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2)

发布时间:2025-02-01 11:28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2)

(三)贺铸词的题材与思想意义

贺铸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是词。下面几章,我们就来专题讨论他的词。

贺铸词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泛,思想内涵也颇为丰富。举凡感时伤事、咏史怀古、言情体物、写景记游,无施不可,各得其妙。他那操戈卫国的热忱、怀才不遇的憾恨、愤世嫉俗的刚直、悲天悯人的慈爱,乃至对亡妻的沉痛悼念、与恋人的执着相思、和朋友的深厚情谊,词中都有反映,不少作品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兹按其词题材的不同类型,标举佳作,分述如次。

1,爱国词

贺铸词集中的压卷之作,非下面这首充满爱国激情的《六州歌头》莫属: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〇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其上片追忆青年时期京师结客的豪侠生活,换头后哀叹十多年来以卑官南北羁宦,归结到西夏入侵,民族多难,自己身为甲士,却因为朝廷内执政的旧党对夏人采取妥协政策而无路请缨,报国壮志蹉跎成空。全词声情激越,曲调悲愤,千载之下,生气犹凛凛然。近世夏敬观先生评曰:雄姿壮采,不可一世(手批贺铸词)。忽略了它的愤激,只赏其雄壮,似不够全面。

自唐五代以来,文人词中多倚红偎翠之作,极少直接反映国家和民族的大事。北宋边患如此严重,而词人笔下含有爱国主义成分、涉及民族斗争现实的作品,今仅见范仲淹之《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庞籍之《渔家傲》(儒将不须躬甲胄),蔡挺之《喜迁莺》(霜天清晓),苏轼之《江城子·密州出猎》《阳关曲·军中》,黄庭坚之《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按,撰者一作刘潜)、《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晁端礼之《望海潮》(高阳方面),吴则礼之《红楼慢·赠太守杨太尉》,王安中之《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木兰花·送耿太尉赴阙》,以及贺铸此篇,凡九人(或十人)十二首,大约只占现存北宋词总数的千分之二、三。就是这区区十二首词,也还有一些属于应酬之作或者夹杂着颂圣谀君的庸俗成分。真正内容积极健康,艺术感染力强烈,不愧为佳作者,实推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及贺铸此首《六州歌头》等三篇。

范仲淹于仁宗康定、庆历年间曾亲率宋军驻守西北边陲,抗御夏人的武装入侵,功勋颇著。其词为边塞军旅生活、戍边将士情感的实录,任率流真,不矫不饰,萧瑟之中,自饶壮烈,他人所作,殆难企及。苏轼、贺铸二人虽然没有机会远赴疆场,杀敌立功,但他们能够在词中以第一人称昂首高歌,充分表达自己的戎马报国之志,也是难能可贵的。就中苏轼词作于王安石等主战派执政的神宗熙宁时期,故情调开朗,神采飞扬,充满着亢奋与乐观;而贺铸此词则作于妥协派当权的哲宗元祐时期,故有一股悲愤抑郁之气填塞胸臆,不克自已,发为虎啸龙吟。如果说苏轼词还是盛唐边塞诗之“雄壮”的嗣响,那么贺铸此词则开了南宋爱国词之“悲壮”的先河。居靖康事变之前而忧时愤事,可与后来李纲、岳飞、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之所作称为同调的爱国词,特此一篇而已。说它是“铁树之花”,似乎并不过分。

【附注】

关于贺铸此词的系年及写作背景,在笔者之前,大略有二说:一为林庚、冯沅君先生说,二为夏承焘、吴无闻先生说。二说都将此词系在徽宗宣和七年(1125),亦即贺铸七十四岁,临去世的那一年。不过,林庚、冯沅君先生认为它是为抗金而作,夏承焘、吴无闻先生认为它是为抗辽而作,又有着重要的歧异。

笔者以为,贺铸此词当作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时年三十七岁,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管界巡检任,盖为抗西夏而作。考证详见下文。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网址: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2) http://c.mxgxt.com/news/view/731849

相关内容

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26)
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36)
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20)
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31)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7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03)
莫言杨振宁对话:科学和文学都是“真情妙悟铸文章”
《细绎唐宋词》,在心灵世界与词人同频共振
寇振海
寇振海个人资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