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画家生前名不见经传,死后大放异彩,最著名的就是梵高,还有中国的黄秋园,陈子庄。但是,这只是个例,并非所有的画家都是死后才值钱,现在很多民国时代的画家的作品的还不如他们生前值钱 ,其实这里有一个市场规律在作怪。
书画市场的走向是与经济挂钩的,当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收藏者手中有钱,市场就上扬,但是,每一个画家的市场认知度不同,地域差别不同,时代风格不同,这就造成同一个画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作品价格差别很大。比如梵高,他的风格在十九世纪末不被认可,因为当时的艺术领域还是古典绘画为主,写实为主,印象派的东西没有被主流承认,加上梵高的作品构图不传统,笔触大,画面的动感强,被保守派认为是胡来,他甚至被认为是画盲,根本就不会画画,作品自然无人问津,更不会值钱的,但是他死后,艺术理论有了进步,印象派,后印象派被承认,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自然被推上神坛,成为艺术大师,作品当然就有了市场,加上他是三十多岁就自杀身亡的,作品存世量不大,自然就非常值钱了。
中国的黄秋园生前是业余画家,没有入过美协,没有办过画展,只在南昌当地有人知道他会画画,他一生像一个隐士一样,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作品的风格直追清初四僧,并有出兰之势,他的成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先生的儿子在当地的美术展馆为父亲搞了一次画展,这次画展惊动了当时的山水泰斗李可染,李可染看来画展之后感叹,中国画坛对不起黄秋园 ,他是一个山水大师,此后,黄秋园的画进入了市场,作品的价格可与当代任何一个画家比肩,所以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有很多民国的画家,在世时名气很大,画也买的很贵,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当时的主流风格变成了过去式,不被现在的市场认可,其实很不错的画只能卖几万块钱,还不如他们生前高,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少。所以说,书画市场的高低是与当时的艺术主流认知相关的,与画家是否在世关系真的不大,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理论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只要是好的作品,总会有好的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