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媒介化时代的诗意栖居——对话汪民安的《情动、物质与当代性》
文/董小玉、卢松岩
《情动、物质与当代性》是清华大学汪民安教授于2022年出版的新书,“情动、物质与当代性”是本书的三个主题单元,是对当下社会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的理性分析,极富学术研究的现实性与前瞻性。为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缘何强调“情动”?
研究生卢松岩:近年来,对情感劳动的研究方兴未艾,扩充了我们对情感的理解。关于情感劳动,主要存在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情感劳动的研究范式。这来源于社会学、管理学中对服务业中情感调节行为的考察,代表性研究是美国学者霍克希尔德的《心灵的整饰》;另一种是情绪劳动范式。这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非物质劳动范畴,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对人情感的控制和剥削。汪民安在本书中则提到了“情动”这一概念,请问,应该如何理解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汪民安笔下的“情动”,源于斯宾诺莎著述《伦理学》。斯宾诺莎将情感理解为“身体的感触”,是身体的感触才产生了情感。不同的感触又产生了不同的情感,所以情感又是流动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德勒兹看来便是所谓的影响,汪民安将其译作“情动”。
斯宾诺莎和德勒兹的观点都具有创新性。在斯宾诺莎生活的17世纪,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风靡一时,他认为,人是一个心灵的存在,是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是一个理性。与笛卡尔针锋相对,斯宾诺莎则认为情感将身体与心灵合二为一,情动既是心灵的思想之力,也是身体的活动之力。因此,斯宾诺莎强调,是情动在构造主体,是情动串联起了一个最初的共同体。
不论是汪民安对情动概念的强调,还是学术界对情感议题的热议,其实都是对社会日益智能化的学术回应。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刷新我们对科技边界的认知和想象。在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下,技术似乎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一切问题。相比之下,人类的存在则显得有些多余。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情感恰恰就是人机之间最为根本的差别,这或许是人类证明自我主体性的一个关键。因此,汪民安所引入的情动概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物质性”意味着什么?
研究生卢松岩:如果说情感研究,在于强调智能化社会中人类强势的主体性,那么“物质性”研究则恰恰提供了另一个侧面,即强调物质本身的能动性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实践。智媒时代,学界对媒介物质性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理解汪民安所提到的“物质”?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汪民安笔下的物质转向,更多从哲学意义上探究人与物的关联,他着重梳理了康德、海德格尔、拉图尔以及梅亚苏等人的物质性研究。
智能媒介的突飞猛进,将人的主体性与媒介的物质性重新纳入到一个崭新的思考环境中。当下社会,人与媒介难舍难分,没有了手机,没有了微信支付宝,我们几乎寸步难行。数智媒介正在改变和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看,时下流行的虚拟偶像、社交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媒介,越来越具备着逼真的人类情感。原本沉默、封闭的媒介之物,在当下逐渐生动、敞开,积极地等待着与人类接触,进而改造、驯化乃至征服人类。因此,物的转向意味着通往数字化生存的技术时代人与物的激烈博弈,它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生活样态。
如何在当代栖居?
研究生卢松岩:无论是情动还是物质转向,它们看似是当今时代的新现象,但如果站在历史制高点去追本溯源,都是有迹可循的。在本书的结尾,汪民安以一个颇具历史色彩的主题——当代性,选取了几篇文章可视为对“情动”与“物的转向”的历史回溯的现实落点。对当代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汪民安的学术研究旨趣。他的《现代性》《现代性基本读本》《什么是当代》《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著作,都围绕着“当代性”话题展开的。那么,如何理解汪民安所研究的当代性呢?我们又该如何栖居于当代?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在《情动、物质性与当代性》一书中,汪民安的学术旨趣在当代性这一单元所选取的几篇文章中得到了延续。什么是当代性?汪民安借用阿甘本的话来做阐述——“当代性就是指一种与自己时代的奇特关系,这种关系既依附于时代,同时又与他保持距离。更确切而言,这种与时代的关系是通过脱节或时代错误而依附于时代的那种关系。”当代人在若即若离中,紧紧凝视自己的时代,以便感知时代的黑暗。他们是主动地观看这种晦暗,并在晦暗中寻找光明。
当代性要求人们关注当下时代中的事物。但对当下的过度强调,反而消解了人们的历史意识。纵观当下社会,快速迭代的明星偶像、推陈出新的时尚潮牌,流行文化充斥着我们的周遭,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当下、此刻,是如此的丰富、臃肿,以至于昨天是那么的久远,未来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需要警惕当代性所带来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游荡状态,需要重建历史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这样才能诗意地栖居于这个被媒介化所深刻改造的时代。
网址:深度媒介化时代的诗意栖居——对话汪民安的《情动、物质与当代性》 http://c.mxgxt.com/news/view/546333
相关内容
《长白九章》:黑土地上的诗意栖居汪精卫诗词研究:诗意人生与时代印记
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记忆
时空对话:现代追星与近代捧角的文化映像与心理探析
粉丝文化与媒介迭代
女网友爆料被汪姓男星性侵,汪建民否认并称愿意当面对质
“网红”辈出各领风骚 新媒体时代的“平民造星”运动
李闽轩的微博简介:窥探自媒体时代的个性表达
媒介文化视域下当代电影明星形象、影迷/粉丝身份的演变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