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该如何解读?

发布时间:2025-05-02 06:17

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颜氏家训》里有这样一句话:“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其实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教育孩子方面的至理名言。在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这句话?让老祖宗这一经典的家教智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先就是在行为上,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刚刚懂得看人脸色,会分辨别人喜怒哀乐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这个时候就应该教育孩子,让他做什么,就必须去做,决不能纵容,不让他做的事也绝对不能做,也不能迁就。这样孩子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少挨一些打。所以作为父母,不但对孩子要慈爱,同时还要有威严。这样孩子才会心生敬畏,从而对父母有孝心。

所以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误区,孩子年幼的时候不去好好教育,孩子犯了错误不去纠正,一味的纵容和包容孩子的过失,这样一来孩子理所当然就会以为自己才是家庭的中心。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着转,爷爷奶奶都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于孩子的过错,原本训诫教育的,也是一味地包容,以至于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行为已成定型,想要再纠正就困难了,最终给父母到处惹是生非,让父母跟着操心,也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接下来就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纠正孩子哪些错误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从细微处入手,抓住有利时机,纠正孩子的过失,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就是要听话不许胡闹,孩子在三岁以前,总是喜欢哭闹,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会过来一直哄,直到孩子安静下来。当然这本身没有错,但是过犹不及。不要孩子一哭闹,父母立刻抱起来哄,这样孩子就会以为哭闹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从而形成定性思维。有些时候,让他哭一会儿再哄,这样一来父母也可以抽开空做别的事,也不会被孩子缠住走不开。

第二就是吃饭,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如果让他过来吃饭他不吃,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等了,直接把饭菜端走,等他肚子饿了,也要告诉他只能等下一顿饭。另外吃饭一定要长幼有序,要让孩子明白,先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动筷子。孩子想什么时候吃,你都满足他,这样只会纵容他,让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稍微有点事不顺他的心,就和爸爸妈妈生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孝心,也很难做出成绩。

第三就是要让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饭要有个吃饭的样子。吃完饭要擦嘴,要帮着父母刷洗餐具,打扫家里面的卫生。写字要有写字的姿势,看书要有看书的姿势,睡觉也要有睡觉的姿势。

第四就是要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不要让孩子乱花钱,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孩子的要求也不能一味地满足,要懂得学会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孩子准备一个储蓄罐,多余的钱一定要存起来,或者让孩子捐给希望工程,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献爱心,为社会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习惯成自然的一些理解。可能有些疏漏的地方,希望读者朋友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望批评指正为盼,请留下您的精彩点评。

作者其他文章推荐:

《道德经》里所讲的大智若愚,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家庭和谐儿女孝顺

《论语》开篇的三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勤俭持家,家业才能兴旺

觉得不错,给个关注,点个赞鼓励一下吧,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文字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深深感恩。

网址:“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该如何解读? http://c.mxgxt.com/news/view/931307

相关内容

Mike撩妹成习惯?对孙千说的这句话,让网友直呼油腻,她还是孩子
成长的敌人:惯性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英语阅读学习习惯(附经典珍藏英文版伊索寓言资源)
【荐读】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5个名人因好习惯成功的故事
实话告诉你:这5个习惯 让人越变越丑!
如何理解《系辞》是《易经》的导读,又该如何读懂《系辞》
好习惯成就小明星概要.ppt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致中年女人:旺自己的8个极简好习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