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好遮遮掩掩的,点名会死吗?不就是孙楠和潘蔚那点事儿吗?两个人把孩子送到徐州的女德班,一年学费10万元,两个人租住在徐州700元租金的房子里,陪孩子上女德班,我实在有点不太明白的是,为何要在德字前加一个女?为何要让一个女孩去上女德班?为何不是男德,偏偏是女孩?如此行为,就是扼杀一个无法掌控知己性格和命运女孩的个性,限制其个性发展,就是限制其自由。
仔细查看了学校教育,得知,这个所谓没有资质的女德培训班,培训的“女德”,不是三从四德的女德,而是教女性要优雅、知书达理。我同意一句话:有些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荒唐,比如“德”字前面加个“女”字。道德,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与个体的自由选择伴生的。以所谓柔软温和为目标,专门训导女性,使其放弃更多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和自我实现方式的机会,本身就是束缚人的自由意志,以这种方式获得的道德很大可能只是使女性更适合填塞进不平等的性别权力结构。别再盘“女德”二字了,基础太差,其实很难盘出一层现代包浆。
再看看潘蔚,离婚三次,在孙楠和买红妹关系如此好的时候,当小三,第三者插入,导致孙楠买红妹离婚,如此一个当小三,离婚三次的女人,这样一个后妈,却要求继女去学习女德,学习高雅、优雅、大方得体、知书达理,我想问潘蔚女士,你自己做到了吗?如果没有,有啥资格去要求继女学习女德班呢,这纯粹就是一个笑话。
我要说,这个社会,没有所为的女德,也没有所谓的男德,只有人德,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德”做好了,就不需要去学习了,而且,人德是不用通过专门学习和系统训练、培训的,而是在于我们自身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德”,去言传身教地指导子女,如此,则不用去学习培训了,不管是男还是女,德自然就存在了。
最后要说,不要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搞什么复古风格,搞什么女德男德,小小年纪,就让她们去学习优雅、知书达理,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并不是好事情。孩子的性格发展,需要父母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开放式的教育。
不必从小定性让她必须要学习女性优雅才是有德,难道大大咧咧,不优雅、不知书达理就没有德了?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我看来,心智健全、身体心理健康、三观正、人品好,不自私自利、不害人害己、不损人利己,不做小人,做一个有正义感、善良、热心、乐于助人、心态积极乐观性格坚强、开朗,心胸宽广的人,就是有德,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