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安兄弟,原型竟然是作者路遥及其三弟
1991年3月29日,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陕西作家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名列其中。这部小说以1975年至1985年的中国为背景,以陕北黄原地区原西县石屹节公社双水村青年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深刻展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群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路遥家境与孙少安不相上下
小说对不同场景的描写和生产生活细节的描写都十分真实,这不仅得益于作者路遥动笔创作之前历时4年时间的充分准备,更得益于其本身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因为小说中的原西县,其实就脱胎于作者路遥青少年最熟悉的延川县;而主人公孙少安的经历,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人生路程;而另一主人公孙少平的原型则是其三弟王天乐(路遥系作者笔名,其真名王卫国)。
路遥出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最初的家乡是在陕北清涧县,但由于父母先后生育了共生育6男3女共9个孩子,家庭负担实在太重。无奈的父亲只好将身为长子的路遥过继给了住在延川的大哥,因此从1957年开始,路遥就一直在延川县生活、学习、工作至1973年。但实际上,路遥大伯的家境也并不富裕,不过还勉强能够吃饱饭而已。
路遥靠继续求学改变了命运
因此,路遥的童年就像小说中的孙少安一样,早早就下地劳动,继承了中国传统农民吃苦耐劳、敦厚善良的品质。同时,与孙少安“作为一个庞大家庭的主事人,百事缠身,担负着沉重的责任”一样,路遥直到成年后,依然是一众弟弟妹妹们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帮扶者。
但与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的孙少安不同,路遥最终并没有屈服于贫困的现实,而是在村里人帮助下千方百计凑足学费,继续其求学之路。1973年,路遥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1976年毕业后又被分配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陕西文艺》杂志社担任编辑,并靠着《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逐渐成长为著名作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孙少平与路遥四弟生活轨迹一致
至于小说中的弟弟孙少平,先是完成了高中学业,此后又经历了乡村教师、建筑工地民工及煤矿工人等身份的变换,最终摆脱了农民身份,走出了与哥哥截然不同的青年奋斗道路。这与路遥三弟王天乐的生活经历如出一辙。王天乐也是高中毕业后就回到清涧老家农村当了小学教师,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快速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投入城市现代化建设,不甘寂寞的王天乐也加入了进城务工的人流。
1979年,王天乐怀揣着7毛钱、背着20多斤重的铺盖,来到了延安街头,开始揽工挣钱的漂泊生活。第二年,他就在路遥的帮助下到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采煤四区当上了正式采煤工人,摆脱了农民身份,这与小说中的孙少平人生轨迹一致。不过,孙少平直到小说结尾依然是采煤工人,而王天乐靠着自己的努力,在5年后成为了《延安报》的记者。
网址:《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安兄弟,原型竟然是作者路遥及其三弟 http://c.mxgxt.com/news/view/952543
相关内容
平凡的世界:路遥为何将俩兄弟“平安”名字颠倒?读者:为了真实没有天乐,就很难完成《平凡的世界》路遥又为何会与弟弟反目?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与惠英的结局,其实路遥从开始就告诉你了
路遥兄弟失和的原委
路遥、王天乐兄弟“失和”真相(三)
《平凡的世界》实在是读不下去,所以我退了路遥的稿
路遥与兄弟的失和,不仅影响了路遥的身体,还关系到他的文学形象
路遥病重,却与兄弟为5000块在医院闹翻?路遥家人说:满口胡言
同样描写现实,为何路遥《平凡的世界》被捧上神坛,莫言却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