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刘洪彪,究竟是浪得虚名,还是名副其实?

发布时间:2025-04-21 20:32

文 | 王呈祥

书法家刘洪彪,究竟是浪得虚名,还是名副其实?

人一旦走红,必将迎来两个极端:获夸赞和遭抨击。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名人只获夸而不遭抨的,如明代董其昌、清代康有为、民国鲁迅等,获夸之余也遭到了不少抨击——显然,夸与抨共存已是自然的社会现象。

刘洪彪先生

刘洪彪作为中国书协副主席,长期担任书法国展评委,在艺术圈里,他的热度堪比娱乐圈流量明星。但是,他也没有逃过这个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他和他的书法作品都是人们争议的对象,有的说名副其实,有的说浪得虚名。

我们不好评价一个人的人品,因为这需要从做事、为人、说话等多个方面考量,而这些我们并不知道,即便知道也只是道听途说。但对于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我们却可以评价,因为作品写出来就是让人看让人评价的,不过也有一个问题。

刘洪彪书法

人与人所拥有的知识不同,你是学经济的,我是学搬砖砌墙的,他是学中医的,自然会在审美上不同,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必然产生好坏两种分歧,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仍然得不出合理的好坏,怎么办呢?坦白讲,这个问题无解。所以,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作品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刘洪彪草书给我的感受有以下三点

1)线条流畅

欣赏他的草书犹如看两条黑蛇在房梁上缠绕,时而头尾缠在一起,时而尾缠头不缠,时而身缠头尾不缠;书写速度时快时慢,就好像驾驶汽车的老司机,快慢全在掌控之中,没有一丝紧张。

2)空间对比强烈

粗细的对比犹如一棵被削去脑袋的垂柳,粗壮的主干上又发新枝一样,初看虽有些突兀,但却又不失自然;黑和白的对比时松时紧,有时右边一行稠密,左一行突然松弛,有时上一字紧凑,下一字突然放开,没有规律可循,笔之所至,性情所至也。

3)墨色自然

饱蘸一笔,一笔而下,直至笔毫写枯方再次蘸墨。开头漆黑,受运笔速度的影响期间还会出现断断续续的飞白,越往后越枯,犹如人的一生的发色一样,少壮时乌黑,中年略有白发,晚年全白。

这三点感受是让我喜欢刘洪彪草书的理由,但还有一点让我的感受不太好,就是在印章之外使用第二种颜色“补白”,即朱色(红色)。

他的多数作品中,都有朱色补白的现象——原本一幅作品盖完章就结束了,他非要在正文空白的地方用红笔写多行小楷跋文。可能是为了章法上的协调,但却让人感到害怕,如果大家见过早年出土的秦汉时期的棺椁,定会和我的感受一样。

如果他的作品没有补白,那么就是我心中向往的作品。

至于他是浪得虚名还是名副其实,在开头所说的那个社会现象中,因人而已,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个人的倾向。这也是自然的、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抨击“农民无用”的王福重教授,而在我们之外还有不少人在支持他。

退一步说,董康鲁等人尚不能免被抨击,更何况一个当代的刘洪彪呢?

网址:书法家刘洪彪,究竟是浪得虚名,还是名副其实? http://c.mxgxt.com/news/view/826831

相关内容

书法家刘洪彪:是浪得虚名还是名副其实?
书协副主席刘洪彪,书法“花样”真不少,大字套小字写法很时尚
书法名家刘洪彪病榻上挥毫,留下无比珍贵的遗墨,为何引来非议?
刘洪彪是“丑书家”吗?他在当今书坛的地位被低估了
刘洪彪的草书写得有些随便,奈何是专家,江湖体都算书法
刘洪彪的“水墨”书法是胡闹,中书协真的认可这一种草书吗?
刘洪彪是写草书的,他的小楷水平如何?一位书法家说写出了意境美
刘洪彪的草书写得有些随便,奈何是专家,江湖体都算书法
有人称刘洪彪“字如其名一样彪”,亲,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抬举?
军旅书法家刘洪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