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时代的大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47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一种曾经流行的艺术形式——京剧。然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仍有一群人坚守着对这种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要说起梅兰芳先生的家族传承,那可真是戏曲之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父,外祖父,伯父,父亲那都是又名的戏剧演员,尤其是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享有“自由出入皇城”的特权。如果大家有了解的话就知道,没有皇帝的允许,擅自出入皇城可是要砍头的大罪,而梅巧玲拥有这项特权,其地位不言而喻。

作为家里的独苗,梅兰芳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就走上了京剧这条道路。

梅兰芳从小学艺,但一直好像不开窍一样,没有表现出对于京剧地敏感,朱小霞更是直言:“祖师爷那没你这号人”。这可把梅兰芳先生给气着了——我可是戏曲之家地独苗,我能没有天赋,不可能!

在这之后,梅兰芳重新拜师学艺,越发努力地练习,一有时间就去观摩那些戏曲大家地表演,往往是一个动作就能让他研究好几天。这也是他拥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原因。

1937年夏天,上海爆发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占了上海,梅兰芳所在的上海剧场也被占用,成为了日本宪兵队的所在地,他和其他艺术家都被迫离开了。这是一段充满艰辛的旅程,梅兰芳和其他艺术家、演员一起,在战争的阴影下不断奔波,为了生计和理想不断努力,他们不仅要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还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还要坚持艺术的创作和表演。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整个世界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的旋涡之中。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庆祝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要求梅兰芳在上海剧场里演出。在这一关键时刻,梅兰芳先生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他深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能为日本人表演,这是对祖国的背叛。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感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就算是在战争年代,也不能失去自己的尊严和民族气节。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

然而,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善罢甘休。他们多次威胁梅兰芳,甚至闯入他的家中,强行动用他们的家产。但是,这些威胁和恐吓并没有让梅兰芳屈服,他依然坚定地拒绝了日本人的演出邀请。梅兰芳的拒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爱国情怀,更是因为他对艺术和良心的坚守。他的行为同样也激励了其他艺术家和演员,大家都纷纷拒绝为日本人表演,坚定地站在了祖国的这一边。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兰芳先生的故事变得更加光辉和充满传奇色彩。他成为了新中国的文艺界的一面旗帜,被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还代表中国参加了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文化的瑰宝带到了世界各地。

梅兰芳先生除了注重个人的艺术水平的提高外,还非常注重培养新一代的京剧演员和音乐演奏者,他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收徒传艺,还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整理成文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此外,他还积极探索京剧改革,将歌舞、杂技等元素融入到京剧中,使京剧艺术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1959年,梅兰芳先生在自己的家中排演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并庆祝自己入党。梅兰芳先生老骥伏枥的心境在这出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哎——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


网址:梅兰芳:时代的大师 http://c.mxgxt.com/news/view/759058

相关内容

梅兰芳:一代大师背后的情感传奇
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梅葆玖父子两代京剧大师的美国情缘
京剧大师梅兰芳观后感
京剧大师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徒弟程砚秋,叫梅兰芳原配师母,对福芝芳却称呼其为梅太太
北京文史|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家世
梅兰芳诞辰126周年:一代京剧大师,却自称笨拙学艺者
梅兰芳儿子京剧大师梅葆玖去世 享年82岁
舞剧《梅兰芳》:舞出京剧大师“另一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