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整理「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发布时间:2025-01-05 11:02

本章通过对艺术发展过程的客观描述,揭示了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同时介绍了艺术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并提出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及对艺术发展规律研究的重要理论。本章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在学习时,需要重点掌握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艺术发展规律的他律性与自律性内容,要在把握艺术发生与发展过程内容的同时,了解每一个民族的艺术与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关系,以及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艺术发展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4.简述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

5.简述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

6.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7.试述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

8.试述艺术发展过程革新的表现。

9.试述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10.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什么是艺术的世界性?

11.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参考答案】

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某种意义上,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种精神产物,具有审美价值,表达着思想和情感。因此,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满足前提和条件后,必然会出现艺术。

(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艺术创作的主体]。

①劳动是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决定性步骤,它使猿爪变为人类的手,猿脑变为人类的大脑。

②劳动促进了语言的出现,劳动与语言进一步促进意识的产生,这从本质上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③劳动促进了工具的制造。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出现则表明猿猴已转化为人类。

(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情感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在劳动结束后,人们会将劳动的结果与他们预期的想法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影响着人的思想和情感。

①劳动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产生了图腾和巫术。

②劳动的结果符合预期,人们会产生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

(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策二个必要的条件。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历史飞跃是人们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将对象的形式视作审美对象,从而产生了人类的审美艺术。实用的观点优先于美学观点,劳动先于审美。审美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①只有实用性没有审美性;②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③仅有审美性。

(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解析】

艺术发生的过程,就是“准艺术”发展的过程,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准艺术”发展的描述。

【参考要点】

(1)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艺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一件工具与第一件艺术品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具有人工性,艺术创作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类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

(2)“准艺术”的发生。在实用品中渗入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的第一件艺术作品的存在就是“准艺术”发生的标志。“准艺术”发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原始人的情感通过巫术注入形象中,使它们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3)“准艺术”的繁荣。陶器的产生是“准艺术”繁荣的标志,陶制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陶制品上得到充分体现。

(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阶级、掠夺战争和宗教的产生,使陶制品艺术从高峰跌落,欢快和谐的艺术风格消失。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装饰或宗教祭器象征的青铜器和玉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解析】

首先要明确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宗教、道德、哲学,再结合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它们对艺术发展的不同影响。

【参考要点】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不同阶级的艺术具有不同的特点;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能够带来艺术的鼎盛。虽然在某些时候经济与艺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但是不平衡原理并不能否定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重大、深刻的影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在上层建筑内部政治与艺术的联系是直接的,因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重大的。

(3)宗教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宗教对艺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促进和阻碍并存的,一方面,宗教要求艺术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会阻碍艺术发展;另一方面,宗教能够组织艺术创作并且为艺术提供题材,使艺术能突破教义的局限而得到发展。

(4)道德对艺术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崇高、进步的道德准则能够成为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使之产生持久强烈的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5)哲学通过美学和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在哲学思想影响之下产生的美学原理为艺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哲学思想决定创作方法的产生、选择与改变,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创作方法的矛盾。

4.简述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

艺术属于上层建筑,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即思想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以及与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即政治上层建筑。毫无疑问,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社会精神现象以及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言而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早或迟发生变革。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基础的变更和发展,也必然导致艺术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和发展。比如在欧洲,当奴隶主经济基础形成以后,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古希腊、罗马艺术。随着奴隶制的消亡,封建的地主阶级所有制建立,就产生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艺术。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适应会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艺术的繁荣发展常常是经济繁荣的结果,例如,我国唐代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诗歌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繁荣,就是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而带来的文艺繁荣。

(3)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就会为新的生产力制造舆论、呐喊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如19世纪反对农奴制、要求改变落后状态的俄国文学,我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都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4)虽然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对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些中间环节自身也受经济的制约和决定。它们影响艺术发展时,其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也不是绝对的。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5.简述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

(1)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最大的、深刻的影响。

①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而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则是政治,政治需要艺术为自己服务。

②上层建筑中政治与艺术的联系是直接的,能对政治做出快速反应。

③政治集中代表了慌治阶级的利益,因此,虽然是促进艺术繁荣的强大动力,但也可能成为导致艺术衰败的巨大阻力。

(2)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宗教对艺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阻碍又有否定,既有促进又有肯定。

1.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否定艺术、因为宗教和艺术确实有根本对立的方面∶

①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②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感知;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进行形象表现。

③宗教的客体是神,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渺小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④宗教促使人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求精神慰藉,它是人心灵的麻醉剂;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是人们灵魂的净化。

⑤宗教相信其客体是超自然的实体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2.促进艺术的发展。

宗教和艺术都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功利性,带有情感和幻想。都是对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都可以安抚人心,产生幸福和希望

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表现:宗教促进艺术突破学说的局限并得到发展。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宗教通常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宗教艺术是一种精神产物,游离于此岸性和彼岸性、宗教与艺术之间,兼具宗教与艺术两种因素,它强调了宗教对艺术既促进又阻碍、既渗透又排斥的复杂关系。

所有宗教艺术都包含着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如果宗教要求艺术依据教义创造崇拜的对象,宗教就扼杀了艺术。如果艺术要求创造具有审美价值、表现内心情感并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那么艺术就否定了宗教。

(3)道德对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它们根本上是不同的,并且相互影响。道德与宗教一样,既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又是艺术发展的阻力。

①道德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作品在表达进步的道德规范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②道德是艺术发展的阻力。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会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4)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哲学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式。

①美学的中介:

a古希腊美学中的比例和谐、模仿自然是由暂学上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决定的。

b在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着一切,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美学也随哲学而改变。

c在文艺复兴时期,唯物主义恢复了权威,比例和谐再次成为美的理想追求。

d在当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因此艺术与美被视为人的直觉。

②创作方法的中介:

a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产生。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创作方法来源于艺术思想,是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

b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任何一个艺术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方法,而艺术家选择的创作方法由其哲学思想决定。

c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了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哲学思想是复杂的,其中包括了自然观。社会观、政治观、宗教观、道德观等。而艺术家的观点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矛盾的。

6.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参考答案】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可以理解为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自身从形成到发展直至成熟这一过程起着某种影响与潜在作用的因素。艺术诞生之初是附属于自律伦理的。艺术自身的体现形式和内涵由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决定,简单说来就是在生活中去改变客观世界的行为反过来作用于其自身的发展。艺术在初期处于一个相对简单贫乏的状态,这是为经验的匮乏和不成熟的实践所局限的。而从自己在现实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自身认识,逐渐形成为自身的艺术认识和艺术感知。这一不断积累和自我完善的思维体系大概就是艺术自律论的产生。在这样的一种新型理论里,这种初始状态极为主观的感知力逐渐经过某种形式在人群中蔓延开来,从自我意识的感知力扩展为对客体的影响力。于是逐渐地有更多的人认识这种意识,使其从个体意识逐渐进化为群体意识,这一扩展过程可称之为所谓艺术的雏形。当对客观世界的艺术感知的意识形态从个性演变成为共性,那么这种共性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所以基于以上的认识,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1)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是艺术自律性的内在机制。艺术总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创造中向前发展的,艺术只有创造才富有生命力,但是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无法脱离人类历史,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滋养着无数炎黄子孙。这些传统遗产在完成不朽的思想使命后逐渐沉淀下来,成为本国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成为一切创造和变革的出发点。所以宗白华说:“历史上的向前一步的发展,往往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究源。”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追随着希腊,19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20世纪的新派潮流追溯到原始艺术的浑朴天真。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创造在流传的范围内创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马克思有言:“人们自己造着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艺术的发展之所以自律就在于其内部这种相对独立的历史继承性。欧洲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古巴的作品《马拉之死》正说明了艺术的自律性发展,是以法国大革命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为前提的。同时也表明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从内容和形式充当了绘画进一步的发展的基础和起点。

(2)艺术的自律性建立在对立艺术形式风格变化律。里希在《论艺术再现》中说:“一切艺术都源于人类的心灵,出自我们对世界的反应,而非出自可见世界本身,而且恰恰是由于一切艺术都是’概念性的',所以一切再现作品都能够由他们的风格来辨认。”这是对艺术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千变万化的风格的很好解释。

艺术发展形成风格变化律要涉及两个问题:①艺术发展是否有盛衰;②不要把艺术的风格变异误认为是艺术的衰落。艺术在统一模式中的盛衰变化是合乎于逻辑推理的,艺术技巧有一个逐渐提高完善的过程。那么整个艺术创作的兴衰现象实际也是普遍存在的。著名美学家罗曼罗兰在其论文《十六世纪意大利绘画衰落的原因》中不止从政治和社会方面,而且主要从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分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发展中的衰落现象。

因趣味或艺术观念的变化导致艺术风格的变异的例子很多。如瑞士美学家沃尔夫林指岀的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变迁,欧洲传统美术观一直认为“巴洛克”是文艺复兴的衰落。而一经沃尔夫林的解释,人们终于承认了相对于文艺复兴艺术的稳重和和谐,在巴洛克艺术中所表现出的粗野、任性,既富于情感与运动感,同时具有美学价值。这只是意味着风格类型的不同或对立。沃尔夫林在艺术的发展中把握艺术风格的对立价值并注重艺术作品自身的形势分析,从研究方法上产生了主要影响。如同我们改变了巴洛克艺术认识一样,人们对于像中世纪艺术、日本美术、现代抽象艺术的认识显然也发生了转变。

7.试述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

【解析】

本题包含四个设问,即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答题范围主要涉及艺术的发展论,答题时应注意分点作答,作为简答题可以进行适当概括。

【参考要点】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①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②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③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2)原则∶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不是简单的抛弃和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将统治者的艺术与被统治者的艺术区分开来,又要将某一具体作品中的精华与精粕区分开来,避免"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极端观点。

(3)条件∶艺术继承的条件是艺术风格的相似性,在浩如烟海的艺术遗产中选取有用的东西加以继承并不是随意的事,只有风格相似的艺术才具有继承的可能性。

(4)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

①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这是艺术发展过程中量的渐进,往往表现在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之间,继承的效果是对某一艺术风格的完善。

②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这是艺术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8.试述艺术发展过程革新的表现。

【参考答案】

(1)艺术作品:

1.内容:即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表达新的思想和感受,这是艺术作品革新的圭旻友更。艺术内容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评价。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带来艺术内容的革新

2.形式:内容的革新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形式的创新,即艺术作品组织结构与艺术语言的革新

(2)艺术家:革新可以表现为超越他人与超越自我。

1.革新首先表现在超越他人,即超越先辈和同辈艺术家。在艺术上,只有超越辉煌的艺术成就才是辉煌的。

2.艺术的革新必须超越自己,即超越自己的成就。创新不仅是对别人而言,更是对过去的自己而言。超越自我比超越他人更困难。

(3)革新程度:革新分为相同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1.相同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是艺术发展的量的积累渐进和某种艺术风格的改进。

2.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对某种艺术风格的根本改变,可以产生新的艺术风格。

9.试述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参考答案】

艺术的继承和革新是艺术发展过程中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1)艺术的继承性是指当代艺术同过去时代艺术的联系。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反映他所处的时代生活时,都要以过去时代的艺术中所积累的经验、传统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都要受先前整个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实现人类审美发展的连续性。艺术的继承性不仅仅指艺术中的形式因素(艺术语言成分等),而且包括先进艺术的思想基础,道德审美理想,对待所描绘的现实的原则、概括性格等实质内容。但艺术的继承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模仿主义,而应是包含艺术革新的继承。

(2)艺术的革新是指当代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过去时代艺术的革新发展。每个时代都向艺术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任务,要求艺术反映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形成具有体现当代新内容的新的艺术形式,用新的人物、主题、进步思想和方法丰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的革新并不要求取缔过去的审美、艺术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最优秀的方面加以发扬光大。所以要把艺术的继承革新辩证地统一起来。

(3)艺术的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革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革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革新有机统一起来。

(4)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革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

(5)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6)继承和革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革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革新是目的。为了革新,就要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革新。

10.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什么是艺术的世界性?

【参考答案】

(1)艺术的民族性。

①艺术的民族性指的是各民族艺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心理素质、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这些都影响着艺术民族性的形成。艺术的表现对象是一定民族的生活,创造主体是属于一定民族的艺术家,主要接受对象是一定民族的人群,这是艺术具有民族性的依据。

②民族性作为一个艺术概念,最初由18世纪启蒙主义者提岀。德国的莱辛反对做模仿外国人的奴隶,主张描写德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习俗,赫尔德认为诗是整个民族活动的产物,每个民族的诗都反映它的风尚、习俗、劳动和生活情况,主张研究艺术的民族特点。歌德则认为有一定水平的民族才会产生卓越的民族作家。

(2) 艺术的世界性。艺术的世界性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和内容。

11.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观点。

①一种观点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片面的地方,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2)正确看待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对于二者间的关系应该予以正确的认识。

①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②保持民族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

总之,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网址: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整理「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http://c.mxgxt.com/news/view/664523

相关内容

表演艺术概论范文
对瓦尔特本雅明的“Aura”概念及其艺术理论的当代理解 艺术哲学 艺术档案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813专业笔试考研参考书目: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第五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论 《影视鉴赏》课件
巴洛克建筑艺术论文
蓝庆伟(Lan Qingwei) 评论家+策展人 人物档案 艺术档案
美术论文范文
试论戏剧表演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数智时代艺术理论如何对话当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