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学习?张载用22个字概括终极奥义,可惜后世觉得太难

发布时间:2024-10-21 14:10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朝堂上新旧两党开启了激烈的交锋,这个时候,北宋思想家张载收拾行囊,决定辞职回到父亲的埋骨之所——横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

张载之所以要辞职,并不是因为他得罪了王安石,而是张载的弟弟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张载为了避嫌,因此才决定辞官。

《孟子》云: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张载作为当时著名的大儒,他从小接受孔孟之言,若是在朝堂上,他必然一心为民,如今在横渠这个小地方,他要做点什么,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呢?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张载做了三件事:

第一,开课讲学。他在横渠开办了书院,传道授业。他想把自己平生所学、所思,教给更多的读书人,让他们来践行于天下。很多学子听闻张载开课,不远千里来到横渠,只为聆听张载的教诲。

第二,实践井田古制。张载用自己多年的俸禄,在当地买了一百多亩地,他按照《周礼》的记载,将田地按照“井”字形分成九块,中间那块留给自己,其他八块分给没有土地的乡民来耕种。他看着淳朴的乡民有地可耕,乐此不疲。

第三,兴修水利。张载虽然没有官职,但影响力还在,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走遍周边的江河湖渠,然后带领乡民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兴修水利,当渠水贯通到良田后,张载赤着脚行走于泥土之中,心情畅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张载离开官场,本来应该独善其身,可他偏偏要选择兼济天下。有学生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张载回答:“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

意思是,读书人的心胸不能只装有自己和天下,在自己和天下之间,还有很多空间,只要自己有心,总有地方可以实践自己的理想。张载的这句话,给了学生们很大的启发。

那个时代,所有的读书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圣人之言?在长期摸索和思考中,张载最终总结了22个字,这22个字,在后世,几乎响彻天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横渠四句”。

张载是伟大的,他的“横渠四句”更是伟大的。

然而,有人认为,张载说得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太难,他的话太空洞,太理想,中华五千年,有几人能做到他这四句话?

其实,笔者认为,张载的话不空洞,所谓的“横渠四句”,不过是张载给读书人定下的终极目标,是理想,是信仰,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一定要有努力的方向。

我们把“学习”这两个字从“广义”落实到“狭义”,当代的孩子们若想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若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若想成为一个“不负韶华”的人,他们要怎么做呢?第一步当然是努力学习,先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若想做到这些,还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优秀的师长来指导。在资源贫乏的乡下,一个优秀的老师能给予儿童的帮助是巨大的。

韩愈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不在身旁,他们的精神世界有部分缺失,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儿童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乡村都缺乏优秀的老师。我写这篇文章是公益性的,其目的是希望头条的读者们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我们不论是给予乡村教师物质援助,还是精神支持,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情。

《论语》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希望我们的这份“爱人”之心,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头条公益活动,点击下方卡片,期待您和我一起,为乡村留下好老师。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责任编辑:

网址:人为什么要学习?张载用22个字概括终极奥义,可惜后世觉得太难 http://c.mxgxt.com/news/view/57702

相关内容

红楼梦:义忠亲王坏了什么事?罪大恶极,难怪连棺材都不能用了
王阳明《传习录》:为什么人一旦开悟,就会变得很厉害
为什么要阅读?
“去鲁迅化”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莫言的观点值得深思!
原创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5字回骂,概括郭沫若一生
这套半个世纪前的书,为什么仍能摘得豆瓣9分?
再读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变得这么荒谬?
同是才女,为什么冰心对林徽因颇有微词,张充和直言她话太多?
鸟叔的御用伴舞,怎能就单单一个骚字概括
【学习秘诀】进步最快的方法:刻意练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