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卷席筒》牛得草等主演

发布时间:2025-02-04 07:19

【版权声明】视频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欣赏,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我,即刻删除,谢谢!

来源:腾讯视频

豫剧《卷席筒》牛得草等主演

牛得草(1933年一1998年5月30日),男,原名牛俊国,牛得草是艺名,河南省开封市人,国家一级演员。

1954年调黄委会黄河文工团。1958年随团转入鹤壁豫剧团,历任副团长、团长。牛得草10岁学艺专攻文丑,在博采旁收、广取众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流派,“官丑”尤称一绝。其代表剧目有《做文章》、《张古董借妻》、《三不愿意》、《拾女婿》等;与陈素真、常香玉和唐喜成等大师一样,牛得草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豫剧爱好者的喜爱。

他技艺精湛,擅长丑角,唱腔诙谐幽默,自成流派。代表作品有《卷席筒》《唐知县审诰命》等,后者由牛得草亲自执笔并主演,在1979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影《七品芝麻官》并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其中的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脍炙人口。1993年参与春晚,戏曲小品:《群丑争春》。他的学生有金不换(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张仙草(全国豫剧十大名丑获得者之一) 等人。1998年5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终年65岁。

牛得草,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小时候他从师豫剧名丑李小顺 ,专攻丑行,宗祥符调,可那时他连个名字也没有。大家管他叫“小牛”。后来团里一位老艺人为他取名“俊国”,并说:“振兴国家就靠你们这一代了!”

解放初期,牛俊国的丑角艺术已颇具特色。1950年曾在河南省汇演中获得角色创造奖,开封的一些老戏迷都爱看他的戏。其中有一位老人叫李春芳,看完戏后常常到后台找牛俊国聊天,两人成了忘年交。一天,李春芳对牛俊国说:“你丑角演得好,可惜名字不风趣,也不好记。大凡名演员都有个好艺名,如梅兰芳、盖叫天等。”牛俊国也有同感,他说:“牛俊国这名字是不怎么样,尤其是在别人叫我时,如果吐音不准或咬字不真,或是听不清楚,就成了‘牛进锅’了,丑牛如果进到锅里,不就成了煮熟的五香酱牛肉了吗?总感觉很不吉利。”而且,俊国这名字与牛先生的演艺职业及他的“小花脸”行当也不对路。

李春芳表示要为牛俊国改个艺名。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清末秀才,回家后,老人翻了一摞古书和字典,终于想出了个好名字。第二天,他找到牛俊国侃侃而谈:起名要因姓而宜。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便可以攀登跳跃,自由玩耍。还有叫侯宝林的,美猴王如果得了果林,就如同得到了风水宝地,便可以有美味可口的鲜果子吃。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就可以自在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猪如果得了糠,就可以膘肥体胖。姓马的有叫马得料的,马要是能够得到营养丰富的好饲料吃,便可以身强力壮,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你姓牛,牛儿如果能够得到最喜欢吃的青草,便可以越吃越胖,力大无比,负重劲行,辛勤耕作,万事如意,韧力无尽,事业有成了。我看你应该叫牛得草。

牛俊国听了非常高兴,他说:“老李给我取的这个名字,既幽默,又吉利,而且还颇有‘丑角’演员风趣滑稽个性特征的深刻含义。如今解放了。我从一个要饭孩子和被人看作‘戏子’的穷艺人,成了人民的演员,是党把我从地狱里解放出来,重见天日,有吃有穿,不正是小牛得到了青草吗?太好啦!”

从此,牛俊国的艺名便改为牛得草,字“清泉”,号“料足”,别号“饮水”。牛得草还有个小名叫小林,牛吃饱喝足后,还可以卧到茂密的树林里,美美的休息。牛得草,草、料、水、林俱全,只等奋蹄耕作了。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八个大字:“立志为牛,艺为人民”。

牛得草这艺名,既诙谐富于哲理,又好记,与他的丑角身份很合拍。从此,牛得草奋蹄耕耘,在电影《七品芝麻官》中饰演“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小芝麻官一举成名,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叫红了中原大地。

在博采旁收、广取众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流派,“官丑”尤称一绝。他技艺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讲究程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洒脱雅致,寓庄于谐;既有大家风范,又有乡土气息。

由他执笔整理并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1979年进京演出,曾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整理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该剧拍摄为电影《七品芝麻官》后,又荣获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最佳故事奖”。香港《大公报》撰文称他为“东方的卓别林”

网址:豫剧《卷席筒》牛得草等主演 http://c.mxgxt.com/news/view/733088

相关内容

豫剧《锁麟囊》连德志等主演
为什么豫剧界似乎总是和其他剧种有隔阂?
演员的舞台呈现——豫剧传承发展的魔法师
明星与动物撞脸:孙红雷的牛头梗已过时,陈鲁豫让人不淡定了!
明星与动物撞脸:孙红雷的牛头梗已经过时,陈鲁豫让人不淡定了!
从豫园、家园到京园:豫剧沉浸式驻场演出在京启动
豫剧入海,文化出海 “豫剧人李树建”入驻上海豫园宣传“老家河南”
医生、患者与豫剧的故事|有医说医
豫剧大师马金凤今晨逝世 河南文艺界人士和广大网友深切缅怀
经典秦腔剧目《程婴救孤》唱响西安 “秦腔+豫剧”跨界合作延续经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