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真正聪明的人,都有这3种饭局生存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04 07:47

有位读者给瑞希留言:“部门领导特别喜欢攒饭局,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收敛了不少。最近疫情相对平稳,又开始张罗起来。”

“不去,怕领导有想法,以后给自己穿小鞋;去,又非常反感这种饭局文化,该怎么办呢?”

01职场饭局,去不去

我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有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熟人老薛,算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他有个下属,是个90后妹子,业务能力很强,但就是太“耿”。

单位饭局能推就推,就连团建也不太积极。老薛是位70后,他非常惋惜:现在的年轻人咋这么不懂人情世故呢?

老薛原打算多给那位下属一些历练的机会,不过她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也就打消了念头。

第二个故事。

我的客户成总是一位私营业主,有一次,猎头推荐了一位Y先生来应聘副总经理的职位。

面试结束那天,眼看到了中午,成总便邀请Y先生共进午餐,并邀请几位部门经理作陪。

从入席、点菜、敬酒到饭桌上的话题,Y先生表现得都非常得体。特别是敬酒,因为下午还有工作,Y先生点到为止,不劝酒。

面试时,成总就对Y先生印象不错,这顿饭吃下来,近距离接触,更验证了自己的判断。

后来,Y先生顺利入职成总的公司,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得也非常不错。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

你看: 饭局,吃的不是饭,而是看“局”。

特别是职场饭局,成了很多领导识人用人的场所。你说该去不该去?

02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我跟90后的外甥谈起饭局这件事,他说:“凭啥拍领导马屁?有一技之长,做好本职工作,对得起薪水就行了。你们油腻腻的那一套,我们可学不来。”

油腻腻吗?当然不是。

其实饭局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并发展成为原始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景。只是当时并没有“饭局”这样的叫法而已。

英国有位考古专家叫马丁•琼斯,他曾经担任剑桥大学考古系主任。

他通过对史前时期的农业交流、人类分享食物的起源的研究,写了一本书叫《饭局的起源》(某宝有售)。

这本书非常有趣,马丁•琼斯教授指出:随着原始人心智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慢慢改变早期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向农耕生活迈进。

但是这有一个局限,那就是一个部落能够驯化的动植物是有限的,如果依靠自己的部落自给自足,食物来源会比较单一,人可能会营养不良。

所以,部落和部落之间就需要合作。原始人会在特定的季节聚在一起,举行盛大的宴会,带上各自部落盛产的粮食、牲畜等以物易物,互通有无。

宴会将人类的社交活动从部落内部拓展到部落外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被保留了下来。

中国社会到了宋朝的时候,开始有了“饭局”这个词汇。你看,历史够悠久吧,1000多年了。

为什么叫“局”呢?

因为“局”本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引申为饭桌上的套路实在太多了。

一场饭局,既能是亲友之间联络感情,也能是对手间的“刀光剑影”。所谓圈层、人脉,最后都绕不开饭局。

《圆桌派》曾经有一集就是讨论饭局的,以工作饭局为例:请客的核心人物叫“局主”;能喝酒又会搞气氛的叫“局托”;局托的托,负责补漏周全的叫“局精”;最后买单叫“局奴”。

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什么样的饭局,就可以大致判断他的身份、地位。

真的,有些局,段位不够,压根儿就没人带你玩儿。

所以, 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03怎样减少饭局对生活的影响

有人说:一天一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饭局是交际花,一天N饭局是端盘子的。

对于那些内向型,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的人来说,怎样减少饭局对生活的影响呢?

1、凑数的局

早年间,我老板请到了一位技术大牛,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一次中层干部聚餐。在这样的饭局中,我们都不是“正主”,是凑数的。

所以,凑数的局,如果你想让领导觉得你乖巧听话,就乐呵呵地去;如果你真的有更重要的事,跟领导提前打招呼,解释清楚,不去也没关系。

2、团建的局

团队建设的方式很多,但有些领导偏偏喜欢把聚餐作为团建的一种形式,还不明说。就像文中开头那位读者的领导一样。

这样的饭局,领导是要通过你的参与度,你在饭桌上的表现,来考察你和团队的默契程度以及你对他的态度。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能参加尽量参加。

当然,在两种情况下你可以完全不用理会这类饭局:第一,你牛X到领导都要敬你三分;第二,你对升职加薪不感兴趣。

3、影响角色平衡的局

一个人的一生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有个女同事,她要同时扮演好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儿子的妈妈、公婆的儿媳、工作者、学习者、管理者这样诸多的角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说这些角色都能平衡吗?

不能!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所谓取舍,就是我们要根据各个角色对自己的重要程度为它们分配时间。

比如,那位同事。她也会参加单位的聚会,但每遇周二、周四有聚会,她从来都不参加,因为要送孩子去辅导班。

每次聚会晚上九点前必离场,确保十点前到家,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因为我们都熟知她的生活安排,所以对此并无异议。

你看,其实我们有很多方法保证自己不被过多地打扰到。当然,生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时也避免不了要做一些妥协。

其实,我们的很多机会都是在与他人共同进餐中发掘的。

聪明人吃的不是饭,而是“局”中的机会。

这样想来,就平衡多了。

瑞希新作《刻意成长》电子书已上架当当云阅读.

关于作者

孙瑞希,资深职业生涯咨询师,著有以职业生涯个案剖析为基础的书籍《刻意成长》。书里集中了职业转型、职业定位、优势升级、兴趣变现、能力重塑等常见的人生发展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是为数不多的提供实战性成长方法论的好书。微信公众号“瑞希在线”(ID:ruixizaixian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职场上,真正聪明的人,都有这3种饭局生存指南 http://c.mxgxt.com/news/view/763904

相关内容

饭局上,被领导夸:“看不出来,酒量挺好的”,聪明人会这样说
职场饭局:该去还是不该去?3个原则帮你做决定
杨绛:真正聪明的女人,都关上了人生的3道门,越早关上越好命
职场的生存法则
和领导参加饭局,情商高的聪明人,都掌握这4个规矩,早知早受益
职场饭局中,如何聪明地拒绝,领导的敬酒要求?5个策略轻松搞定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和这几种人深交
跟领导一起出席饭局,记住这3条“饭局礼仪”,领导都高看你一眼
职场生存指南:不做野狗、小白兔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和这4种人走得太亲近,这不是自私,而是格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