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灭一国?“史上最牛外交官”传奇 | 新书上市
日本著名小说家田中芳树的历史小说《天竺热风录》近日推出!田中芳树著有《银河英雄传说》《亚尔斯兰战记》《创龙传》等长篇小说,其中《银河英雄传说》于1988年摘得日本科幻小说大奖“星云奖”,在亚洲引起轰动,影响了一大批在当时成长起来的作者和读者。
本书由知名日语译者陆求实翻译,陆求实是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译有井上靖《额田女王》、堀田善卫《热情的去向》等文学作品。
《天竺热风录》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天竺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在考据中融入想象力,让史实与虚构穿梭于文本裂隙之中。
王玄策的传奇,在正史中不过寥寥数笔,而田中芳树却将这段“注脚”抻长为一部“大唐英雄传说”,构思酝酿二十载,以瑰丽想象重述这位大唐英雄的传奇壮举。
《天竺热风录》
[日]田中芳树 著
陆求实 译
(即可购买)
1
当田中芳树遇见盛唐
田中芳树曾以《银河英雄传说》闻名科幻界,其精湛的笔法与丰富的想象深受读者喜爱,亚洲读者将其与中国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并誉为“亚洲文坛双璧”,刘慈欣也曾在《三体》中引用其笔下人物的经典语录作为致敬。
动画《银河英雄传说》
除了科幻之外,田中芳树还对传奇、历史等题材多有涉猎,更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将《隋唐演义》《岳飞传》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编译成日文小说,并创作了《红尘》《奔流》《中国武将列传》等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天竺热风录》也正是一部由中国盛唐时期的真实历史故事脱胎而来的作品。
田中芳树通过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众多充满魅力的中国历史人物及事件,中国作家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中对历史事件的书写、对大唐微观人事的关注,或许也曾受到田中芳树的影响。
在《银河英雄传说》中,田中芳树创造性地将三国智谋嫁接到星际战场,而《天竺热风录》同样展现出了丰富的时空穿透力:半文半白的章回体行文间,长安朱雀大道的车马喧嚣与恒河平原的象群嘶鸣次第展开,吐蕃铁骑扬起的沙尘裹挟着梵语佛经的余韵扑面而来。
王玄策这位在正史中仅存数百字记载的外交官,在田中芳树笔下重新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翻越喜马拉雅雪山,意外入狱又惊险脱狱,辗转异国借兵,统率异国军队作战,横扫天竺叛军,用智谋与胆魄完成惊人壮举。
2
波澜壮阔的传奇,热血沸腾的历史
田中芳树的野心,或许与司马迁写《史记》时相似:史传的骨架下,藏着小说的魂魄。书中那些“不可思议之人”——拉迦室利公主身边如小鹿般活泼灵巧的女仆耶须密那,自称二百岁、可炼出服之即不老不死的神药的老婆罗门——皆是历史的“边角料”,却被作家一一织入叙事的锦缎。
田中芳树在宏大叙事中点缀奇人异事,小说中不止单个英雄,更有人物群像,同时充分展现古天竺的异域风情,通过一系列奇人、怪人、不可思议之人打造流动的文明图鉴,揭开壮阔历史中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天竺热风录》的独特,在于它既非传统历史小说,亦非架空传奇,考据中融入了想象力,史实与虚构交错并行。书中对戒日王朝秘辛的描摹,堪比玄奘《大唐西域记》的文学变奏;而王玄策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多少记录,则暗合司马迁《史记》中的笔法:英雄的陨落,总是带着宿命的凉薄。《史记·伯夷列传》的结尾写道:“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田中芳树在本书后记中提出的疑问与司马迁的慨叹遥相照应:“曾做出过如此英雄壮举的人物,为什么却湮没在芸芸众生中,没有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颂至今呢?”而田中芳树的回答,或许藏在那幅气势磅礴的路线图中: 每个坐标都是生命的刻度。英雄会迟暮,但踏破万里的足迹本身,已是对虚无的抵抗。
在小说的结尾,王玄策迎着满天乱舞的落英缓缓远去,“这个曾令天竺全土震惧的英雄,此刻却走得无声无息,渐次被落英淹没了身影”。 田中芳树完成的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写作实验:让盛唐的豪情、天竺的神秘和日本的物哀美学,在文学的熔炉中淬炼出新的光芒。或许,这正是文学最本质的使命——在历史的褶皱中,打捞那些被遗忘的“人”的光辉,并以此照亮我们共同的来路与去程。
想认识更多文学爱好者吗?
想中奖抢先读到文学新书吗?
想书评被选中让更多人看到吗?
◆ ◆ 阅 读 ◆ ◆
本文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KEY-可以文化出品 | 编辑:光晕
◆ ◆ 往 期 ◆ ◆
网址:一人灭一国?“史上最牛外交官”传奇 | 新书上市 http://c.mxgxt.com/news/view/736258
相关内容
我国历史上最美交际花排行榜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通读二十四史三遍以上,至今无人超越
帮欠债人“灭火”,卖明星行程,代抢名酒,黄牛盯上新生意
周杰伦终于“拥有”一家上市公司
中国最早交际花:当老公面被老外吃豆腐,后来她还爱上老牛吃嫩草
几年前我在上海文庙书市淘书时,买到一本英文版的《伊索寓言》
扒一扒秦琼、祖上、以及子孙后代,在历史上留下的历史痕迹
纳西东巴文化: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奇观
烽火前赵: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传奇
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被视为国宝,却被评论水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