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慎之
恐惧,是一种情绪。
有时候,这种情绪会阻碍我们去尝试一下新的东西,甚至会让自己感到害怕,无法前进,似乎只有往前走一步,就会受到可怕的威胁,比如关系破裂、摧毁生命。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恐惧呢?接下来我会从 五个方面说一下:
认识这种情绪,是我们解决恐惧的第一步。
恐惧与情境是相关的
假设我们在一个阳光明媚,如沐春风的环境里喝着一杯咖啡,这种情景是没办法激发我们的恐惧感的。
因为很多时候,恐惧这种情绪跟情境是有关系的。
网络上有一档很受欢迎的综艺叫《密室大逃脱》,我看过其中的一些片段:
陈赫、邓伦、杨幂、谢依霖、黄明昊、魏大勋六人来到了一间神秘的房间,房间里灯光全无,一片漆黑,忽然间灯光闪烁了起来,众人看到墙壁上挂着一位身穿白衣女子,吓得直接大喊起来, 灵魂都出窍了......
谢依霖被吓得瘫痪在地,杨幂腿软崩溃,蹲在地上哭,邓伦被吓得脸色大变,陈赫更是被吓得连自己的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了,在节目中说: “这辈子都没有跑这么快过,灵魂都没了。”
就算是电视机前的网友看了,都觉得害怕,更不用说参加节目的明星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
而且,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中,是能直接激发起我们的恐惧感,会不由控制的担惊受怕起来。
对死亡的恐惧,
是我们的原生恐惧
其实害怕跟恐惧之间也是有关联的,反应都是类似的,比如说身体会蜷缩,肌肉会很紧张,心跳会加速,甚至我们会做出一个想逃跑的姿势。
因为我们可能经历过这种情境,或者说在这个情境中间,我们体验过一种类似于快要死亡的那种恐惧感,所以最原生的恐惧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然后再演变或者延伸出来其他的一些恐惧。
有人说:我只是社交恐惧,我不愿意跟人打交道,或者说:我只是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
再想一下,其实你不知道怎么办也没关系,你可以静静呆在那里,但是 你为什么要恐惧呢?
这可能是你担心害怕自己会被他们嫌弃,于是,恐惧就出来了。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的话,被人嫌弃的后果就是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你就有可能在这个过程里体验到一种近乎于死亡的感觉。
有些人说:我死都不怕,还怕这些吗?但这里有个问题是: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经历过死亡。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的体验,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首要要求是:生存的需要。如果连生存都满足不了,那就意味是要被世界抛弃,要死亡,这是一件让我们非常恐惧的事情。
所以,对死亡的恐惧,是我们的原生恐惧。
恐惧是一种内心的投射,
更是一种保护机制
有些小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觉,他会告诉父母说他怕黑,其实是因为他正在体验这种恐惧的情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紧张,甚至有一些人会冒冷汗,全身发抖。
那么在这个时候所说的他怕黑,其实是恐惧黑暗。可能在关系中是因为他不愿意断联,简单来说,他需要无时无刻的陪伴,如果父母一离开他,他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所以,他会用恐惧黑暗来与他人保持链接。
另外,恐惧更多是我们内心里的一种投射。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我们都知道蛇是有毒的,那么被蛇咬了以后我们可能会死掉,所以这个时候对死亡的感觉深深地被激发出来了。
所以,当我们把恐惧的感觉投射到井绳上面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做一些保护自己的行为,比如说我们看到井绳的时候,我们就绕开了。
很简单,因为害怕,所以我们会采取各种应对方法,来保护自己不会受伤。
比如我们对火有一种敬畏感,如果说你对火没有敬畏感,甚至于我们的身体没有痛觉的话,我们有可能会被火烧死,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去故意玩火,或者说只在安全的情形下面用火。
从这里来看的话,恐惧也是保护我们的一种情绪。
>>> 04<<<
恐惧的感觉,
跟自身的能力是有关的
我经常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学游泳的故事。
刚开始,我对水,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会有一些担心、恐惧。
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跟小伙伴去学游泳,小伙伴们直接把我往水里推,我一下子特别慌张,拼命挣扎,所以就沉得非常快,最后还是大人赶来把我拉起来。那时候我听不到也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能感知到快速的心跳声。
于是,溺水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我特别害怕的地方。之后遇到其它类似的情境,我那种害怕的感觉还是会出现。
直到很久之后的一天,我需要陪奶奶去到那个地方拿东西,那时我想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回避,因为那是激发起我恐惧的地方。
但后来还是硬着头皮走到了那边,非常有趣的是,当我看到我溺水的那个地方时,我一下子笑了,我全身放松了。
但是,我奶奶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在这里溺过水,你那时候还很小。
我奶奶告诉我的那句话非常有智慧。她说你还很小,意思就是你能力不够。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我们的确是因为能力不够而产生了恐惧。
你的能力越强,恐惧的感觉越弱;如果你的能力越弱,恐惧的感觉越强。
然后我在那边站了一会,我想着我这个时候助跑的话,那条小河我是可以跨过去的,甚至于可以跳远跳过去。
>>> 05<<<
恐惧我们的恐惧才是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之所以一直带着这种恐惧的感觉,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情境中从来没有出来过。我们把这种恐惧的感觉放大了,以至于特别害怕,害怕到不能够去面对它。
恐惧还会把这些害怕的经验,或者说一种印象,记忆投射到其他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断重复、不断体验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些激发性的恐惧感。就像我对那个水池或者一个小河的那种恐惧的感觉,我会带到其他有水的地方。
尤其在我们能力不够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就像我小时候不会游泳,能力和力量很弱,也没有技巧,所以那一刻溺水带给我的恐惧感是:会死掉。
但是等到我有能力了,我学会游泳了,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强的时候,其实这种恐惧的感觉会消失的。
因为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能力够了,甚至对游泳的满足体验,已经超越了、覆盖了之前恐惧的感觉。
如果说享受、好奇、乐趣和恐惧之间有一个冲突的话,我相信我的天平已经倾向在乐趣上,我也不会因此恐惧。这同时也是跟自己之间的一种自洽的过程。
因此,有时候我们说的问题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恐惧也不是恐惧,我们恐惧恐惧的感觉才是问题。
作者简介: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之一。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20年的咨询实践,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向日葵心理创始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