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辩证法》解读:情比金坚的不止是爱情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国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说这段话时,一定是有感而发,因为他有一位终其一生陪伴他的挚友--恩格斯。
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正因为恩格斯的倾囊相助,使马克思能安心地做学术研究,写下著名的《资本论》。
列宁说:“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
对恩格斯的无私奉献,马克思非常感动,他在186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这是马克思的肺腑之言。
说恩格斯是马克思宁静的港湾一点也不为过。
人的一生,有一位如恩格斯这样的知己,已是极大的幸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本雅明和阿诺多的故事,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如出一辙。
作为德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两位大思想家,本雅明和阿多诺之间的友谊一直被学界津津乐道。
《友谊辩证法》这本书收录了两人留存至今的全部121封信件,记录了两人非同寻常的深挚友谊和思想碰撞。
《友谊的辩证法》译者是德国美因茨大学毕业的博士刘楠楠。
刘博士在本书的开头称,本着“信达雅”的原则,自己尽可能还原当时他们通信时的语言气质,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这两位大思想的思想精髓。
本书的作者之一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前半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者和作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单向街》等。
另一位作者西奥多阿多诺,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著)、《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音乐社会学导论》等。
走入这本阿多诺和本雅明的通信集,仿佛穿越到20世纪初的欧洲,带我们来一场思想之旅。
01、书信体的魅力在于见字如面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信体文集大概莫过于《曾国藩家书》吧。
这本家书收录了曾国藩1500封书信,是曾国藩长达30年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从流传下来的墨迹来看,曾氏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再现了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他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所谓见字如面,意思是看到他写的字写的文,好象就看到这个人站在自己面前一样,他的风范、人格都透由行文写字表达得细节入致。
在《友谊的辩证法》中,译者刘楠楠在前言里说到,在阿多诺和本雅明那生活的那个年代,电话、电报等交流方式也挺多的,但是本雅明坚持使用这样“传统”交流方式,并且他终生保持写信的习惯。
阿多诺称他为,“一位伟大、狂热的写信人”。
那个时代,打印机也很流行了,很多作家都靠打印机来写作。可是本雅明仍然坚持手写自己的信件。写作对他而言,应该是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可以在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上一百行字。
本雅明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才气被世人公认,有“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的美誉。他喜爱收藏旧玩具、邮票、明信片和仿真缩微景观,最大的嗜好则是收藏各种各样的书。还热衷于犹太教的神秘主义、星象、占 卜之类。这些奇奇怪怪的个人小爱好,构成了他独特的学术气质与文本风格。
他的著名的《单向街》《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在21世纪的今天,仍受读者追捧。
书信体,是一种记录个人生活和思想轨迹,流传下来的书信让读者觉得写信人的立体鲜活,有血有肉。书信体可以勾勒一个人的形象。
见字如面,文字在书信中如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心田。
书信体,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功能。走进各大档案馆、博物馆,看彼年彼时留存下来的书信,是一种对时代的见证,具体强烈的时代色彩。
对于文人而言,书信体更是形成一个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连续记录。而本雅明之所以这样喜欢写书信,有可能是很早就意识到书信在创作上的重要作用吧。
他曾经写道,伟大的书信能够散发“史诗般的甜蜜”,在语言和意义上不逊色于其他类型的文本。
尝试给你的朋友写封信吧,手写那种,一定让他感动不已。
02、文如其人,感叹性格决定命运
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指通过人的语言表达可以看到对方的性格。
“虽为处暑,已显秋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此节当防范情绪波动,不要草率离职、离婚、离家出走,凡事要感念恩重,计划长远”。
这段文字来自曲黎敏老师,一位既懂《黄帝内经》,又通晓《诗经》《道德经》的女副教授。
每次听她的课,她最能打动我的就是那句:谢~谢~大~家。
读一读这段话的韵律,再想想曲老师每次说的“谢谢大家”,
就真的能体会一位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前辈,她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还有那种想努力传承国学文化的使命感,全都透由一句谦逊的声音,缓缓道出“谢谢大家”。
在《友谊的辩证法》中,读者可以通过两位作者的书信感受到鲜明的性格差异。
无论是长信还是短笺,本雅明的措词总是显得小心翼翼,温良恭逊。要么表达出收到信的激动心情,要么写出许久未回信的歉意,温和而内敛,就算遇到很急迫的经济问题需要朋友帮忙,他也是表达得“万般不好意思”。
并且总在信的最后会写上一句:最诚挚的问候。
拿荣格的人格理论来推断,本雅明表现出低调含蓄,超然世外,甚至会有些冷漠,擅长感知理解。
阿诺多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写信文笔是直抒胸臆,干脆直接,从不迂回,不经常表达情感,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他总在信的最后会写上一句:你忠诚的泰迪。
再拿荣格的人格理论来推断,阿诺多是外倾型,且目标明确,注重规则。
两位作者的性格差异巨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相互的包容与理解,在信中也多有体现。
尽管性格迥异,但他们彼此的心心相印,和相互珍惜都由每一次的“诚挚的问候”和“忠诚的泰迪”来加温。我们敬佩他们的惺惺相惜,彼此的扶携。
但同时也得感慨,性格决定命运。
本雅明磨难的一生,与他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他对凡事的不知所措以及冷漠,让他无法适应环境,成为一位流浪文人。但也正是他忧郁、空灵的气质让他给世间留下很多不朽的著作。幸好他有阿诺多这样处事完全不同的朋友。
03、亦师亦友,这迷人的友谊缔造出经典的著作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君子可以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但对待任何事情他都必须独立思考,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而小人呢,则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
我们从两位作者的书信中看到,他们的相互赞赏, 相互的鼓励和贡献,但也有和而不同的地方。
特别是阿诺多,他主张唯物辩证法,总在批评本雅明的辩证法“缺乏中介”、“不够辩证”,还有更多的批评,甚至对本雅明一些作品还表达出失望的态度。
无论他们在通信往来中有多少的争执,但都并没有影响在本雅明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阿诺多的出手相救。
在欧洲的学术界,每每谈论起他们之间的友谊时,有很多人会去诟病阿诺多的“剽窃”,认为阿诺多借用对本雅明的帮助来控制他。
但在《阿多诺的文集》中,阿诺多这样写到,记忆里的本雅明拥有无穷的思想力,“没有任何一个讨论对象——即使是与哲学最不相干的话题——能逃过他的思想力”。
阿多诺认为,本雅明的哲学力量源于对所谓传统哲学对象的超越,他把哲学延伸到了“非哲学”的领域,即那些看似盲目和不经意的材料中。
阿多诺觉得自己是本雅明的粉丝,每次本雅明讲话时,他都很痴迷地倾听,听完以后偶然会提些问题。
其实无论当时阿诺多是怎么样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到的两点:
一是《友谊的辩证法》这份书信集,展示了两个人的性格、学术思想,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份贡献;
二是,他们的友谊是永恒的,是迷人的。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有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人生大幸。
04、羡慕情比金坚的友谊范式,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从当事人来讲,他们当初通信往来时,并不一定想着以后要集结出版。书信里透出的个人真实、自然的态度一览无余,
作为读者可以细品写信人的性格修养、语言风格和为人处世态度。再结合他们出版的个人作品和文集,可以勾勒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写真。
虽然不懂哲学,也觉得辩证法比较理论,但羡慕他们和而不同的人生态度,还有友情比金坚的患难之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网址:《友谊的辩证法》解读:情比金坚的不止是爱情 http://c.mxgxt.com/news/view/922504
相关内容
男女明星间“情比金坚”的友谊:袁姗姗与孙坚的真挚情谊恋人or闺蜜周笔畅孙坚情比金坚恋情铁证曝光
娱乐圈情比金坚的友谊,还是从小到大的,除了成龙洪金宝还有谁?
鹿晗与关晓彤的深夜辟谣:真相与爱情的辩证法
《泰坦尼克号》明星友谊:比爱情更坚固
**情比金坚:维持长久关系的三大爱情法则**
法官解读:爱情中的这些“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任泉、李冰冰为彼此发声庆生,网友:25年的友谊“情比金坚”
会为爱人辩解的8大痴情明星
林峯和佘诗曼:不止爱情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