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玛莎与熊》:成为“滋养型”父母,才能养出快乐健康的孩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疫情期间没事宅在家里,陪孩子刷了不少动画片,今天就想和大家从育儿角度聊一聊一部从俄罗斯引进的优质的动画片,名字叫《玛莎与熊》。
故事讲的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玛莎和"临时家长"大熊米沙,在森林的小木屋中日常生活的各种小互动,在看的过程中让人忍俊不禁,看完之后更觉得感动。
这部动画色彩细腻温暖,并能让孩子从玛莎身上看到自己的同时,也让家长发现大熊米沙身上独特的育儿方式,从而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和亲子关系。
一、《玛莎与熊》:当"捣蛋鬼"遇上滋养型"父母"
动画片里的小女主人公玛莎,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她从小就特别"野",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熊孩子、捣蛋鬼、破坏王,每次镜头只要她一出现,必定是一片鸡犬不宁、人仰马翻的场面。
她会把大熊米沙的家搞得乱七八糟,将蜂箱都撞翻,把家里的奖杯都摔在地上;
在米沙做饭时,她一会在锅顶上玩,一会跑到冰箱里四处翻找吃食,一会差点点着火柴,大熊一边专心做饭,还要分神盯着她。
在大熊给她上课时,她会趁大熊转身时,将教学用的苹果一个个吃掉;
在大熊钓鱼的时候,她会将他准备的蚯蚓放走,还会将桶顶在头顶上玩;
甚至还会将大熊精心准备的圣诞树毫不留情地烧掉,将大熊用来做果酱的水果都吃光.....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孩,父母一定分分钟一顿胖揍,甚至会被搞得精神崩溃,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但是捣蛋鬼玛莎是幸运的,她遇上了大熊米沙这样的"家长",虽然大熊每次面对残局都无可奈何,但还是不打不骂,给玛莎创造了一个滋养型的环境,让玛莎成长为一个可爱、聪明、快乐的孩子。
大熊和玛莎在一起的时候当然也会生气,但是他从不会失控,也不会对玛莎大吼大叫,有的只是温柔和耐心。
二、"滋养型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大熊米沙不只是玛莎的朋友,他担任的角色还是"滋养型父母",他面对玛莎上蹿下跳、调皮捣蛋,仍然耐心接纳,心平气和地与玛莎相处。
《玛莎与熊》在豆瓣评分高达9.5分,被网友们称为"教育类动画片瑰宝",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惹人发笑的动画片,更是一部引人发省的教育片。
这部动画片的内涵和宗旨,就是让更多家长认识到"滋养型教育"的重要性。
"滋养型父母"对孩子成长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1、理解和包容带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说明了个体的童年对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片中,无论玛莎闯了多大的祸,大熊玛莎都会先保持心平气和,倾听玛莎的内心,做玛莎最亲近的朋友,和玛莎一起分享快乐。
玛莎在这样充满爱、包容、理解的环境下长大,她也会慢慢变得理解和包容他人,其中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2、父母情绪稳定,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在片中,玛莎的各种捣蛋鬼行为总是惹得大熊米沙烦躁不已,但通常这时他只是捂住耳朵,仍然会照顾和陪伴玛莎。
成为父母后我们的温柔也被孩子慢慢消磨着,但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每一次自己的情绪崩盘,可能都会导致孩子对自身的质疑和安全感的丢失。
3、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亲子关系更紧密
大熊不管玛莎的游戏多幼稚,他都愿意第一时间陪在玛莎身边,陪着她一起玩。
有时候我们和孩子同坐在一张沙发上,却只顾着玩手机,这时候即便你在孩子身边,那也不叫陪伴,亲子关系也不会因为这种"陪伴"的时间而更亲密。
美国心理学家 艾莉森·高普尼克说,混乱是童年的主旋律,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受保护、需求可以被持续无条件满足的幼儿时期,他们就获得了混乱、变化和探索的空间。
在动画片里,玛莎其实代表了大多数的小孩,其实她的调皮捣蛋只是在动画中被放大了。
比如在大熊眼里,奖杯是象征荣誉的物品,而对玛莎来说,就是可以用来玩的物件。在小孩眼里,他们并不会理会这些事物真正的固定用途,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它们。
可以说,大熊给了玛莎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探索世界,但也会在玛莎犯错时立即用行为来引导她纠正,也会在玛莎出现危险时及时阻止和保护。
孩子是童真、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充满无限精力、胆大自由的,童年的成长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成为"滋养型父母",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三、好孩子都是"滋养"出来的,怎么成为"滋养型父母"?
如果你家里有个和玛莎不相上下的捣蛋孩子,千万不要沮丧崩溃,要在原则和底线内尽可能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尝试,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探索世界,让孩子的大脑接受更多未知事物的刺激,可以让孩子大脑神经元建立更多有益的联系,孩子的成长会更积极快乐。
1、用"游戏力"陪孩子玩
美国心理学家罗伦斯·科恩在《游戏力》提到,孩子天生就会玩游戏,亲子之间通常是以游戏进行情感交流的,而家长陪孩子玩的最好方式,就是放下身段,放平心态,跟随孩子,以孩子喜欢的方式陪他玩。
可以说孩子很喜欢、也很适合边玩边学,这算是在孩子童年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对于孩子们来说,互相打闹开玩笑就是在情景社交;玩玩具就像在做科学实验;到外面观察事物就是在和世界建立联系,打通隧道。
所以,找到适合孩子的玩耍方式,陪伴孩子边玩边学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孩子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就像在动画片中,玛莎最常对大熊说的话就是"陪我玩吧",而大熊绝对是天生的"陪玩陪学高手",他在陪玛莎捉迷藏、钓鱼、假装医生病人情景的同时,也会引导她学习数学和音律等等知识。
大熊充当了朋友和老师的角色,而玛莎也在边玩边学中快乐成长。
所以我们不妨可以用"游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过度将精力放在智力开发和知识泛听上,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玩耍时间,回家时至少腾出半小时陪孩子玩玩亲子游戏、做做互动玩具,先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才能成为让孩子乐于听你指导的最好父母。
2、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倾听孩子的需求
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我们不必要大发雷霆、斥责打骂,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
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在小豆豆第一次进入巴乐园时,小林宗作校长就专心认真听小豆豆足足讲了4个小时。
小豆豆感觉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抒发,更重要的是她感觉自己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
"滋养型父母"不是纵容孩子,在底线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说清楚,但是在孩子犯了小错,或者调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稳住情绪,不要崩盘,学会用游戏力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在孩子伤心难过时,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用这样温柔包容的爱滋养孩子成长,这才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方法。
我是小A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解析《玛莎与熊》:成为“滋养型”父母,才能养出快乐健康的孩子 http://c.mxgxt.com/news/view/785674
相关内容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玛莎和熊》,你就会找到答案《玛莎和熊》:孩子的快乐源自于对美好的感受力
《玛莎和熊》:父母总压抑孩子的天性,容易影响他们的未来成长
从育儿角度解析《玛莎和熊》:探究“假想伙伴”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看了《玛莎和熊》才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没一个熊理解孩子
《玛莎和熊》:看新手爸妈米沙,如何打怪升级,成功晋升优秀父母
《玛莎和熊》:彪悍小萝莉与憨憨熊爸爸,一段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玛莎与熊进化游戏下载
单集破吉尼斯纪录的动画片,《玛莎和熊》为何能打动全球亿万家庭
母子同看!《玛莎和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