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这三位名人,儿时以为是英雄,长大才知道他们坏在骨子里
时间如同一双巨手,推搡着我们跌跌撞撞前行,当回首往昔,才惊觉我们早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
过往已成历史,阅尽千帆,我们都已不再是少年,只是谁又不想一直做个孩子?
可是人总要成长,从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这中间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无论生前多么风光,死后都要与黄土为伴,那些穷尽一生追求的富贵荣华,最终都成了带不走的奢望。
短短几十年,一晃便已过去,遥想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也不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合集,恍恍惚惚之间,彷佛堕入了无限循环的轮回,那些历史上的人物,似乎在向我们招手,倾诉着他们并不甘平凡的一生。
说到历史人物,想必每个人的心目中都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选,尤其是那些被选进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更是牢牢印在了大多数人的脑海中。
依稀记得,在上学时期立志要向这些榜样好好学习,期望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得以看得更远,如今依然已经长大,可是悲催的是并没能成为儿时立志成为的人,反而在搬砖的路上越走越远。
好在无论时光怎么荏苒,年龄增长的同时,阅历也在增长,曾经所以为的榜样,也逐渐模糊了背影,变得不再清晰。
当我们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之后,便会发现一些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名人,他们后半生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诟病不已。
我们本篇就来讲一下历史上的三位名人,在儿时我们觉得他们是英雄,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坏在骨子里,这也是为何老师们只提他们的励志故事而很少提他们的人生履历和结局的原因所在了。
凿壁偷光之匡衡读书不是我们走向成功唯一的道路,但却是最近的那条,只有好好读书,我们才能改变命运,让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在可以读书的年纪里,一定不要辜负时光,不然只能等到长大后无限后悔,毕竟年少时吃不了读书的苦,只能长大后饱尝生活的苦。
反正总要吃苦,何不先苦后甜,更何况先苦的时间短,而后苦的时间长,用二十年的辛苦,换五十年的舒坦,当然是绝对值。
每当我们不能好好学习的时候,老师们总会苦心婆妈为我们讲一些大道理,顺带着再来一些历史名人勤勉读书的小故事,而凿壁偷光的匡衡无疑是最受老师们青睐的人选。
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白天要帮助家里人劳作没空读书,而晚上有空又因为买不起油灯没法读书。
匡衡的邻居家里很富有,油灯经常通宵达旦点燃着,根本不用考虑,会烧多少钱的油。
匡衡很羡慕邻居家的条件,可他又不能去别人家里读书,更何况,别人也不欢迎他,想了许久,匡衡便想到了“借光”。
他偷偷在邻居家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这样邻居家的光就能透过小洞而照射出来,匡衡在晚上利用洞口投射过来的灯光如痴如醉地读书。
匡衡如此刻苦读书,也得以拥有了一个广阔的未来,甚至在汉元帝时期,还官至丞相,只是谁也想不到匡衡位高权重之后便开始为害一方。
当时有个十分厉害的将军,名叫陈汤,他征战西域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回到朝廷后,匡衡却担心陈汤会危及自己的地位而捏造事实,诬陷陈汤贪污,导致陈汤被免职。
除此之外,他为了逃避责任,还故意隐瞒黄河水道阻塞的消息,最终使得黄河水决堤,淹死了大批百姓和淹没了大量良田。
粒粒辛苦之李绅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生活质量如何高,杜绝浪费这是永远要秉持的一种品德。
只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让很多小孩子觉得根本不用节俭,反正即便是浪费,也不会让自己饿肚子。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节俭从来不是寒酸。
当孩子浪费粮食时,想必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毕竟这句话几乎是妇孺皆知的诗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拥有“悯农诗人”之称的李绅的大作,他凭借《悯农二首》也奠定了在唐诗中的地位。
在我们看来,李绅在年轻时便已经知道农民伯伯的不容易,长大当了官,一定是个好官。
其实,李绅当官后的所作所为,与“好”根本没有一点关系,相反却是赤裸裸的贪官污吏。
李绅有一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喜欢吃鸡舌,为了过一把嘴瘾,凑出一盘鸡舌,他甚至一顿饭杀了上千只鸡。
李绅十分注重个人享受,每次吃饭时,还必须要有大批歌姬助兴,以至于在宴请刘禹锡吃饭时,直接把刘禹锡都惊呆了,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李绅还直接送给了刘禹锡一个歌姬。
此外,李绅还不管百姓死活,不仅侵占百姓的土地,还征收高额赋税,以至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百科全书之沈括科学家几乎是每个孩子在懵懂时期都想从事的职业,但科学家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的,不过梦想总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在鼓励孩子们向科学家迈进时,老师们最常举的例子,或许就是北宋的沈括。
沈括是北宋的科学家,史书上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基本什么都会,并且还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在数学上,他独创会圆术;在物理上,首次提出了磁偏角的概念;在光学上,首次阐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声学上,首次解释了应弦共振的现象。
在化学上,首次提出了石油的名称;在天文学上,改进了浑天仪;在地理上,首次科学解释了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在水利上,发明分层筑堰测量法,在医学上,著有《良方》、《灵苑方》等医书……
沈括的成就实在是说不完,根本说不完,说他是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也不足为奇。
可沈括的人品和成就却并不成正比,他擅长攀附权贵,充分发挥墙头草的主观能动性,在王安石变法时,他振臂高呼支持,可等到王安石失势后,他则立即跳出来宣传变法是对不起祖宗的邪恶之事。
此外,他还妒贤嫉能,而苏轼差一点久被沈括给坑死。
苏轼将沈括当成好朋友,时常找他喝酒聊天,苏轼这人一喝酒就飘,喝完就会肆无忌惮抒发内心的不满,有时候还会写点发牢骚的诗。
乌台诗案爆发后,沈括立即将那些诗句呈送给朝廷,力证苏轼居心叵测,要不是王安石等人全力营救苏轼,沈括就成为了人人唾骂的刽子手。
由此可见,这三位仁兄他们都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最终都没能守住初心,以至于让人们觉得他们的坏是骨子里的。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汉书》、《宋史》等。
责任编辑:
网址:历史上的这三位名人,儿时以为是英雄,长大才知道他们坏在骨子里 http://c.mxgxt.com/news/view/8082
相关内容
北京儿艺历史奇幻儿童剧《甲骨文学校》在南锣剧场上演辛弃疾和海子是一个人?他们都曾以梦为马,都在一匹马里一命归天
陈桂林式“新英雄”,一剂有毒的猛药
贾元春是间谍?深挖她的历史原型后,才知道曹雪芹藏了多少真事
王跃文推出首部历史文化随笔集《走神》: 故事高手写给大众的历史书
第六届《自古英雄出少年》音乐会在京上演 20位“新星少年”登台表演
命里出现这三种人,多半是来“害你”的,别傻傻不知道
历史缄默,还有建筑在说话
真正好命的女人,骨子里都有这3个特质,很准
小时候背过的诗词,是长大了才读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