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想过把瘾
因为比较喜欢逻辑推理类桌游,犯罪现场,狼人杀,Avalon之类,因此这个节目让我上瘾,一个星期看完。
也因如此,最在意的便不是具体的案情,或者制作搞笑的水平,而是如果自己去参加,能不能根据现场不断被发现的线索,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
先说经常说到的综艺节目台本,有人总是对嘉宾表现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有时候嘉宾谈不上智商暴表,做法制节目多了,悬疑片看多了,离奇的事情听多了,有些套路可以提前脑补出来。作为喜爱悬疑片的观众都可以做到,嘉宾有更多的现场信息,充裕的时间和对自己背景故事的了解,更是因此得心应手。何况分析问题最出彩的两人并不一定判断最准确。所以我觉得推理部分都是自行完成的,但为了控制场面的发展,编导会推动证据的挖据。比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证据所在,会在某些角色背景故事并没有被套出来的时候提示他们主动交代。这样足矣。
有这么一个金条排名的环节在,前三名何欧撒都是老油条还是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比较常见的面孔中,这三位玩得最认真,本身的思维逻辑也都不弱。鬼逻辑性不强,大张伟因为过于不正经比较难被人认真对待,白表达控场能力弱,因此有正确的想法也带动不了大家。
其实节目中所需逻辑思维的速度和严谨程度,不如平常玩的桌游。一是基本所有推理还是靠线索推动的,“密室逃脱”这个成分有时更加重要;二是时间充裕,讨论规则宽松,集思广益便容易了很多。
所以在桌游中经常使用的“炸”的战略,在这里派不上用场。当然,无辜的人根据规则也必须说真话。
自叹弗如的地方,一是撒何对于新线索的敏感程度(思维的敏捷),方向思路能很快得被他们调整。二是他们的表达能力,自己在整理思路表达复杂问题时便会对周围失去了控制,不会观察大家对自己所说的反应,不会用更好的节奏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路。他们做的很出色,在表达时还会跟大家互动,贫嘴。撒的那个快进真的是毫无拖泥带水,印象深刻。三是跟艺人的特质相关,他们通过贫/逗/演/装/作这些增加过程娱乐性,但我们普通人并不太会用的东西了。
总之也想去玩一把,但是这种严密复杂的项目,如果不是电视节而是花钱去玩儿,肯定老贵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luch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
网址:也想过把瘾 http://c.mxgxt.com/news/view/821264
相关内容
过把瘾众星成《简爱》粉丝 张国立:我也想来过把瘾
想当年|《过把瘾》:罗曼蒂克消亡史
转载:关于《过把瘾》
翻拍毁了《再过把瘾》!!
《过把瘾》经典回顾:30年前的爱情教科书,你过瘾了吗?
王志文:青年过把瘾,中年论天道
再过把瘾
《过把瘾》:永恒的都市爱情经典
你小时候看过《过把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