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时,他本可以轻松地跑出门外的空旷地上,却没有离开,而是凭借一人之力紧紧护住了四名学生。
四名学生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被钢筋水泥板压住,把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永远离开了他亲爱的妻子、女儿和学生们。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他的事迹被写入课本、被媒体报道,他一直以各种方式被世人铭记着……
一、责任与梦想的起点
谭千秋出生在湖南省祁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农,家庭收入微薄,所以也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给予了厚望,取名叫千秋。
家中除了谭千秋之外,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可能是因为兄弟姊妹多了,谭千秋作为大哥,总是有很强的责任心,除了孝顺父母之外,对弟弟妹妹们也是爱护有加。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多余的钱买书,父母只能勉强凑齐学费,谭千秋每次就向同学或者是隔壁比他大几届的哥哥姐姐借书来看。
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谭千秋凭借着优秀的成绩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入了省内名校——湖南大学。
即便是刚入大学,他心中早已有了对以后生活的规划——当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为求知的孩子们讲授知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坚守初心的教育之路
1982年,大学毕业后的谭千秋,由于在校期间优秀的表现,学校主管分配工作的老师一直想让他留校任教。
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多次与老师交流这个问题,老师最后尊重了他的选择。
在了解到四川有些县市急需要老师,他二话不说就回家与父母和弟弟妹妹们告别、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四川的路程。
刚开始的教学生涯,是在四川的一个工厂所属职校和东汽中学度过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磨炼,他很快就掌握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他和学生们是师生关系,到了课下,就是朋友关系,谭千秋总是喜欢和学生们交流。
他关心班上的每一个同学,清楚地知道班上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会在困难的时候及时地伸出援手,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谭千秋还在这里结识了妻子,两人因为感情契合成功组建了家庭,在四川安家,很快就有了大女儿。夫妻俩的工作都很稳定,收入也可以支撑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
三、用生命诠释爱与责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霎时间无数的楼房倒塌,成为一片片废墟。谭千秋所任教的学校——东汽中学也未能幸免。
地震来临时,正是下午,谭千秋还是和往常一样在讲台上为他的学生们讲课,学生们还是照常端正姿势,竖着耳朵听。
谭千秋先是感觉到了地面在晃动,抬头一看,教室上方的电灯也晃了起来,他马上就意识到地震来了,得让学生们立刻跑到教学楼外的空地上。
本来是可以逃生的他,就站在讲台上,离出口的位置最近。但他放弃了,留在教室里有序组织着他的学生们逃生。
就在楼房倒塌的千钧一发之际,谭千秋看见有四名学生因为太过紧张,未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来不及出去了。
谭千秋也来不及多想了,一下子把这四名同学拉到了就近的一张课桌下,用身体紧紧地护住这张桌子,护住这些他喜爱的孩子们。
谭千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后背为四个孩子挡住了砖块泥板的掉落,他的后脑已经被砖块砸得凹陷了下去,导致他的身体血肉模糊。
十六年过去了,当年变为废墟的东汽中学在德阳市区旌湖之畔重生,如今的东汽八一中学正以“求适教育”为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拓宽着成才途径。
书声琅琅,激情飞扬,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这里成为追梦人,开启自己的新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