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都会有谁来披麻戴孝呢
我本家一个大娘去世的时候,只有47岁,本来是让大姐披麻戴孝摔老盆的,可是大娘娘家人却又不愿意了。
因为按我们这儿的说法,女的只能算半子,不算全乎人,摔盆指路都不作数,亡者会得不到安息。所以一般家里有人去世,家中又没有儿子的都是由侄子充当孝子的角色,但这个孝子不是白当的,按老规矩,他要继承主家的二分养老地。
大伯把目光转向自己几个兄弟,兄弟都装作看不见,总不能就这么僵着吧,大伯一跪在地:死者为大,我来为她顶盆指路……
大娘得的是不治之症,病灶在眼部,等到她去世的那一天,整个右眼已经突起了一个鸡蛋大的包。大伯也曾经带她去各大医院瞧过,可是按当时的医疗水平,根本做不了这么精细的手术。
一个是病灶离脑子太近,手术的预后风险太高,二是大娘爱美,她不愿意让自己带着残缺不全的身体离去。
大伯是个民办教师,每个月能拿那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比起普通庄户人家来说,生活相对要好一些,但是听了大娘的话以后,依然决定尊重她的选择。
因为大夫和大伯说了实话,即便是手术,人遭了罪不说,恐怕也没多长时间的活头。不如遵从病人的意愿,让她开开心心地走完人生路上的最后一程。
大伯年轻时候在上海当过兵,他托战友去广州给大娘检查的,大夫的话,基本上也就是最终的结果了。
放弃手术以后,大伯带着大娘回了家,只带了一些抑制疼痛的药。大娘的性格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她的病大夫并没有对她藏着掖着,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
回到家里以后,一边悄悄地准备自己的身后事,一边对着两个姐姐更加严厉起来,她想在自己走后让两个女儿承担起照顾大伯的责任。那一年大姐才20岁,二姐只有16岁,大伯能挣钱,大娘又能干,两个姐姐被他们宠成两个小公主。
可是大娘检查出来病以后,家里的活全部放手给了两个姐姐。屋子不收拾了,衣服不洗了,饭也不做了,看着两个姐姐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的应对自如,她时常露出满意的笑。
她说即便是走了,也能放心了,她还嘱咐大伯说:“你才40多岁,如果我走了呀,有合适的再找一个老伴,陪你度过下半辈子。”大伯记:“那我一定要找一个年轻漂亮的,要早早地把你忘掉。”大娘就笑着去锤大伯的胸膛,大伯转过头去,悄悄地抹了一把泪。
本来大夫预测大娘的病活不过一年,可她乐观的心态和家人精心照顾,竟然让她又撑过了三个年头。
大姐订了亲,二姐也去镇上工厂上班了,大伯的民办教师转成了公办。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大娘半躺在窗前的藤本月季下的躺椅上,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满意的笑容。
那天是个星期天,大伯正在院子里侍弄大娘喜欢的那些花草,大姐在厨房里做饭,二姐站在大娘身后,用手指梳拢着大娘的头发,和大娘聊着天。看到大娘的头向一边歪去,说话也没有了回声,二姐连忙招呼大伯:“爸,你快来看我妈怎么了。”
他扔下手里的活,几步跨到大娘身旁,伸手在鼻子下边一试:“你去找你奶奶吧,告诉她你妈走了……”
喜事挨户叫,白事主动去。
大伯的院子里很快就聚集满了人,大奶奶指挥着另外几个儿媳妇给大娘换好了寿衣。小五叔去找来了主事人。
主事人到了以后熟门熟路地开始指挥,亲近的侄子出去报丧,首先要告诉的是大娘的娘家人。
娘亲舅大,娘家人不来,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除非娘家人说撒手不管,而大娘的娘家还有三个兄弟,必须需要等到他们到来,下面的项目才能进行下去。
报丧的人走了,又吩咐谁去买菜,谁来管账,烧茶的燎水的扯孝布的……主事人和大伯商议着看看要有多少亲戚来,同时吩咐邻居有桌子的回家搬桌子,有凳子的回家搬凳子,茶碗茶壶全部都要配套,防止客人来了招待不好,日后落人口舌。
大奶奶凑过来问:“大妮的婆家人要不要知会一声啊?”主事人想了想:“既然已经定了亲,那就是一家人,找个人去说一声吧,来不来全凭他们的心意。”
只订婚还没有结婚的女婿,算不得是家里人,即便是不来也没有人会说闲话。
主事人问大伯:“你们商量一下,摔盆顶幡由谁来做?”大伯说:“我家没有儿子,侄子们都还小,就让大闺女来吧……”
主事人顿了一下说道:“你明白的,咱们这儿现在还没这个规矩,要女孩子摔盆指路,你们家可是头一份呀……”
“有儿子又有儿子的方法,没儿子的要有没儿子的方法,都说男女平等吗?我家闺女也不比儿子差……”
亲戚陆陆续续的都来了,帮忙的也烧好了米汤。大姐二姐全身缟素,腰缠麻绳,在主事人的带领下,开始了葬礼的流程。
人去世以后临去火化之前,我们这儿是要泼五次汤的。这五次汤就等于是孟婆的迷魂汤。
传言逝者喝了以后,上路时是迷糊的,不会留恋世间的亲人。
早有人在村外的宽敞路面上,用杌子甘草扎起了道场,据说是亡者的灵魂就寄居在甘草上,亡者亲人由主事人带领着,跟在挑汤者的身后。
挑汤的一般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用两只桶挑的米汤。泼汤的时候,亲人们都跪在杌子前边,主事人和挑战的老人用勺子把汤泼在地上,边泼边念念有词。这样的过程要进行5次。第5次是尤其隆重,孝子要一手举着孝幡,一手持着丧棍,在杌子前摔了老盆指路。
老盆一摔,亡者才与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毫无牵挂,去往西方极乐了。
泼完第4顿汤以后,大娘家的兄弟忽然就问大伯:“摔盆指路由谁来做?”
大伯说:“既然都是大丫头做的,让她继续做吧。”大娘的三个兄弟一听不乐意了:“姐夫你是知道咱们这里的规矩的,女孩子只能算半个人,摔盆指路都不作数的,你是想让我姐死了也不能安心,只能做个孤魂野鬼吗?现在咱们把话说清楚,你必须找个男孩子来做这件事情,否则的话谁也不许下葬!”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有的说:“是啊,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女孩子没有能当孝子的。”也有的说:“多少年的老黄历了,现在女孩子能顶半边天,这老黄历啊也得改改了,再说了,以后双女户这么多,不能老是找别人当孝子吧……”
主事人问大伯:“人人家娘家舅舅说的也有道理,要不,你看由谁家的侄子给顶了这一套吧?”大伯看了看挡在队伍前的几个舅子,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满怀希翼的把目光看向了自己家的几个兄弟。
谁知道他们齐齐向后退了一步。大伯是老大,下面还有4个兄弟,每家都有一个男孩。大伯的眼神暗淡了下来。
大奶奶说:“老大呀,别怨你的兄弟们,老话说一个孝子只能顶两个老盆儿。你兄弟家都只有一个儿子,要是给你媳妇顶了老盆儿,到时候,谁来代替他给自己的父母顶另一个呢?”
一边坚持要让找个男孩子顶老盆儿,一边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大娘的身体直直的躺在灵床上,两个姐姐的目光里充满了悲伤与无助,就这么呆愣愣的看着大伯。大伯见大娘那个几个兄弟不愿意妥协,他一跪在地:“死者为大,这盆我来顶……”
大奶奶和几个姑姑哭成了一团,她几步跑到前去,把大伯从地上拽了起来:“老大呀,你是长子,长子是要给自己的爹妈顶盆的。你要给你媳妇顶了,到时候你是要让我走的不安心还是要让你爹走的不安心呀,这可使不得,你快起来你快起来……”
大伯恭恭敬敬地朝着大奶奶磕了三个响头:“娘啊,你有5个儿子,没了我,其余4个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你们顶盆指路。
可我媳妇不行啊,我们只有我家两个闺女。如果我不给她顶,总不能就让她在这里呆着,死者为大,入土才能为安,我想让她走得安心一些……娘啊,就当儿子不孝,您呀也别指望我了……”
可是不管大伯怎么说,大奶奶依然抱着他不撒手。大姐和二姐几乎哭晕过去,后来大姐和我聊起的时候,说那时候她是头一回后悔自己生错了,不是男孩子,如果是男孩子的话,大伯就不会遭受那么多的难为。
也头一次理解,为什么有许多农村人拼了命也要生个男孩了。
现场乱成了一团。正在主持人犯难的时候,有一个青年从人群里站了出来,他紧走几步来到大伯的身前跪下:
“既然我和小梅订了婚,咱们就是一家人小梅的妈也就是我的母亲,这盆我来顶……”大伯抬头一看,原来竟是新女婿:“小林啊,你顶盆你家里人会同意吗?”
“我临来的时候我爸跟我说了,就怕出现这种情况。他说如果我自己愿意的话,他不会拦我,毕竟我家里还有大哥呢。
我顶盆就算是替了小梅吧,我也不想让她为难。”他看了大姐一眼,满眼的心疼。
娘家的那几个兄弟看了,也没有话可说了,撤到了一边。大姐帮忙,准姑爷换好孝服,一手打幡,手拿着孝棍,哭声重新又响了起来。第五次汤泼完,新姑爷接过旁边帮忙的人递过来的瓦盆,用力地摔在地上,然后举幡指向西方:“娘啊,您往西走啊……”(西方是极乐世界)
连喊三声。
结语:
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侄子和女婿,谁给老人披麻戴孝更合适?
大娘是我们这一带头一份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她的去世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只有两个女儿的人格外的上心,因为大娘的现在就是他们的以后。
所以这件事情我们都记得特别的清楚。
以前我们这儿的规矩,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披麻戴孝首选是侄子的,这个侄子也有一定的说处,必须是家里的次子。
因为长子是需要留给自己父母的。
自己的亲侄子没有合适的就往二代三代上找,只要不出五服就行,甚至只要是这一个姓氏就行。
女婿是外人,哪怕是再亲也不跟自己一个姓,所以女婿是不在数内的。
孝子不白当,丧事过后,去世的那家人要从自己的口粮田里划出二分地来给丧子,作为回报。
但是到了现在,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都已经不太在乎那些形式了。
现在在我们这儿,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了,都是女儿披麻戴孝的。虽然依旧有老人说女儿披麻戴孝不作数,可是过去的人已经过去了,又有几个找回来说是不行的呢?
自己家的事自家了,既避免了麻烦,也少了许多烦恼,生前床前尽了孝,至于死后,所有的事只不过是图个心安。
怎么办怎么好。
网址:家里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都会有谁来披麻戴孝呢 http://c.mxgxt.com/news/view/908067
相关内容
黄圣依为杨子父亲披麻戴孝 10年妾身路何去何从一句“披麻戴孝”蕴含了多少深情厚谊…
一句披麻戴孝蕴含了多少深情,对于魏婴来说,这四个字无疑是最高尚的颂扬
“关羽”陆树铭悼念会:大弟子披麻戴孝磕头,90后影迷自发吊唁
林正英年仅45岁便离世,女友苑琼丹披麻带孝,见者无不落泪
他脸上长了麻子,但三任爱人都是美人,45岁去世时身边却没有一人
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如何历史上两人有没有同过房
孝子孙海洋,父亲去世立刻昭告天下,都来随礼
香港已故演员“林正英”临终逼分手,苑琼丹披麻戴孝为林正英守灵
章亚若离奇去世后,蒋经国为何至死都没跟蒋孝严、蒋孝慈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