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生态观察:有哗众取宠的“键盘侠”,更有利益驱动的“职业打手”
文|Vlinkage
不久之前,张艺兴母亲就张艺兴名誉纠纷权胜诉一事发文,面对毫无悔意的“黑粉”,她痛心疾首”的表示,“为什么我的儿子要被人恶毒的诅咒和嘲讽,你的父母知道你所做的一切吗?”。而在张艺兴之前,杨幂状告黑粉的新闻也登上了热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粉丝与明星之间距离缩短,粉圈生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星们既享受着前呼后拥的追捧和粉丝经济带给他们的巨大红利,也被禁锢在了各种枷锁和阴影之中,“黑粉”就是最让明星们伤脑筋并难以化解的问题之一。他们以撕逼、抹黑见长,长期传播各种负能量,成为了娱乐圈中最不受欢迎的存在。今天,我们就以这篇文字对“黑粉”这一特别的粉丝群体进行完全解读,探究他们的类型、生态与影响。
黑粉类别多:恶意无需理由,职黑收钱滋事
如今一提及粉圈的负面新闻,就难免要说到“黑粉”,作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黑粉常年以各种令人咋舌的行为让复杂的娱乐圈雪上加霜。
黑粉们最日常的行为是在网络上对明星肆意辱骂,随手一刷社交平台,不堪入耳的恶意言辞比比皆是。除此之外,黑粉们还热衷于给艺人编造一些没有“实锤”的黑料,大面积散播负面评论,目的在于毁坏他们的良好公众形象,从而影响其商业价值和影视资源。
一些过分的黑粉立志于把厌恶付诸实际行动,用各种难以理解的手段去恐吓、威胁明星。易烊千玺在多年前就曾经收到过黑粉邮寄的假肢和眼球;杨洋更是因为接演了《全职高手》中的叶修,被黑粉直播烧书恐吓,“这次烧照片,下次烧他本人”。
最可怕的是,有的时候心理伤害还会升级成生理伤害。蔡徐坤和TFboys在演唱会中都被黑粉用激光笔照射过眼睛,东方神起的郑允浩还曾经误食了黑粉送的参有腐蚀性强力胶的饮料。这种极端的行为可以说是骇人听闻,有的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毫无疑问是粉圈最大的“毒瘤”。
按照不同的心态和表现,黑粉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黑粉想要“黑”一个明星没有任何理由,他们靠哗众取宠在社交平台获得追捧,寻找优越感和存在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键盘侠”。
第二种黑粉,他们的身份是某些明星的“死忠粉”,为了自家“蒸煮”的利益得失不停的“冲锋陷阵”,打压与其有利益冲突的竞争对手,成为对方的黑粉。例如,耽改剧的双男主CP在解绑之后就成为了粉丝眼中的“对家”,难免会展开一波又一波的互黑;吴亦凡和杨紫的粉丝之前也因为《青簪行》的番位问题发生了不小的摩擦。
第三种黑粉是因为艺人的所做所为不符合自己的三观与要求,所以“粉转黑”或“路转黑”。例如,王一博在《陈情令》收官时疑似恋情曝光,在并没有决定性证据的情况下,还是引发了一部分人的“脱粉回踩”,对他的样貌、能力进行嘲讽。
第四种黑粉是最复杂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也就是“职黑”。
多年以来,黑粉这一群体一直在不断的进化,在今天,有些无端的谩骂与造谣早已经不属某些人的个体行为了。最开始,一些黑粉可能只是单纯因为同样讨厌某一个明星,从而自发形成了团队,没想到随着粉圈的不断发展、扩大,也滋生出了阴暗的新需求。一些黑粉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之下成为了有组织有规模的“雇佣打手”,它们与艺人经纪公司、粉丝团直接对接,拿钱办事抹黑竞争对手。
据悉,这种职业的黑粉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明码标价,“黑”人的平台、手法不同,价格也各不相同。在微博、豆瓣、虎扑、知乎等社区平台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会抓住明星容易发酵的黑点,上纲上线引导风向,给普通网友洗脑,甚至是无中生有,直接造谣滋事。
除了这种比较直接的“黑”,黑粉们还会在网络上抛出一些非常有争议性的观点和话题,故意去引导对立,撩拨普通黑粉和粉丝互相攻击,不断煽风点火把小事化大。另外还有一种手法,由于深具迷惑性成为了黑粉的惯常操作,他们会假装成某明星的粉丝,利用大众非常讨厌脑残粉的心理,故意攻击他人为该明星树敌“拉仇恨”,也就是粉圈常说的“披皮黑”。
“职黑”最大的特性就是比普通黑粉更具影响力和煽动力,他们的行为更有目的性,因此杀伤力也更加致命。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无底线的编排和诽谤很容易摧毁一个品行良好艺人的名誉,对其商业价值和演绎生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从势不两立到“相爱相杀”,“治黑”需要全产业链共振
有黑粉就会有“反黑”,从艺人本人到粉丝在面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时都在进行着对抗。
艺人反黑站就是和黑粉文化相伴而生的产物,这些站子一般都是由粉丝们自发组织,她们会根据粉丝投稿做举报链接,为偶像“净化词条”等等。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粉圈调解员”的职责,一旦发生摩擦不但要和对家交涉,还要对自家过激言论劝删,把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过反黑站也有自己的局限,每个站子都专注于自家偶像,很难以第三方视角客观的看待问题,有时候会过度控评,把一些正常的批评和反对意见都打上“黑”的标签,招致路人的反感。并且如果粉丝之间出现大规模的互撕,反黑站也很难做到将事态化于无形。
除了粉丝反黑,艺人本人和经纪公司能采取的对抗手段就是述诸法律。近年来放弃无奈隐忍选择这种做法的明星越来越多,张艺兴、杨幂、杨洋、蔡徐坤等流量明星都曾经把黑粉告上法庭,在给这一群体带去惩罚和警示的同时,也可以用法律给自己正名,洗涮掉因造谣而生的黑料。可惜这种对抗手段的时间成本比较高,正常情况下等到审判结果问世,社会负面影响已经发酵很久了。
上文谈到了黑粉的杀伤力如此之强,又难以遏制,那么这一群体的存在对艺人而言完全是负面的吗?其实到也未必。
对于不少明星来说,黑红也是红,代表着流量与关注,总好过完全无人问津。甚至有不少经纪团队会主动为自己家艺人购买黑粉,一是意在掀起“口水战”,制造超过正向宣传营销的热度。二是可以“虐粉”,给粉丝以一种“哥哥只有我们可以保护”的感觉,增加她们的忠诚度和粘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黑粉如今已经从明星的对立面逐渐走向了暧昧区,成为了帮他们完整人设的助推器,“黑转粉”的事件时有发生。最好的例子就是黄子韬,曾经他的“法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黑粉群体,坚持着对黄子韬展开旷日持久的攻击,制作表情包广泛传播,反而促成了他的“出圈”。而黄子韬在和“法骑”逐步和解的过程中,他有趣、中二的性格特质也逐渐鲜明,收获了网友们的喜爱。还有吴亦凡,一曲自嘲的《大碗宽面》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他在黑粉中的风评。
反转,可以说是网络时代最颠扑不破的定律之一,“粉丝心、海底针”,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恨就转变成了爱,所以明星对“路人黑”如果能一直维持着开放、自嘲的心态,说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但是,如今在娱乐圈大行其道的“黑粉生态”还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这一群体的存在其实不仅仅是“键盘侠”在网络上恣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一方面,互联网社交平台为了获取流量大力发展娱乐明星相关板块,给了黑粉生存发展的土壤,另一方面,职业黑粉们为了金钱不惜触碰道德与法律的边界,甘愿成为这灰色产业链当中的一环。
在这个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普通黑粉和路人也会轻易被大量的态度与观点所淹没,逐渐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轻易的去甄辨、攻击一个人。想要让这种戾气十足的氛围好转,需要的是产业链上每一个相关方的参与和努力:平台方加强监管力度;明星遇到抹黑勇于述诸法律,加以震慑;黑粉和粉丝约束自己,学会理性的独立思考。
可以说伴随着现代传播体系的发展,粉丝经济的出现重构了娱乐圈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随之也生出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阴暗面。但当下我国的娱乐产业正在不断走向完善、成熟,相信粉圈的生态环境也会一步步去芜存菁,走向有序的正轨。而对于艺人们来说,想要在“粉粉黑黑”之间岿然不动,除了一个良好的抗压心态,提高业务能力也是很必要的,只要有了观众认可的作品,再多的黑粉不过就是“跳梁小丑”罢了。
网址:“黑粉”生态观察:有哗众取宠的“键盘侠”,更有利益驱动的“职业打手” http://c.mxgxt.com/news/view/852538
相关内容
坑明星无底线,杨幂都中招!起底娱乐圈职业黑粉隐秘利益链张纪中第八部金庸剧《侠客行》开机暗讽于正哗众取宠+低俗
“黑粉”出没频频挑战底线,“职黑”背后已形成一条隐秘利益链
“黑粉”出没,明星要小心了,背后有这样一条隐秘利益链
辱骂造谣、“黑掉”艺人代言......“黑粉”生态环境大起底
新闻媒体的责任与迷失:哗众取宠、明星绯闻与社会责任的背离
奋斗与哗众取宠:韩安冉现象背后的社会反思
“黑粉”恶意攻击伤害明星,背后利益令人咋舌
给北京丢脸的2位网红,聂小雨屡次擦边”,牛道哗众取宠
军媒:一些艺人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私利前态度暧昧,怕得罪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