波的身价又跃升了一大步。
但他自己对此事看得极为坦然。58同城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质变”。然而姚劲波本人甚至都记不清楚58集团何时开始赚钱了。在被问到“从亏损到盈利”的关键之处时,他回忆,58同城从2013年上市后,经历过几件事儿,包括2014年6月份接受腾讯的投资,2015年初并购安居客,再过一个月,合并赶集网,然后是收购中华英才网,在此过程中,他想的一直是如何把公司不断地推到新的高度,盈利则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
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是一里程碑事件,合并后58同城基本垄断了在线生活服务行业市场。在此之前,两家为了争夺流量和用户,不断加倍投入大量营销广告资金。这种“砸钱”手段令人心疼,但竞争太激烈必须为之。而合并之后带来的成本节约立竿见影,并帮助公司获得更多营收和利润。
赶集网CEO 杨浩涌(左)和姚劲波(右)握手
我们都认为竞争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是在Peter Thiel的著作《从零到一》中,作为著名投资人,Peter Thiel特别强调:创业最重要的是走出竞争市场,这不仅因为竞争市场赚钱难,也是因为如果过分注重竞争,那就意味着企业在不断重复过去的模式,难以创新。另外,如果你不能打败竞争对手,那就和他联合吧。
而58同城联合赶集网以后,就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进行模式创新。姚劲波说:“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骨子里就想通过技术改善用户体验。”过去58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做推广,现在则越来越依靠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
目前58上的流量有20%到30%来自大数据推荐系统——即根据用户的资料和历史行为,通过算法和在线流程引导,更精准地呈现出用户需要的内容。这也是“个性化推荐”时代的主流趋势。
58同城的盈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房产,招聘,汽车,黄页,即“传统的分类业务”。去年房产这一块的盈利增速最快,但今年已经被招聘业务接棒。
为什么招聘业务成为了58同城的主力和驱动力?姚劲波解释,58进入招聘市场的时间比较晚,智联和前程无忧已经在“白领”招聘市场占据先机,所以58当时看准了后来兴起的蓝领市场。
中国的蓝领市场极为广阔,并且蓝领群体的收入增速很快,相当比例已经超过了年轻白领。蓝领人群大部分都拥有了智能手机,并且将找工作就业渠道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其次,他们往往换工作频率较高,平均每年换两次工作。因此58同城看准这块“蓝海”发力,迅速成为中国第一大也是增速最快的招聘平台,并且依靠快速招人的效果迅速在中小企业中赢得口碑。
但姚劲波强调一点,就是蓝领和白领的概念在逐渐模糊,58要做的,是“全民的招聘平台”。比如58同城很早就扎根中小城市,展开当地营销,因为“中国的未来经济不会是几个大城市主导”;比如收购中华英才网,姚劲波说:“希望借助中华英才网在中高端人才及知名企业中的品牌影响力,使得58同城真正实现全招聘领域覆盖。”
“招聘”的盈利极为可期,而58在占据该领域统治地位后也拥有了定价权。招聘成功支撑起了58同城的利润增长,交出了漂亮的季度财报。
关于新领域开拓:“转转最接近我心目中早期对58同城的想法”
有人评论:58同城的战略是T字型的,即在平台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也不断进入各个垂直领域。姚劲波说:“这个评价某种程度上是对的”。58同城的确在某一阶段会特别主打某些品类。
比如姚劲波在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就强调介绍了二手车业务的表现。这也是58同城会重点开发的品类。他表示:“我们已经是中国二手车领域流量最大的平台,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平台之一......虽然是现在很多二手车平台仍处于烧钱竞争的阶段,但我们已经实现了盈利。”
姚劲波判断: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最终会比美国还大。因为现阶段中国新车销售数量已经超过美国,那么二手车的销量赶超,也是迟早的事。58同城除了自家的二手车平台,也是“瓜子二手车”的重要股东。姚劲波希望能全方位覆盖这个市场,并且他的愿景是:将来用户能在58的平台上,根据各种细分条件找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车。
但姚劲波其实花了更多心血在“转转”上——这是58集团孵化的专业二手交易平台,成立于2015年11月。这个名字是姚劲波取的;转转的产品直接汇报给姚劲波;甚至他还亲自上阵担任转转代言人。
他说:“转转最接近我心目中早期对58同城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做闭环生态,深度参与和把控交易的各个环节。
二手交易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分类网站里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58同城创建之初的参考样本——美国的Craiglist,二手交易板块在网站正中央的位置。但在中国,因为信用和法律体系不健全,二手市场难以规范和管理,一直没有完善起来,也因此存在巨大的空间。
转转的闭环生态就是为了解决信任缺失、交易不对称等二手市场难题。比如转转引入熟人关系圈,接入微信强社交关系,实行实名认证;并且能基于社交数据分析用户的信用状况。另外转转深度参与到整个交易的支付、送货环节;甚至自立行业标准,对一些二手产品提供质检报告。
姚劲波打算对二手市场进行深耕,认为它有机会成为整个 58 赶集体系里的 “底层用户平台”,甚至“这事儿就不一定要挣钱。”
关于虚假信息:“平台是社会的折射”
58同城一直没有摆脱过负面信息和报道。和“招聘业务领跑财报”相伴的,还有“平台虚假招聘信息泛滥”等相关话题。自李文星事件被大面积报道后,这样的新闻就更令人关注。
事实上58同城的准入制度和审核认证是最严格之一,但100%的可靠服务仍然难以提供。58集团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优化产业生态的项目,叫生态创新事业群,包括了一个生态平台和一个信息安全平台,总体人数接近1500人。集团高级副总裁黄炜解释其作用时说,团队的目标就是让业绩下降:“不合理的东西全部干掉,把门槛提起来,坏信息不要,哪怕是可能损失部分的好信息,我们也要让整体的生态健康起来。”
姚劲波则谈到一个“绿洲”计划。
“虚假招聘”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据统计,是诈骗公司冒充知名企业的第三方代理来“招人”。为此,58同城挑出了全中国2000个最常被冒用的品牌,和它们的HR部门进行合作。只有经过这些HR部门的指定和确认,相关公司的招聘信息才被允许发布。这个数字之后会从2000上升到5000,姚劲波称之为“植树造林”——我们先造出一片绿洲,然后把它扩大。
虚假信息的泛滥本是个社会问题。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骗子公司,本来是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的;现在把广告搬到网上,它不会就变成真的。姚劲波说:“平台是社会的折射。我们占据市场90%的份额,这些东西是最有可能出现在58同城上的。作为自助发布广告的最大线上平台,58同城会依靠技术、大数据和规则设计肩负起监督审核的责任,最大限度的用户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关于本人:“定了目标一起冲”
58同城作为一家员工超过两万人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其公司内部文化却非常简单:“我们企业文化就是简单,没有政治,没有派系,每个人都定了目标,我们就主动协作一起冲。”这和姚劲波本人的性格息息相关。
熟悉姚劲波的人对他比较有共识的性格特征包括:非常有冲劲,认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到;很少焦虑,焦虑的事情就动手把它解决;面对外界的评论往往不作回应。
简单概括,姚劲波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人,在创业初期选择同伴的时候,也很看重性格和三观是否合得来,“如果不是目标导向,不为用户着想,就进不来(58同城)。”这些人再去招人也遵循同样的准则。后来公司从几十人扩大到几万人,这样的“定好目标一起冲”的氛围和文化,也就顺其自然地延续了下来。
对于“不对外界评论作回应”这一点,姚劲波补充说:“媒体评论一会看好一会看坏,我们不会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但如果用户说我们哪个具体地方做的不好要改进,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大。”“我手上的事情还远远没做完,今年主要还是下沉到更小的城市镇和农村,成为落地最深的互联网公司;然后升级各个品类的生态和体验。
本文来源硅谷密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email protected]
网址:58同城CEO姚劲波:平台是社会的折射 http://c.mxgxt.com/news/view/527132
相关内容
“差不多先生”姚劲波和不再神奇的58同城姚劲波:给58圈一个更大的圆
姚劲波,缺的不是数字分身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建议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垄断行为
58同城拆分安居客赴港IPO 姚劲波与左晖的“战争”硝烟四起
58同城总裁姚劲波:未来大而全分类网站只一家
巨头姚劲波居然亲自为58到家代言的背后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姚劲波:支持家政服务业数字化、促进高质量就业释放零工市场活力
姚劲波的“消化”之路
聚焦两会丨专访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保障房和商品房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