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百年]娱乐化期:黄梅戏风靡东南亚(二)
《貂蝉》是邵氏第一部黄梅调电影。
1958-1964年 国语片势头渐长 黄梅调电影成风潮
粤语片在56-63年继续着自己的黄金走势,在60年代中期之后便开始滑坡,国语片也开始替代粤语片,真正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到1972年全香港已经出现了“没有一部粤语片”的尴尬局面。
这段时期的国语片主要分为古装片和时装片两大类,“电懋”主产时装片,包括都市言情片和歌舞片,由于“电懋”的编导从业人员大多受过西洋教育,加上他们网罗了王天林、葛兰、姚敏等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形式上大多轻歌曼舞、迎合了中产阶级的欣赏品味。
而邵氏的重心集中于古装片的范畴,主要投产黄梅调电影,邵逸夫重用大导演李翰祥拍摄了《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黄梅调电影,引发了整整十年的“黄梅调”高潮,李翰祥也成为这类题材的集大成者。此后十年,黄梅调电影风靡香港东南亚,成为最受欢迎的类型片,这些作品更被视为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在国际影展崭露头角,风光一时。
[代表性事件]
邹文怀入主邵氏公司 (1959年)
1959年,邹文怀在邵逸夫的再三邀请下入主邵氏电影公司并出任公司宣传主任,邹文怀之前供职于美国新闻署香港分处,主理“美国之音”广播节目。邹文怀入主邵氏后成为邵逸夫的重要幕僚,也是地位仅次于邵逸夫和邵仁枚的重臣。邵氏公司的一些重大举措以及管理、制片模式都是由他辅佐邵逸夫建立,邹文怀在十几年间力斗电懋、请回被电懋策反的红星凌波,为邵氏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邵氏第一能臣。在邹文怀的辅佐下,邵逸夫网罗了大量电影艺术、技术人才,实现了公司的扩大化和快速发展。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当时经典黄梅戏,两家巨头公司都拍了这个题材。
邵氏与电懋抢拍《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2年)
邵氏与电懋大闹“双胞案”(一方宣布拍摄某一部电影,另一方也宣布拍摄同一部电影,双方比拼速度,力争让自己的电影早日出笼占领市场先机并令对手的影片胎死腹中)的白热化时期出现在1962年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电懋公司邀请李翰祥的师傅严俊担任导演,李丽华、尤敏两位女星出演,开镜在先,邵逸夫听闻后授意李翰祥偕演员凌波、乐蒂等人抢进度,李翰祥花一天时间完成了剧本并在两周之内拍竞,抢先进入市场令电懋元气大伤。《梁山伯与祝英台》风靡台湾,反串梁山伯一角的女星凌波更是成为大众偶像,金马奖主办方迫于压力不得不设立“特别奖”授予凌波,一位老太太则是创下观看本片144次的记录,影片在台湾宣传时期人山人海、交通阻塞,电懋见状大为寒心,并开始在暗地里盘算策反凌波与李翰祥离开邵氏。
《难兄难弟》两大主演:谢贤(右)、胡枫。
[代表性电影]
《难兄难弟》 1960年
由秦剑编导的《难兄难弟》是六十年代的粤语时装剧代表作,故事讲述老实的青年吴聚财(谢贤)和诡异多端的周日清(胡枫)结成难兄难弟,共同追求女仔,合力打造“兄弟商店”的故事。它立足六十年代的香港,展现小市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同甘共苦同患难的决心,被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委103部最佳华语片之一。
该片基本上遵循了“光艺”公司青春、时尚、都市、言情、浪漫的创作路线,并丰富和发展了“难兄难弟追女仔”的粤语喜剧片模式,使之演变为一种经典的经典的粤语片喜剧路线。《难兄难弟》注重对人物性格的描绘,突出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突破了情节堆砌的模式,而开始利用人物冲突、性格矛盾来制造笑料。影片在当年上映大获成功,谢霆锋之父谢贤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为一线演员,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新艺城的麦嘉导演了同名作《难兄难弟》一样票房喜人,但剧情与本片则没有任何关系了。
导演:秦剑
主演:谢贤、胡枫、南红、江雪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天完成剧本、两周拍毕,速度惊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年
邵氏的《梁祝》无疑是黄梅调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它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同名故事,把其中草台相遇、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英台哭坟、化蝶双飞这些经典段落一一收录,影片前段拍的意境盎然富有情趣,后半部分极度煽情而又催泪无比,喜悲之间,显示了编导人员的不凡功力。
影片全部在清水湾片场搭实景,其殿堂、亭台楼阁和美工设计、泼墨画味道的背景天片以及鲜艳华丽的服饰都显示出李翰祥对于美学艺术的不懈追求,而影片的唱词上也做的令观众朗朗上口,其中梁山伯那句“远山含笑,春水绿波映小桥”更是脍炙人口,人人能唱该片,出演梁山伯的凌波更是凭本片成为了“万人迷”。该片也是邵氏与电懋闹“双胞案”的极端时期所出的作品,李翰祥等人用一天完成剧本、两周拍竞,如此速度之下能推出如此高质量的佳作,让人叹为观止。
导演:李翰祥
主演:凌波、乐蒂、李昆、任洁
林黛于1964年7月开煤气并吞药自杀,终年29岁。
[代表性影人]
林黛 1934.12.26-1964.7.17
林黛原名程月如,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红透半边天的知名女星,她生于1934年,1949年随父南下到香港,先后在长城、永华、国风、国泰、邵氏、电懋等影片公司接戏。1952年林黛接演沈从文作品《边城》所改编的《翠翠》而走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星途,之后出演《貂蝉》和《江山美人》等邵氏黄梅调电影的时候,她已经如日中天了。
林黛一生出演了近40部电影,扮演的角色也设计各种类型,演技也备受推崇。从1957年开始,林黛连续拿下了4届亚洲影展最佳女演员,并荣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特别纪念奖(相当于终身成就奖)。林黛由于在邵氏期间人气太旺,电懋公司一直想方设法策反她,林黛受不住软磨硬泡不得不答应各位两家公司拍摄三部电影。林黛还是当时天才童星冯宝宝的干妈,家庭事业都颇为得意,却怎奈于1964年7月开煤气并吞药自杀,终年30岁,林黛出殡之日万人夹道送别,送葬仪式盛况空前。
凌波反串男性的角色让观众深为着迷。
凌波 1940-
凌波是台湾人,原名君海棠,艺名小娟,1960年加入邵氏公司,蒙大导演李翰祥宠幸为其改名凌波。凌波与李翰祥一样是邵氏黄梅调电影的代名词,而她的个人影响力也远远盖过了位居幕后的大导演,尤其是她反串男性的角色让观众深为着迷。1963年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风靡台湾,凌波的功劳自然不在话下。
凌波起先在邵氏黄梅调电影中担任“代唱”,也就是给台前的明星“捉刀”唱词,凌波成名转赴台前之后,又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演唱功力,想不走红都难。凌波出演的《梁祝》扮相俊秀、惹人爱怜,在台湾掀起了“凌波”热,一时凌波所到之处都会被挤到水泄不通,金马奖也迫于无奈不得不办法给她“特别演技奖”。凌波演技出色,拿过亚洲影展及金马影后,1967年不顾邵逸夫反对与金汉结婚,70年代后退出影坛,今年又有复出的迹象,2005年毕国智导演《海南鸡饭》中凌波便客串了一个角色。
谢贤时至今日仍活跃娱乐舞台。
谢贤 1936年8月9日—
谢贤原名谢家钰,著名香港偶像谢霆锋之父,人称“四哥”,早年投身秦剑的公司“光艺”,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当红粤语片小生。谢贤与何嘉玲时当时最富盛名的银幕搭档,也与南红、江雪、萧芳芳等人拍档不少,《花花公子》、《追妻记》等电影让他在粤语片领域确立了自己头号男星的地位。
谢贤人本风流,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与台湾著名女演员甄珍(后嫁于台湾歌手、导演刘家昌),一次是与谢霆锋、谢婷婷之母狄波拉,两段婚姻均告失败,谢贤本人的风流趣事却从不间断。谢贤在1979年加盟无线电视台,出演《千王之王》声名大噪,晚年的谢贤更多的时候是以反派形象出现,如《少林足球》、《江湖龙虎斗》等,2006年获香港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1956-1958年 大厂体制成型 电懋邵氏掰手腕 1958-1964年 国语片势头渐长 黄梅调电影成风潮 1964-1970年 电懋飞来横祸邵氏独大 新派武侠出现
网址:[香港电影百年]娱乐化期:黄梅戏风靡东南亚(二) http://c.mxgxt.com/news/view/791530
相关内容
香港风月品电影李翰祥黄梅调电影研究
邵逸夫:华人电影史的百年传奇
黄永玉:香港电影的“搬运夫”和“鼓手”
李以庄:香港电影与香港社会变迁
香港电影13——邵逸夫全球攻略
黄永玉:香港电影的“搬运夫”和“鼓手”(图)——中新网
刘德华称他师傅,拒见张国荣,风靡香港娱乐圈的白龙王,真的神吗
恭喜《乐游原》在韩国成功播出,期待原子能够风靡东南亚以外的地区
【转】带你畅游香港乐坛的辉煌二十年【beyon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