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了二人转修功的说和唱,下面介绍二人转修功的扮。
所谓扮,是指扮相和扮演。
扮相
它包含服饰和化妆。在拉场戏中,还包含道具。
比如,《猪八戒拱地》中,猪八戒的衣服,让人一看就知道剧中人物有谁。特别是猪八戒的帽子很有创意,随着剧情发展,化入人物时,可以把猪耳朵扒拉下来,两只大耳扇动起来,惟妙惟肖。化出人物时,演员在走圆场的瞬间,把两耳一掫,就是一顶普通的二人转演员的帽子。
化出人物时,猪耳朵收上去
化入人物时,猪耳朵放下来
化妆
虽然二人转演员的脸谱不如京剧脸谱那样丰富,固定,但是,在特殊的剧目中,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比如《猪八戒拱地》中的猪八戒,和《十八相送》中的梁山伯,一个是丑角面孔,一个是小生面孔。
扮演
扮相是靠服装设计师和化妆师完成,而扮演,才是舞台演员的功夫。
二人转演员有句口头禅,“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装兔子别让狗撵上”说的就是扮演的功夫。
讲一个我亲眼目睹的事情。
一个草台二人转班子在我们村演出。压轴戏是《马前泼水》。
散场后,村长在他家为演员们准备了夜宵。
当大家都上桌后,村长老妈来到桌前,一把就把一个女演员的碗筷抢了下来。并且气愤地说:“你,是不是那个崔氏女?你还有脸吃饭?把朱买臣害得够呛,又害得赵石匠穷得腚眼子毛光带瘸腿儿。你不是撞死了吗?……”
还没等老太太说完,村长赶忙把他妈搀走了。然后,对大家说:“各位,不好意思,吃饭吧!吃饭吧。”
村长老妈的这一出,把演员们弄得好尴尬。
团长说了一句话,才缓解了尴尬的局面:“好了好了,虽然抢你碗筷挺不得劲儿,可又说明一个问题,证明你这崔氏女扮演得好!”
崔氏女讨饭
一个二人转演员,只有把剧中人物扮演得像,才能把剧情演绎到位,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想把人物扮演好,演员要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扮演要素,这中间要有:
1.头脑中要有人物
这就要求演员有生活,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像画家画竹一样,做到胸有成竹。
2.五官语言
好的二人转演员,他们的五官都会“说话”。
喜笑颜开,嘻皮笑脸,怒发冲冠,虎目圆睁,目瞪口呆,不苟言笑,悲悲切切,欲哭无泪……都是五官语言的代名词。
3.肢体语言
一种人物有一种人物的特有招式。
吉林的著名二人转演员闫书平老师,在指导女演员,演绎《包公断后》时,对演员的手臂抬举多高时说:“李太后,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瞎老太太,她在寒窑中十八年,靠范中华乞讨度日,体质一定很差。她的胳膊就不应该举得过高”。
可见,一个好的舞台形象,演员们对他们的一招一式,不亚于能工巧匠们拿捏工件尺寸那么精准!
4.唱腔的把控
它对塑造舞台人物形象,致关重要。
一个好的演员,光有好的嗓音,是远远不够的。唱腔的抑扬顿挫,用得是否恰到好处,和以上几个要素的配合是否谐调,都决定他扮演的效果。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