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类学、社会学融入文学书写 鲁奖作家刘大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
《去北川》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沃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大先曾于2021年至2022年到四川北川挂职副县长。在此期间,他对北川的历史、人文、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记录和思考。这也促成他之后写成了一部21万字纪实文学作品《去北川》,202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
刘大先
在写作《去北川》过程中,刘大先穿梭往返于历史和现实之间,以学者的严谨和作家的激情,在卷帙浩繁的文献与大量的田野调查中抽丝剥茧、寻本探源。他以个体体悟入手,同时结合间接经验,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等内容,对北川的历史人文、民族记忆、地理变迁、风物传统、现实发展。作者,写就了一部集文学性、知识性、审美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长篇纪实文学佳作。
6月12日,《去北川》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在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的主持下,胡平、孟繁华、白烨、潘凯雄、梁鸿鹰、贺绍俊、丁晓原、陈东捷、陈福民等20余位专家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去北川》是一次探索新时代主题纪实新方法的文学实践,提升了纪实文学直面书写新时代磅礴火热的现实生活的有效性,探索了纪实文学融入多学科视角的可能性。作者以其独树一帜的文本构建,为当下的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范式,也为方兴未艾的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新的坐标。
研讨会现场
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看来,刘大先在《去北川》中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思维,创作了一部与众不同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融合了地方志与民族志的文体特色,采用了泛人类学与泛文化研究的学术方法,将北川这一典型的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样本放置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维度的学术目光中进行观察,体现出作者翱翔在天空和历史深处的独到视角。他谈到,面对当下主题性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家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在写作中确保作品的文学、历史与学术价值。刘大先关于北川的书写,因其兼具个人性和思想深度而显得尤为珍贵。期待刘大先能再接再厉,创作一部更加触及个人经验与情感的作品,深入挖掘并书写其在北川的日常生活及情感体验,与《去北川》相互补充映衬。
作为出版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提到,《去北川》继承了纪实文学关注现实生活的基因,探索了纪实文学书写新时代生活的更多可能,创新了将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融入其中的纪实书写方式。
(上海文艺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
网址:将人类学、社会学融入文学书写 鲁奖作家刘大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 http://c.mxgxt.com/news/view/8857
相关内容
2023人民文学奖颁出 北京80后公安作家吕铮《打击队》获长篇小说奖新时代文学理想的中国式表达——读彭学明长篇纪实散文《娘》和长篇小说《爹》|书评
书写信念的力量,邹雷长篇纪实文学《燃烧的生命》举行新书发布会
“踢馆作家”林戈声:当一个类型文学作家决定开始写纯文学
当代大学生与马识途隔空“精神对话” 川大出版社策划文集《问途》
鲁奖得主李修文推出最新长篇《猛虎下山》 凝练“身经”记录时代
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得主我本纯洁“重新”出发 从“小书房”走向“大社会”
五一小长假·跟着热剧读原著①丨《城中之城》:于和伟主演央视热播剧同名原著小说,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长篇金融小说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出版,获赞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海港地标”
让文学与现实同频共振(以文立心 与光同行 2024当代文学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