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8年,朱瞻墡望北而拜、吐血不止而亡,朱祁镇:知足,方能长乐

发布时间:2025-04-26 03:06

1449年8月15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被擒。听闻消息后,太后孙氏依照群臣意见,召襄王朱瞻墡入京。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年长且贤”的朱瞻墡此次入京的目的必是取代朱祁镇承继大统。

然而,朱瞻墡却严词拒绝了孙氏的请求,在回复太后的奏疏中,朱瞻墡说道:

“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

自1424年册封襄王后,朱瞻墡一生有三次距离皇位非常近,却都被他婉言谢绝。可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不久,竟对这位“不贪慕皇位”的亲叔叔动了杀心。那么,朱瞻墡为什么多次拒绝皇位的召唤呢?他与朱祁镇之间发生了什么?朱祁镇又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呢?

“圣孙”的好弟弟

朱瞻墡是朱高炽的第五个儿子。朱瞻墡出生时,他的爷爷已是永乐皇帝,他的父亲也坐上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哥哥朱瞻基更是众人眼中的“好圣孙”。因此,朱瞻墡的降临并未激起多大的波澜。

在永乐时期,朱棣与朱高炽因皇权问题斗得不可开交,汉王朱高煦也在时刻寻找朱高炽的麻烦。故而,青少年时的朱瞻墡逐渐养成了低调、稳重的性格。

朱棣病逝后,太子朱高炽承继皇位,18岁的朱瞻墡也被封为襄王,驻地襄阳。按照明初规制,藩王15岁时就需外出就藩,可朱高炽宠爱幼子,不仅未将他外放襄阳,反而留在了京城。

10个月后,朱高炽突患重病,不治身亡。当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应天,来往需要时日。而汉王朱高煦在安乐州虎视眈眈,因此太后张氏与杨士奇等大臣商议后,以朱瞻墡为监国,代行皇权。

朱瞻墡虽年幼,但机警聪慧,为人和善。他的哥哥朱瞻墉与朱瞻基一母同胞,却在关键时刻,被太后张氏抛弃,可见朱瞻墡在众人心中的确有过人之处。

太后张氏、杨士奇等大臣信任朱瞻墡的为人,新继位的朱瞻基更是将他当作“定国柱石”。在汉王朱高煦谋反作乱后,朱瞻基御驾亲征,特将京城留给朱瞻墡,再次令他监国。朱瞻墡监国期间,机密大事必送至御前审阅,鸡毛蒜皮的小事则当机立断,掌权数月,处理朝政游刃有余,没有留下任何令人诟病的把柄。

1428年,皇长子朱祁镇册封为太子,朱瞻墡等在朝藩王纷纷离开京城,外出就藩。朱瞻基感念他的功劳,特将朱瞻墡改封湘王,驻地长沙,掌控荆湘。此后七年,朱瞻墡再未回过京城。

三拒皇位

朱瞻基驾崩后,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主少国疑,人心惶惶。当时,太皇太后张氏掌权,众多老臣认为朱瞻墡“年长且贤”,又是张氏的亲子,故而不思立太子朱祁镇,反而四处撺掇扶立湘王朱瞻墡登基。

听闻有人要立他为帝,朱瞻墡诚惶诚恐,立即上疏表示自己对帝位绝无觊觎之心,断然拒绝了那些投机取巧的臣子。他的母亲张氏也遵照朱瞻基的遗命,将朱祁镇扶上帝位。然而,十个月后,朱瞻墡却收到诏令,改封他为襄王,驻地重新回到襄阳。

杨士奇、杨荣、杨溥之所以将他从长沙调往襄阳,与他在朱祁镇继位之初遭到群臣拥立有很大的关系。长沙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民风彪悍,士兵战斗力强。上任襄王朱柏曾亲提两千兵马自长沙杀到西安,俘虏叛贼首领。因此,将朱瞻墡放在襄阳,有利于朝廷监管。

然而,随着太皇太后张氏、三杨的病故,太后孙氏对朱祁镇的管教越发松懈。年幼的皇帝渴望成为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帝王,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竟亲率50万大军兵发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朱祁镇也被瓦剌生擒。

当时,消息传至京城后,朝野震动。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才两岁,根本无力应对眼下困局。故而,群臣呼吁从朱瞻基在世的兄弟中寻找一位贤明的藩王为帝。孙太后虽有些不情愿,可也不能眼看着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因此,在大臣的建议下,她取来朱瞻墡的金符,召朱瞻墡入京。

网址:1478年,朱瞻墡望北而拜、吐血不止而亡,朱祁镇:知足,方能长乐 http://c.mxgxt.com/news/view/855366

相关内容

朱瞻基和朱祁镇,在历史上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朱祁钰不杀朱祁镇,是因为他善良吗?朱祁镇被幽禁7年为何能复辟
聊聊朱瞻基的两个皇帝儿子: 朱祁镇和朱祁钰
《大明风华》朱祁镇是谁的儿子 揭露朱祁镇结局及历史原型
明朝衰落跟朱祁镇有什么关系?能力远不如弟弟朱祁钰
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有同一规律,水平很高
朱祁镇简介
有哪些与朱祁镇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朱祁镇?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被后人误会百年的孙太后和朱祁镇,实际上却是那个时代的担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