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文化中:什么是“般若”?什么是“波罗蜜”?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佛教经典中,"般若波罗蜜"被誉为六度之首,是成佛的根本要素。
《大智度论》云:"般若为导,五度如盲。"般若是梵语"prajñā"的音译,意为智慧。
波罗蜜是"pāramitā"的音译,意为到彼岸。
这两个看似深奥的词语,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佛陀在灵鹫山说法。
山上草木葱郁,花香四溢,数千弟子围坐在佛陀身边,恭敬地听着开示。
座下弟子中,舍利弗以智慧第一闻名。
这天,他向佛陀请教:"世尊,弟子常听说般若波罗蜜是成佛的根本。不知般若与世间的聪明智慧有何不同?"
佛陀看着大众说:"般若不是世间的知识和聪明,而是能见到诸法实相的智慧。就像一个人,眼睛虽好,若没有光明,仍然看不见东西。世间的知识就像眼睛,般若就像光明。"
这时,一位年轻比丘问道:"可是世尊,很多有学问的人不也能明辨是非,解决问题吗?"
佛陀拿起一片树叶问大众:"你们看,我手中的树叶多还是整个灵鹫山的树叶多?"
大众异口同声:"当然是整个灵鹫山的树叶多。"
佛陀说:"世间的知识就像我手中的树叶,而般若智慧就像整个灵鹫山的树叶。一个人即使读遍世间所有的典籍,如果没有般若智慧,仍然不能见到诸法实相。"
阿难见佛陀用树叶作比喻,大众都有所领悟,又接着问:"世尊,波罗蜜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佛陀指着远处的恒河说:"看那恒河,从此岸到彼岸,水流不息。众生就在生死此岸,涅槃在彼岸。波罗蜜就是度过生死大海的船筏,是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
佛陀又说:"波罗蜜有六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般若在其中最为重要,就像眼睛引导其他五根一样。"
一位苦修多年的比丘站起来说:"世尊,我修行多年,持戒精严,修习禅定,为什么还是不能证得般若?"
佛陀慈悲地说:"持戒、禅定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般若,就像盲人摸象,即使摸到了,也只是局部,不能见到全貌。修行要以般若为导,否则就会落入执著。"
大迦叶问:"世尊,般若究竟如何体现在日常修行中?"
佛陀说:"般若的体现在于不执著。不执著于相,不执著于空,不执著于修行,不执著于证果。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般若智慧虽在世间,却不被世间所染。"
舍利弗又问:"那该如何开显般若智慧呢?"
佛陀说:"般若不是求来的,而是本自具足的。就像明镜本来清净,只要拂去灰尘,自然能照见万物。众生本具般若智慧,只因妄想执著遮蔽,所以不能显现。"
"修行般若,首先要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世间万物,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没有一法是永恒不变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执著于世间的得失。"
"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观照。看到顺境不生贪著,遇到逆境不生嗔恚。心如明镜,物来则现,物去则空。这就是般若的运用。"
正当佛陀要揭示般若的究竟奥秘时,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照亮整个灵鹫山。佛
佛陀开示道:
网址:佛家文化中:什么是“般若”?什么是“波罗蜜”? http://c.mxgxt.com/news/view/877995
相关内容
“般若”是大乘佛教中常用的词语,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菩提和般若是什么关系?
罗汉菩萨佛陀是什么
佛教的般若智慧及其现代意义——释觉真
佛教“般若”两字读法不一.正确的读音?
菩萨在佛教中是什么“地位”?菩萨和佛是什么关系?
般若
儒家,佛家,道家,(儒释道)三者有什么区别?
《琅琊榜》蔺晨和秦般若什么关系 她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敦煌莫高窟遗书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