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之间的榜样示范和偶像崇拜要如何最大化发挥正面力量?
01
偶像崇拜具有双面性特点,偶像明星取得了一定的事业成就,可以成为青少年的榜样,偶像明星在内心深处刺激并鼓励着青少年为提高自己能力而拼搏努力的决心。
如果青少年过度地对那些经过媒介包装炒作后的明星偶像的崇拜,则会导致青少年审美品味的降低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降低。
除此以外,社会主流文化可能会被偶像崇拜所消解,这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榜样示范和偶像崇拜来说,学校教育工作应当最大化发挥两者的耦合价值,促使青少年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协调价值目标与现实生活,并将精神文化与传统文明相结合。
榜样具有的系统功能,偶像同样也有,优质的榜样偶像能够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青少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必要进行专业型榜样偶像的教育。与偶像崇拜相比,思政教育的内容则更加广泛。
在有关高校偶像崇拜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学校应当及时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观察学生的行为反应,如果学生出了心理健康问题,那么需要及时疏导。
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榜样教育工作的力度,促使青少年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借助于模范人物的精神引导力量,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正能量。
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最大化发挥榜样示范的影响力,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动态。
当学生出现了不合理的行为或者不合理的舆论时,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告知学生应当用理性的观念来看待偶像。
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内容进行引导,这项工作的核心是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变化方向,立足于思政教育的基础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最大化发挥出偶像崇拜的正面力量,降低偶像崇拜的负面力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模,全方位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02
在部分学者看来,思政教育者应当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加强学校教育的力量,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力量,促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向好的方向发展。
研究人员选择周杰伦粉丝群体为研究主体,以知名度较高的娱乐明星偶像崇拜现象为研究基点,分析出现的问题和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偶像崇拜泛娱乐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选择娱乐性的明星作为自己偶像崇拜的对象。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好的利用这种现象,在肯定其价值时,也要综合考虑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使偶像崇拜对价值观引导的作用能适应整个学科的时代发展要求。
立足于思政教育的角度探索应对方式,伴随着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人们在对偶像的选择上,已经由之前的被动接受向主动追求进行了转变。
正是由于偶像崇拜对象的选择范围不断地扩大,娱乐性明星偶像的社会地位也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现今的偶像崇拜的主体大部分都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较为常见的崇拜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情感上对偶像怀有强烈的爱慕和迷恋之情;
第二,在行为上对偶像的一言一行和穿着打扮进行模仿、学习的行为表现;
第三,在价值观上对偶像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03
对于偶像崇拜这个现象来说,是个体对于喜欢的人物产生了依恋情感以及认同感,偶像崇拜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正常化的需求。
偶像崇拜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心理认同,另一个是情感依附。
即指欣赏、接受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及外在形象等,并从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上三个方面上加以崇拜和模仿。
价值的内涵
对价值一词语的解释有两个方面,第一,价值需要通过商品来体现,它指代的是商品里社会必要劳动。
第二,由于某个事物引发了积极作用,这个积极作用就称之为价值。在英文字义中价值最原始的含义是珍贵、值得重视。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经常可以看到价值一词,大致可以将价值一词的含义划分成三类:
它指代了评价性的概括,例如好、善等,具体来说指的是主体受到某个客观事物的影响,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正面、积极、向上的属性,有时也指代心情的愉悦。
对于经济学而言,价值通常指的是商品呈现出的价值或者社会劳动的价值。
立足于哲学的角度对价值进行描述,不同的学科会产生不同的抽象价值, 基于此最终塑造了人们对价值的普遍认识。
价值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概念,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关系中衍生了价值的含义,也可以将价值看作是一种属性,它需要通过事物的媒介力量体现出来。
04
但有学者认为不应当将价值看作是一种实体,它存在于社会关系中,所以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由此可以推断,价值不应当是实体范畴,而应当是关系范畴。
当主体产生了需求时,客体的属性与主体需求产生的特定关系就可以称之为价值。
之所以能够形成价值,是因为主体出现了特定的需要,为了满足主体的需求,客体需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内在属性,那么在此过程中就产生了价值。
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来说,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的联系是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客观事物具备了特定的属性,当这些特定的属性与人类的发展需求相匹配时,就出现了价值。
价值伴随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想要实现价值就必须持续开展实践活动,价值的体现不能脱离实践的基础,如果脱离了实践,那么最终的解读结论是错误的。
所以马克思认为分析价值、理解价值,都应当立足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客观事物具备了特定的属性,当这些特定的属性与人类的发展需求相匹配时,就出现了价值。
这种描述方式弥补了主观价值理论以及客观价值理论的不足之处,更加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价值的本来面貌。
价值的定义必须要立足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客体具备的内在属性应当与主体产生的需求相匹配。
价值观的界定与分类
判定事物是否存在价值、事物具备的价值大小,由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价值观,关于价值观的定义。
对于价值观的定义来说,不同学科领域的定义以及不同学者描述的定义都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出发点不同。
对于不同学科领域而言,各个学科本身就具有差异性,所以在定义价值观内容时侧重点都不相同。由上述内容可知,不同学科领域的定义以及不同学者描述的
定义都有区别,但是整体趋势是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对于大部分学者而言,他们认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这既是一种观念,也体现了人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可以通过价值观来指导生活中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而言,他们产生的价值观都不相同,因为不同社会群体所代表的社会阶级不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相同,利益追求方向也不同。
对于同一社会群体而言,他们的社会阶级、知识储备以及利益追求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价值观一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其进行偶像崇拜这一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网址:青少年之间的榜样示范和偶像崇拜要如何最大化发挥正面力量? http://c.mxgxt.com/news/view/930247
相关内容
少年儿童更崇拜什么样的人——访“中小学生偶像文化与榜样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透过偶像崇拜问题分析当代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社会变迁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偶像崇拜论文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分析和教育引导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
“爱豆给我向上的力量”——青春期与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偶像崇拜的正确方向?
崇拜偶像对青少年的影响
全面认识偶像崇拜对个体自我发展和社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