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或者音乐
《文学或者音乐》中收录余华28篇精读笔记,他细剖详解博尔赫斯、福克纳、马尔克斯、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契诃夫、茨威格等文学巨匠的杰作,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告诉读者为什么而读以及如何去读经典。 [2]
我能否相信自己
威廉· 福克纳
胡安· 鲁尔福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博尔赫斯的现实
契诃夫的等待
山鲁佐德的故事
内心之死
卡夫卡和K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西· 伦茨的《德语课》
我的阿尔维德· 法尔克式的生活
一个作家的力量
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伊恩· 麦克尤恩后遗症
失忆的个人性和社会性
文学和文学史
回忆和回忆录
两位学者的肖像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的叙述
高潮
否定
灵感
色彩
字与音
重读柴可夫斯基 [1]
在自序《和声与比翼鸟》中,余华坦言音乐影响了自己的写作,音乐是内心创造的,写作则触及音乐的深处,它们彼此影响,共同指向生命的宽广。余华写道:“我曾经羡慕音乐叙述里的和声,至今仍然羡慕,不同高度的声音在不同乐器演奏里同时发出,如此美妙,如此高不可攀,而且在作曲家那里各不相同,在舒伯特的和声里,不同高度的声音是在互相欣赏,而在梅西安的和声里,这些声音似乎在互相争论,无论是欣赏还是争论,它们都是抱成一团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雄心勃勃的小说家也想在语言的叙述里追求和声,试图展现同一时刻叙述的缤纷,排比的句式和排比的段落可能是最为接近的,可是它们仅仅只是接近,它们无法成为和声,即使这些句式这些段落多么精彩多么辉煌,它们也不会属于同一个时间,它们是在接踵而至的一个个时间里一个个呈现出来。” [4]
主题思想
一个人的阅读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精神发育史和思想成长史。余华的随笔集《文学或者音乐》沉静叙述作者阅读文学经典和研读传世音乐作品的漫长过程、独特感受,展现这种欣赏对于其小说创作的价值和意义。随笔集中,余华引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名言:“宁肯去读拜伦的一行诗,也不要去读现在的一百多种文学杂志”。先锋派作家余华始终把阅读视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的惟一通道,正如他在随笔集自序中所写:“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正是这种不间断的沉潜式阅读,累积成余华厚实弥坚的文学功底,也激荡出他难以抑制的写作冲动。
书籍作为人类灵魂的镜像,是一个人审视和探索自己精神世界的内在路径。在余华看来,经典文本和个人阅读如同《山海经》里仅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的蛮蛮,只有与同类合体后才能振翼高飞、翱翔九天,“看似安静的阅读实质动荡澎湃,每个读者都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唤醒自己经历里的细节、情节和故事。这样的阅读会在作品的原意之上叠加出一层层的联想,共鸣也好,反驳也好,都是缤纷时刻的来临。”对于作家来说,那些经过时间长河淘洗所存留下来的经典之作,如书中提及的《喧哗与骚动》《燃烧的原野》《小径分岔的花园》《变形记》等,是自己作品吸收养分增添能量的常青藤,劳作果实的饱满芬芳绝非作家个人的成就与荣耀,而是对茨威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和卡夫卡等先辈作家们的回馈与报答,因为果实汁液中浸润着这些大师们的优质文化基因。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用文字向大师表达敬意的普通读者而言,人生的每段历程也是累累硕果,经典作品的涵育与滋养使他们平淡的生活同样散发出明丽的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沉积与传承、赓续与流布,正是通过这最简单也是最私密的方式——阅读来实现和完成的。 [3]
艺术特色
作为作家的余华,不仅沉浸于阅读经典,而且更善于以小说的神态和样貌讲述阅读经典的欣喜与收获,这就使他的读书随笔像叙事作品一样有跌宕起伏的开篇、诡异多变的悬念、静水深流的描述、枝蔓繁复的结构、飞流直下的收尾。这种叙述方式无疑丰富了表达策略,但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主题内容,使那些独特的阅读发现掩映在细密琐碎的文字背后变得忽隐忽显。但千万不要把这种穿透力极强的行文方式看作小说家的炫耀甚至卖弄,恰恰相反,余华的阅读随笔是平实内敛的,他那些高密度的比喻不是修辞性的,而是为了拓展解读作品时的叙述空间和美学张力,在比喻的不确定性中试图逾越随笔的语言规范。 [3]
2017年9月,《文学或者音乐》由译林出版社首次出版。2021年12月,由译林出版社再版。
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ISBN
参考资料
《文学或者音乐》
2017年9月
译林出版社
978-7-5447-6984-6
[1]
《文学或者音乐》
2021年12月
译林出版社
978-7-5447-8819-9
[5]
余华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年)等。 [1]
网址:文学或者音乐 http://c.mxgxt.com/news/view/554781
相关内容
有哪些歌手或者明星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出来的。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劳者自歌”劳动主题音乐会
叶小钢任艺术总监,202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季收官
创刊45年的《音乐爱好者》让“音乐爱好者”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
文学中的音乐(四):《史记》 所记宫廷音乐人——夔
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明星名单
伯明翰音乐学院
【红楼梦】中音乐与文化剖析以文学、影视作品为范例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论文
廖昌永:用音乐表现当下中国,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