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黄帝与太昊、少昊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5-04-25 19:56

本文旨在梳理黄帝、太昊与少昊之间的关系演变,其间会解读一些文献及其相关的记载,或许会有些晦涩,见谅。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解读过太昊与伏羲的关系,简单点说就是:二者在刘歆著《世系》之前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带着太昊是伏羲这个观点来理解本文,那就离题万里了。

先讲太昊与少昊,“太”通“大”,“少”通“小” ,那么“太昊”与“少昊”其实是相对的,相对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时间。

所谓太昊与少昊之分,其实是早与晚之分,“太昊”更古老,而“少昊”相对要晚一些。

而“昊”与后来的“帝”、“后”、“王”以及“皇帝”同属一类,也是先民对其最高领袖的称谓,因此,当年郯子在鲁国讲述他的祖先少昊氏的时候,称他的祖先为“少昊挚”。

《左传》:“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昊”是职位,“挚”是个人称谓,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少昊”并不只有一位,只要是这个部族的首领,都会被称之为“昊”,而后世称之为“少昊”,“太昊”亦是如此。但这个“昊”的称谓相比于帝、后和王,似乎还要更古老。

在《诗经》里,人们对天之神称谓有两个,一个是“昊天”,一个是“上帝”。那么,“上帝”在人世间的祭司便被称之为“后帝”,亦称“帝”,故而有帝喾、帝尧和帝舜这类称谓,同理,“昊天”在人世间的祭司应该是“昊”,故而有(少)昊挚。

如果上述所述成立,那么“少昊氏”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部族名,因为这个部族实则是像郯子所讲的那样,是以鸟名来命名的。

《左传》载:“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

其中的司寇爽鸠氏在《左传》中另有提及,说他们当初的封地就是周代的姜姓齐国,这个问题我以后会讲。

此外,少昊之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境内,即周公旦的封国在少昊之墟,由其长子伯禽就任,也就是说,在少昊挚的时代,少昊氏的统治区域是很大的,至少是涵盖了周代的齐国和鲁国的疆域。

如果理解了上述这层关系,再来看“太昊”和“少昊”之间的关系也就更清晰一些了。“少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太昊”在文化上的继承者,彼此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但文化上一定是有继承的,这类似于秦代称最高领袖为“皇帝”,汉代也称“皇帝”,形成了一个道统。

那么,黄帝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事实上,黄帝可能并不是“帝”,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说明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汉代乃至先秦文献中,舜又被称之为“帝舜”,但没有“舜帝”这种称谓,到了唐宋之际,“舜帝”这种错误的称谓才泛滥起来。

为什么说“舜帝”是错误的呢?

因为上古之帝,实则是“后帝”的简称,关于这个问题的细致解读我会在其它文章中补充,总之,上古之帝实则是“后”,是后夔、后稷、后土、司徒、司空等群后之首,其中,“后”与“司”是同源字。

那么,“帝舜”表达的是:职务+个人称谓,这是中国古代一直延续的用法,例如,《三国演义》里会有“司徒王允”,但如果你要称之为“王允司徒”,这就很奇怪了。

既然,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丹朱等都是以“帝”开头,那为什么黄帝和炎帝都是“帝”后置呢?而且是在包括《山海经》在内的先秦文献中就后置了呢?

这应该是从“五帝”衍生而来,即“四季五帝”之说,大家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事实并没那么奇怪。

这事儿得从《逸周书·月令解》讲起,在《逸周书》中,四季对应四帝与四神。在这里多说一句,像华夏这种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在农业,而农业的重中之重就是历法,前面所载的郯子讲鸟官,其实就是对少昊氏时期的历法的介绍,而历法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便是天文,即通过观察天象来判断节气。

春三月: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人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

季春之曰,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

夏三月: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但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秋三月: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昊,其神蓐收;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崔瞆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昊,其神蓐收;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神少昊,其神蓐收;

冬三月: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季冬之月,日在婺内,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日其间颛顼,其神玄冥。

这里讲了四帝,即:太昊、炎帝、少昊和颛顼,

黄帝呢?

其实“黄帝”被单独拿了出来,象征大地,即:“中央土黄,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如果我们对《左传》提及的“社稷五祀”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逸周书·月令解》其实就是对“社稷五祀”的延伸,配上五色(青、赤、黄、白、黑),而由此衍生出最初的“五帝”,即:青(春)帝太昊、赤(夏)帝炎(帝)、黄(土)帝黄(帝)、白(秋)帝少昊、黑(冬)帝颛顼。

也就是说“炎帝”应该是由“赤帝炎”衍生而来,同理,“黄帝”源于“黄帝黄”,换一种说法,“炎帝”最初的称谓应该就是单字,即“炎”,而“黄帝”最初的称谓也是单字,即“黄”,为了对齐,也为了避免歧义,才有了炎帝(赤帝)和黄帝这样的词汇。

那么,我们试图在殷墟卜辞里找“黄帝”字样,其实方向就错了,在周代之前,他更可能被称之为“黄”,如果为了避免歧义,用尊称,应该是“黄君”或“黄尹”,“君”与“尹”是同源字。

由上可知,如果黄帝这个人有职务,那么他不应该是“帝”,更可能是“昊”,因为“帝”这个称谓应该是始于颛顼,晚于“昊”,而颛顼是黄帝的后裔。

那么,《孔子家语》载:“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是不是就没那么不可理解了呢?

“昊”的儿子继续担任“昊”,也就是部落首领之子担任部落首领,这其实是合理的,而《史记》和《大戴礼记》在转录《孔子家语》时,讲“少昊”改成了“少典”,这才有了“黄帝者,少典之子”的说法。

而《国语·重耳婚媾怀嬴》的相关记载是后世篡改的,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就不在此赘述了。

或许是为了区别于早于黄帝的“太昊”和晚于黄帝的“少昊”,后世不称黄帝为“昊”,而是称之为“黄”。

需要补充一下,按《左传》所载,自黄帝以来,华夏的“共主”的脉络如下:

黄帝 — 少昊 — 帝颛顼 — 高辛氏 — 陶唐氏 — 有虞氏 — 夏后氏

接下来我们探究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少昊挚”是黄帝之后吗?

事实上,最早把少昊挚说成是黄帝之后的文献是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意感而生少昊,是为玄嚣,降居江水,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在位百年而崩。——皇甫谧 《帝王世纪》

那么,我们先做阅读理解,逐字逐句地来分析这段话的出处,看看这个父子之说是否可靠。

“少昊帝名挚”,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及的《左传》所载的郯子之论,但这里面加了一个“帝”字,显然是皇甫谧并没有搞懂“昊”与“帝”的差别,这种联用,相当于是把周代的“王”和秦代的“皇帝”捏合在一起,弄出来一个“王皇帝”。

“(少昊)字青阳,姬姓也”的说法出自《国语·重耳婚媾怀嬴》,其中有:“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

“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意感而生少昊。”,这个是《帝王世纪》的常用手法,在《帝王世纪》中,三皇五帝皆有异于常人的出生方式,相比于《诗经》所载的生民传说,多少显得有些荒诞和浮夸,但其说法并非皇甫谧自创,而是受汉代谶纬之学的影响,皇甫谧之说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郑玄之说的延续。

“(少昊)是为玄嚣,降居江水”,这是对《史记·五帝本纪》的篡改,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并未提及少昊,仅讲了玄嚣同青阳的关系。

《史记·五帝本纪》有:“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帝王世纪》前面说少昊“字青阳”,那么后面自然要接“是为玄嚣”,因为《史记》已经说过“青阳”就是“玄嚣”。

“(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此句是对《左传》的提炼,《左传》有:“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

句芒、蓐收、玄冥出自少皞氏,又“遂济穷桑”,故言少昊邑于穷桑。而“少昊之虚”又是鲁国都城,《左传》有:“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帝王世纪》据此认为少昊都曲阜。

“在位百年而崩”,就纯属脑洞了,典型的谶纬遗风,此外,两晋学者大都对道教情有独钟,在他们的认知里,上古之人都是长命百岁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除了少部分荒诞之言,《帝王世纪》的材料基本都出自《左传》、《国语》和《史记》,但比较有趣的是,上述三部史料都不曾记载少昊同黄帝的父子关系。

事实上,同少昊产生交集的其实是颛顼,《国语》认为颛顼是少昊的继任者。

《国语》载:“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此段记载的是颛顼绝地天通事件,其中明确地讲,少昊是早于颛顼的一位统治者。而《山海经》更直接,直接指出了少昊同颛顼的亲密关系。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另外,颛顼同黄帝的关系最早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经》有:“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那么,按《山海经》的字面意思,帝颛应该是昌意之孙,黄帝之玄孙,这较《史记》之说多了一代人,间隔两代人会影响黄帝向颛顼传位的顺畅性,也就是说,爷-孙相传是可以勉强接受的,而太爷-玄孙相传就过于离谱了,故而在汉儒的上古体系里,“韩流”被省略了。

但汉儒的修饰并没未对少昊同颛顼之间的密切关联做出解释,也就是说,汉儒的黄帝-颛顼之间的权力过渡,同《国语》中的少昊-颛顼之间的权力过渡相矛盾。

至此,怎么去调整少昊的身份和摆放其位置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就形成了两个上古史叙述,一个史家的少昊-颛顼;一个是儒家的黄帝-颛顼。司马迁的《史记》继承的其实是儒家之说。

皇甫谧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试图去整合史家和儒家的这个分歧,故而将少昊插入到黄帝和颛顼之间,但少昊显然不会是昌意,昌意是颛顼的祖先,如果将二者等同就会与先秦史料相悖,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史记》中记载的另一个黄帝之子,即玄嚣。

在《史记》中,玄嚣也被说成是黄帝之子,那么将玄嚣同少昊进行整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个家族的权力传承自此就形成了,即:黄帝-玄嚣(少昊)-颛顼。

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玄嚣被《史记》说成是黄帝之子其实是一个讹误,关于这个话题,我后续会在其它文章中去解释,这里只需要清楚一点,那就是早期文献中,黄帝与雷祖只有一子,即昌意。

也就是说,先秦文献中的那位少昊,原本同黄帝并不构成直接关系,而是《帝王世纪》出于某些需要,强行将二者关联起来的。

想必大家读到此处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黄帝是“昊”,他的父亲也被说成是“少昊”,为什么又说他与“少昊”没有直接关系呢?

这个问题或许要追溯到太昊。

《左传》载,太昊之墟在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的淮阳,但太昊的源头似乎并不在那里,就像少昊之墟在山东曲阜,但少昊的源头也不在那里一样。

很多问题,或许还得靠《山海经》来揭秘,按《山海经》记载,“太昊”与“黄帝”都同建木有关。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海内经》

而当前出土的文物中,最接近于建木的其实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如下:

关于黄帝部族的迁徙,我会另文梳理。《山海经》和《史记》载黄帝之子昌意迁居到蜀地是可信的,而且很可能真的就叫“朝云国”,因为黄帝一族以“云”为名,包括《左传》所载的缙云氏应该也是黄帝之后。

那么,三星堆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黄帝文化在蜀地的延续,但当我们追溯“云”文化的源头的时候,西辽河的流域的红山文化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再来看太昊氏,按《左传》载,太昊氏的文化符号是“龙”。

而当我们追溯华夏的龙文化的源头的时候,红山文化同样有颇具代表性的C型龙。

如果把时间往前追溯,当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龙,来自辽宁阜新,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查海遗址,出土的一处长达19.7米龙形堆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被称之为“中华第一龙”。

也就是说,无论是《山海经》所载,还是考古踪迹,太昊与黄帝似乎都存在着文化同源。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分化路径了,但不妨依当前的考古发掘,给出一个假想。

那么,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

太昊氏是一支距今5500年前,甚至更早的南下的红山文化,这是玉文化(巫文化)的第一次南下,而黄帝一族是距今5000年前南下的一支红山文化,这是玉文化的第二次南下。因为祭司文化的缘故,当时的红山先民将最高的大祭司称之为“昊”,那么,迁走那一支有他们的“昊”,留下的仍然有自己的“昊”,迁走的那一支就是后世所谓的“太昊氏”,而黄帝是留下的“昊”的后裔。

“太昊氏”最先落脚于淮水流域,并且在此发展壮大,这是太昊之墟的由来,但由于某些我们无法确定的原因,或许同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扩张有关,这支部族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时候分化,其中一支南迁,渡过长江,最后在环太湖地区定居,并征服了当地的原住民,这便是考古学上的良渚文化,而《山海经》称之为“少昊之国”。

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山海经·大荒东经》

也就是说,黄帝被称之为“少昊”的祖先,同由太昊氏分化出来的“少昊”其实是文化同源的,有相近的信仰,有玉文化等,但已经分家数百年之久了,并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

或许是因为文化同源,促成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共同对抗炎帝后裔——祝融氏与共工氏,而这才是曲阜的少昊之墟的由来。

网址:十三、黄帝与太昊、少昊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852877

相关内容

太昊和少昊是什么人?太昊和少昊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皇五帝的谜团:少昊是黄帝之子吗?
封神里伏羲称天皇,又称昊皇上帝,那么他与昊天上帝什么关系?
历史新观察:少昊是不是黄帝之子,是不是五帝之一?
三皇五帝之——少昊
昊天上帝太一和东皇太一是什么关系
伏羲氏、太昊、女娲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少昊:黄帝之子,白帝之祖,金天之后
中华文明三皇五帝之少昊
“封神”中伏羲为昊皇上帝,又称天皇,他与昊天上帝究竟什么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