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都有什么变化?唐僧的态度,八戒的胃口……

发布时间:2025-04-29 08:44

28《西游记》人生哲学(中):大家都有什么变化?

重读西游”第三季 第二十八章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这一讲我们接着讲唐僧师徒究意取得了什么样的正果。上一讲我们已经介绍了孙悟空的前后转变,那他的师父和师弟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的确,除了孙悟空的前后变化比较明显以外,取经团其他几位的变化,都不是非常突出,如果你不是细细地读《西游》,很容易就会忽略掉小说里的一些重要细节。比如猪八戒在《西游记》的后半段里,有好几处转变,不知道你留心过没有?#西游记#

首先,是取到真经之后,猪八戒的胃口变小了。这个我已经提过了,在重返通天河边陈家庄那时,猪八戒都开始感慨吃不动了。一个吃货突然没了胃口,这个改变还不大么?

第二,到了《西游记》的后半段,猪八戒也变得越来越勤快了。从前的猪八戒偷起懒来,连师父的话都不听,还敢回嘴。记得在乌鸡国,乌鸡国王给唐僧托梦喊冤,唐僧睡得迷迷怔怔地,喊“徒弟徒弟”。这老猪深更半夜睡得正香,被唐僧给吵醒了,一肚子不高兴,睁开眼就抱怨:“叫甚么‘土地土地’?从前我做好汉,吃人肉,天天快活,就为了保护你取经才出了家。原说只做和尚,如今被当成了奴才,白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焐脚!这早晚不睡,还叫徒弟?”你听听,这是乖徒弟对师父该说的话么?但是到了后来,荆棘岭开道,稀柿衙拱屎,老猪可是任劳任怨豪情万丈啊,跟以前相比也算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第三,小说后半段的猪八戒,在人前也越来越识大体、明道理了。从哪儿看出来的呢?一处,是在昱天县降伏三只犀牛怪的时候,孙悟空和四木禽星打败了偷灯油吃的犀牛精,一只犀牛被活活咬死了,还剩两只被押到唐僧面前。猪八戒建议,得把这妖怪的真身当街示众,请四木禽星一起上个公堂,务必要把偷油的妖怪依律法办。四木禽星听了八戒这番话,都翘大拇哥夸他:“天蓬元帅近来知理明律,真厉害啊。”老猪还会谦虚呢,他说:“这都是因为这几年当和尚,学了那么一丢丢。”

另一处,就是八大金刚送唐僧师徒刚回到长安,八大金刚嘱咐唐僧说:“佛祖说了,别错过了一藏之数的期限,如今只剩四天的时间。怕就怕八戒在大唐贪图富贵,耽误了日子啊。”这话要搁在从前,说的一点儿没错,老猪在取经路上一遇到好吃好喝的招待,就迈不开步子不肯走。可是这一回不同,猪八戒风轻云淡地回答八大金刚:师父成佛,我在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然后还蹬鼻子上脸,指着八大金刚的鼻子说:你们这几个粗汉给我等着,等我陪师父交代了真经,就跟你们回去,你们千万等好咯。这是一头多上进的野猪啊!

当然,猪八戒的这些变化,在小说里零零星星,不是一个特别集中的呈现,比不上孙悟空的变化那么有层次。再加上,我在前两回讲到猪八戒的身上还有一层真实人性的寓意,老猪象征的人类欲望是不能被彻底消灭的,所以猪八戒在《西游记》里积极向上的转变就有点儿被猴哥光芒遮蔽的意思。

好,说完老猪的变化容易被人忽略,我们再来看师父唐僧和师弟沙僧,这两位在《西游记》里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什么前后的变化。硬要说起来,唐僧还真有一个明确的变化,那就是对八戒的态度,一开始唐僧爱护老猪的短,对老猪有点儿偏听偏信,这个我们在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就说过,那后来唐僧对老猪的态度变成什么样了呢?

唐僧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态度就像一个天平在摇摆,最初是有点偏向八戒的,后来就慢慢地往悟空那儿偏了。这到了狮陀国就很明显了,孙悟空钻破阴阳二气瓶回来跟唐僧报告自己在狮陀国里侦察到的情况,唐僧担心孙悟空一个人势单力薄,斗妖怪恐怕有个闪失,就差八戒去给悟空打下手,这已经是对孙悟空的格外关心了。后来八戒误传悟空被狮子精给吞了,唐僧绝望得痛哭流涕,这时孙悟空制服了狮子精得胜归来了,刚才还在地上打滚的唐僧,见了悟空一骨碌就爬了起来,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激动地说:“好徒弟,辛苦你了。要是真听信了悟能的话,我就完蛋了。”你看,唐僧这是在检讨不该信任猪八戒呢。

再到后来,唐僧对八戒那更是摆足了师父的架子,看不顺眼就严词训斥。比如,在降伏了三个犀牛精以后,地方上的老百姓们都要请唐僧到家里用斋。但是唐僧为了赶路,第二天五更就早早叫八戒备马上路。大清早的,八戒迷迷糊糊还没睡醒,抱怨说:“师父又没正经,我老猪才吃了三十几顿斋饭的招待,怎么又要上路让我忍饥挨饿。”你还记得吗?在乌鸡国那回,老猪抱怨师父,唐僧可一句重话都没说八戒,可这一回就大不一样了,唐僧一听八戒抱怨,当场就炸了:“馈糟的夯货,别胡说,快早起来!再敢犟嘴,就让悟空让棍子打你。”八戒的内心顿时就崩溃了,师父从前可没对自己说过这样的重话啊,他内心流着泪,想着“师父今番变了,平时疼我,爱我,念我蠢夯,专门护我;猴哥要打我,师父还劝解,今天怎么发起狠要打我了呢?师父,你怎么不爱我小猪猪了…”这顿内心独白,那真是悲哀到闻者落泪啊。

而且,这还不是唐僧唯一一次对八戒使脸子。到了铜台府寇员外家,八戒又贪图人家招待得好,想多留几天,唐僧这回连话都不说了,就咄了一声喝退了八戒。吓得八戒自己抽自己嘴巴子,怪自己多嘴,又惹师父不高兴了。

你看,唐僧对八戒的态度是不是变得很决绝了?这种前后对比,不仔细读原著,是很难注意到的。这一点也是小说中唐僧最主要的改变了,其他方面唐僧几乎没怎么变,无论什么时候,该怂还是怂,该糊涂还是糊涂,一路为了当好人,不知道中了多少回妖怪的圈套。银角大王变成受伤的道士,红孩儿变成被绑架的小孩,老鼠精变成落难的小媳妇儿,这种伪装的老套路,唐僧每一回都中招。对此,我们也只能说,高僧毕竟是高僧,一颗救苦救难的心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唐僧在书里的前后变化很小,沙僧的变化就更小了。沙僧自从在流沙河畔认了师父,一路也经历了种种考验,在梨山老母坐山招亲那一回,他对于金钱美色毫不动心,一心只想着追随唐僧上西天。虽然一路上只有苦劳,基本没啥功劳,但禅心坚定,这是没得比的。

我一直在介绍《西游记》里所谓的“金身正果”,其实是人心的一种解脱和转变。可是沙僧身上为什么没有转变呢,这怎么解释呢?这里我要从两个特殊的角度给你分析一下。先说说从小说内部我们可以找到的解释。唐僧、悟空和八戒这三位,都能从小说里找出一个“变”字来。此话怎讲呢?先说唐僧,他的前世叫金蝉子,金蝉是要经过蜕变,才能从蛹变为蝉的,这个蜕变的过程比较漫长,蝉在蜕壳以前,要在地下生活好多年,这就像唐僧取经,十万八千里,就是一个蜕变前的逐渐量变的过程,而到了灵山这就是质变。至于孙悟空和猪八戒,他俩一个是地煞七十二变,一个是天罡三十六变,都有神通变化的本领,也能体现一个“变”字。那么最后,落到沙僧头上,沙僧并没有什么变化的本领,所以自然也就不会变了。所以说,在《西游记》里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是跟人物的变化本领有对应关系的。

那么沙僧形象不变的第二种解释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先卖个关子,下一期我得结合着孙悟空的“紧箍咒”把道理说给你听。

好了,最后我给你留一个思考题,《西游记》里沙僧有一次跟师父师兄化妆变化的经历,你还记得是哪一个故事么?欢迎到评论区抢答哦。我们下期再见。

上期回顾:《西游记》的人生哲学——孙悟空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

下期预告:29《西游记》的人生哲学(下):紧箍咒哪去了?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网址:《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都有什么变化?唐僧的态度,八戒的胃口…… http://c.mxgxt.com/news/view/883489

相关内容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谁的身份更显赫?猪八戒:俺排第三位
《西游记》原著|唐僧师徒的五行关系
《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背后的势力解读
《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背后的势力关系大解读
唐僧师徒的救赎之旅,只有猪八戒结局最惨,因为佛祖欺骗了他
《西游记》:唐僧师徒最后被封的佛,使者与罗汉到底什么级别?
饮酒是佛教大戒,为什么《西游记》里,唐僧却多次饮酒?
西游记师徒四人与白龙马变形登场,透过AI的视角…
《大话西游记》——第七回,八戒与沙僧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谁打死的妖精最多?不是孙悟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