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误会百年的孙太后和朱祁镇,实际上却是那个时代的担当

发布时间:2025-04-26 03:04

在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对比较有意思的母女,她曾经让朱瞻基选择废除胡皇后而立自己为皇后而充满争议,他曾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御驾亲征被敌军俘虏的皇帝,也是充满争议,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对母子,在明朝历史上却扮演了足够重要的角色。

这对母子就是孙太后和朱祁镇,有人觉得他们母子厚颜无耻,而有人却觉得两人其实还是十分不错的,那么真实历史上的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寻找最真实的答案。

孙太后其人

想必孙太后最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是孙太后和胡善祥抢夺皇后位置的事情了,当时孙太后得到朱瞻基的宠爱,以至于朱瞻基有了废除胡皇后的意思,但是一直也没有任何合适的理由去废除,最后只能在大臣的建议下,亲自去和胡皇后谈判,让胡皇后自己提出废除皇后的事情。

在政治面前,很多事就是这么残酷,胡皇后毫无退路,只能选择顺从,最终就给出一个废除皇后的理由,那就是没有子嗣,虽然说这个理由在古代足以成为废除皇后的理由了,可是因为胡皇后得到张太后的宠爱,所以朱瞻基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算是胡皇后被废除,孙太后上位之后,张太后也没有亏待胡皇后,孙太后当时当然也没有过多针对胡皇后,要不然胡皇后恐怕是小命难保的。就是因为这样一件正常的皇后过渡事件,导致后人觉得孙太后是充满心机的,这样的评价未免就有些过分了,要是孙太后真的想要除掉胡皇后,在当时那种充满优势的情况下,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可是为何她没有除掉胡皇后呢?这一点足以说明孙太后其实内心并没有那么恶毒。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对孙太后更多的认识,应该就是土木堡之变后拥立朱祁钰为皇帝,还有后来的夺门之变支持朱祁镇复位两件事情了。当然这两件事情也足以看出孙太后的能力超群之处,不信我继续和大家一起分析一番。

在土木堡之变中,御驾亲征的朱祁镇,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而全军覆没,最终被瓦剌人俘虏,也先带着朱祁镇想要去攻破城门,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于谦等人建议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明灭亡的厄运。

当时孙太后接受了这样的建议,只是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朱祁钰需要答应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也就是孙太后的孙子为太子,以后朱祁钰去世之后,皇位需要让朱见深来继承。

换言之,孙太后是希望皇位以后还能回到自己儿子一脉上,这样的想法符合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的偏袒,同时也符合一个太后对皇帝权力的捍卫,但是孙太后在捍卫自己利益的同时,也答应让朱祁钰成为皇帝,带领大明一起对抗瓦剌人,防止大明灭亡。

不得不说孙太后这样的举动是有大局观的,要是换成历史上很多的太后,想必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胸怀,可是孙太后却能够做到,足以说明她不是一个等闲之辈,更不是一个诸如慈禧一样的自私太后。

在朱祁钰继位之后,孙太后一直也没有过多干涉朱祁钰的权力,才让朱祁钰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瓦剌人的事情,在于谦的支持下,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要是孙太后一直和朱祁钰抢夺权力,想必当时的大明,就很有可能被瓦剌人吞并了。

当时局稳定下来之后,瓦剌人觉得朱祁镇没有什么用途了,就打算靠着朱祁镇讹明朝一笔钱,然后把朱祁镇还给明朝,这个时候孙太后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和说服朱祁钰赎回朱祁镇,最终虽然朱祁钰想方设法除掉朱祁镇,但朱祁镇还是回到了京城,被朱祁钰软禁起来。

朱祁镇被软禁期间,朱祁钰趁机把朱祁镇儿子的太子之位废除,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可惜自己儿子早夭,大臣都建议朱祁钰复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惜朱祁钰一直不愿意,国家一直没有太子,朱祁钰身体又逐渐恶化,最终很多大臣担心未来会陷入动荡,就打算拥立朱祁镇复位当皇帝,这个时候孙太后也同意了大家的建议,正是在孙太后的支持下,夺门之变成功进行,朱祁镇复立为皇帝。

从朱祁镇被俘虏,到朱祁镇再次成为皇帝,中间相隔十年,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孙太后原本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太后之位,去为自己儿子朱祁镇做一些事情,可是为了国家大局以及当初和朱祁钰的约定,孙太后始终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作为一个太后,她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母亲,孙太后承受了太多心酸与压力,可她都熬过来了,这样的女子,可以说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奇女子。

朱祁镇其人

评价朱祁镇,我想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土木堡之变前夕,另外一个就是第二次成为皇帝之后,在第一次当皇帝期间,朱祁镇可以说是不务正业,一直重用太监,违背朱元璋制定的祖训,自己还没有任何实践能力,智商情商都有些堪忧。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导致朱祁镇带领号称五十万大军的队伍去御驾亲征瓦剌,最后还被瓦剌俘虏,酿成悲剧,要是朱祁镇稍微有一点能力和头脑,想必不会有这样的笑话出现。

不过好在经过土木堡之变的挫折以及后来数年的软禁生涯之后,朱祁镇逐渐成熟起来,等到朱祁镇第二次成为皇帝后,就比较有作为了,做出很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度,这就是一个十分值得后人赞扬的创举,要是没有朱祁镇的废除,不知道还有多少女子要遭遇悲剧人生。

有人总喜欢拿朱祁镇的夺门之变来说事,觉得朱祁镇对朱祁钰太狠毒,趁着朱祁钰生病的时候发动夺门之变,让朱祁钰后来病情加重而亡,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趁火打劫和厚颜无耻。孙太后也是因为夺门之变而再次受到非议,可是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夺门之变真的这么不堪么?

夺门之变背后的秘密

我想要是换成我自己,也会发动夺门之变的,就算当时没有大臣主动建议,我也会去寻求大臣支持,发动夺门之变,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

朱祁钰的皇位原本就是朱祁镇的,他只是暂时代替一下朱祁镇,并且在于谦的帮助下才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要是仅仅靠着朱祁钰自己的能力,想必还是很难有这样大成就的,按理来说,在朱祁镇回来之后,朱祁钰应该把皇位还给朱祁镇,可是朱祁钰当时已经当皇帝上瘾,根本不想还给朱祁镇,甚至在自己骑虎难下的情况下,还想用尽一切办法除掉自己的哥哥朱祁镇,好在当时有很多之前的大臣,为了表示对朱祁镇的忠心,就专门跑去迎接朱祁镇,才让朱祁镇死里逃生,躲过一劫,朱祁钰眼看很多大臣都去迎接朱祁镇了,自己才装模做样去迎接一下朱祁镇,可是刚迎接回来,就立马把朱祁镇软禁起来。

在朱祁镇被软禁之后,朱祁钰从来不去看望朱祁镇,大臣三番五次请求朱祁钰去看望一下朱祁镇,都被朱祁钰拒绝,后来为了更好地监视朱祁镇的一举一动,直接把朱祁镇所在地方周围的树木全部砍掉,可以说是寸草不生了。

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朱祁镇为了自己的私欲,直接背信弃义,将当初和孙太后的约定抛之脑后,执意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儿子为太子,就算自己儿子去世多年,朱祁钰还是不愿意将皇权还给朱祁镇一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很多大臣对朱祁钰早就有了意见,私下想要支持朱见深为太子。

另外一些人索性打起朱祁镇的主意,打算复立朱祁镇为皇帝,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祁镇莫名其妙就第二次成为皇帝,而朱祁钰则在一场重病中去世了,但是朱祁钰的去世,与朱祁镇和孙太后有多大关系呢?

我想关系是不大的,朱祁钰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自己长期没有生下儿子而担忧过度,越是担忧,自己就越没有办法生儿子,久而久之,朱祁钰才会倒下,可是因为他自己背信弃义的做法,已经彻底伤了大臣的心,所以最后皇位被朱祁镇抢夺,完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换言之,朱祁钰会沦落到最后那样的结局,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只是可怜了曾经支持朱祁钰的于谦,最后受到牵连被朱祁镇杀了。有人觉得朱祁镇不该杀于谦,可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就算朱祁镇不想杀,也是没有办法的,皇位都是大臣给的,大臣想杀于谦,朱祁镇能阻止么?一旦阻止,可能自己的皇位也会不保,朱祁镇只能顺从。

结语

在现实的历史面前,国与家的关系,永远都是存在一定矛盾的,想要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很多时候就需要牺牲小家的利益,想要为了自己的小家私欲着想,很多时候就会忽略国家利益,可是一旦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家呢?

朱祁镇与朱祁钰不管他们怎么争夺皇位,那都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对于历史而言,更加看重的是他们两人最终为国做了什么,而不是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为自己利益做了什么,因为那些为自己做的事情,在天下众生的利益面前,不仅显得微不足道,还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网址:被后人误会百年的孙太后和朱祁镇,实际上却是那个时代的担当 http://c.mxgxt.com/news/view/855339

相关内容

明英宗朱祁镇与母亲孙太后的关系到底如何:着实复杂
朱祁镇生母成谜:明实录说他是孙皇后之子,明史却说他是宫女生的
朱祁钰不杀朱祁镇,是因为他善良吗?朱祁镇被幽禁7年为何能复辟
聊聊朱瞻基的两个皇帝儿子: 朱祁镇和朱祁钰
历史上的朱祁镇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经历与《大明风华》中有何不同
作为皇帝,朱祁钰和朱祁镇谁更好一点?朱祁镇一生有何作为?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少后妃和子女?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正统皇帝朱祁镇: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年轻皇帝
朱祁镇为啥恢复胡善祥的皇后之位?难道他真的是为了保护爱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