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弃医从文,被评为先锋文学,影响千万中国人,34岁被拍成电影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
在1993年的时候,一部 长篇小说《活着》现世,震惊了文学界,同时,作者余华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了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
余华出生在1960年,浙江杭州,父亲是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余华从小住在医院分配的职工房中,在房子对面就是太平间,余华没有事情的时候,就经常对着对面的太平间发呆,看惯了生离死别,这让余华从小对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1977年的时候,终于如他所愿当上了一名牙医,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但是这简单枯燥,乏味机械的工作常常让余华感觉人生无望,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和牙齿打交道了吗?我还能做点什么?
终于,过了5年,在拔了上万颗牙齿后,余华选择了辞职,决定仿照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1983年,余华开始创作。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
当小说《活着》出版的时候,一下子在文学界掀起热潮,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不幸的人同样也是个幸运的人。
就像作者说的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亲情、爱情、友情。这些字都有情字组成,到头来还是躲不过“情”的纠缠,当这些东西
一件一件从你身边离去,你又会怎么办。
福贵一生没有白活,经历了种种也不枉来这世上白走一遭,经历了荣华富贵奢靡的生活,家境败落后的无助,双亲的离去,爱人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岂是我、你、他能承受了的。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眼里也是不由自主的落下,老人的坚强、孤独、乐观我深受触动。或许这片田间是老人最好的归宿,老人和他的老牛都互相怜惜着对方……
在1994年的时候,由张艺谋执导、余华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活着》自出版以来就备受追捧,各版本的销量已经超过2000万册,获奖无数,豆瓣评分一直高达9.4分,影响了数以万计苦苦追寻生命意义的人们。
余华更是凭借《活着》赚的稿费高达1550万,在2019年中国富豪榜上,余华排在第二位,莫言曾经感慨:余华写字最少,但却是赚的最多的作家。
足以见得,余华作品影响之深远。
《时代》周刊这样评价《活着》:
中国过去60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孟京辉这样评价余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余华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
白岩松说:要先把人生看得悲一点,以这样的心态走长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的打击,生命之路才能真正走得乐观。
把人生看透,活着才有希望。
福贵看透了人生,我们呢?
细读余华你就会真正明白“绝望是不存在的”,只要活着,绝望就不存在。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独特的魅力,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觉得,绝处逢生就是这个样子,只要活着,绝望就不存在。
也许,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来,再走。”
“原来,这就叫人生。”
如果你迷茫了,浮躁了,不妨拿起余华的作品,去汲取这野蛮生长的生命力。
只需19.6元,一杯咖啡的钱,就能把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收入囊中!
请您点击下方商品进行购买↓↓↓
网址:22岁弃医从文,被评为先锋文学,影响千万中国人,34岁被拍成电影 http://c.mxgxt.com/news/view/771097
相关内容
中国影视2020十大关键词:电影撤档,弃“院”从“网”论外国文学对余华创作影响
胡文阁:34岁放弃反串,拜师梅玖葆,终成梅派唯一男旦传人
《中国医生》今日献映 张定宇张文宏点赞影片专业度
《除非我已死去》:22分钟;45个国际电影节获奖;34个金杯
《西游记》中最美的“铁扇公主”,4岁从艺,34岁带病拍戏,38岁离开后仍被人记得
他是最惨童星,4岁成名,被母亲败光千万家产,如今30岁无戏可拍
演员金敏喜被曝与相差22岁的电影导演洪尚秀陷入不伦恋
她被称为“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享年31岁
她放弃舞蹈从影,不顾家人反对,22岁嫁44岁知名演员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