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墩难求”的冰墩墩虎年新春的明星,非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莫属,这位明星可谓线上线下两开花,线上售罄,线下排队一公里依然“一墩难求”

发布时间:2025-05-04 03:59

题型:现代文阅读-信息类-单文本/3小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667264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墩难求”的冰墩墩

虎年新春的明星,非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莫属,这位明星可谓线上线下两开花,线上售罄,线下排队一公里依然“一墩难求”。

作为一只被冰壳包裹的大熊猫,冰墩墩凭啥笑傲冬奥呢?它以国宝大熊猫为原型,憨态可掬,自带萌感。不仅是萌,还有科技与运动相结合的酷。炫酷的冰晶外壳,流动的色彩线条,使其极具未来感和现代感,体现了“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会主题,萌与酷的碰撞反差也令人着迷。

凭借外形就能让他火到“一墩难求”?不止如此,冰墩墩的敦厚强壮象征着宽容和谐,追求强健和拼搏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满足了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的期待,也承载了世界对于中国的想象。

高热度及项目的背后

当4年一届的冬奥会遇上了中国春节的时候,拥有奥运会吉祥物和新春玩偶双重身份的冰墩墩火到了“一墩难求”的热度。

为何他如此火爆?______________ 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冰墩墩早在2019年就已上市,最初人们对他爱搭不理。随着冬奥的推进,百度、抖音等网络平台持续不断的推送冰墩墩的萌态系列表情包,而且他还被用在了颁奖典礼上,冠亚季军能获得限量版“金墩墩”。此外还有接连不断地二次传播, “冰墩墩抖雪”“脱衣胖墩墩”的热搜频繁刷屏,冰墩墩不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平面形象。最终谁也无法抵挡这只圆滚滚的大熊猫的萌系暴击了。

进一步看,冰墩墩由中国设计团队原创而来,它的流行背后是国人愈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人们越来越愿意为国货买单,才造就了这一爆款。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如冰墩墩一样的国货,能够继续创造这样的品牌传奇。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今年冰封冰墩墩火到一墩难求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加以概括。
2.根据甲文内容,在乙文画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10个字)
3.如果要将这两篇文章编入有关冰墩墩的图书,他们排列的先后顺序能否互换,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更新时间:2022/08/29 12:54:31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多文本/3小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区块链如何创造信任与合作机制,深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就能够看得更加清楚。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它能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使得离散程度高、管理链条长、涉及环节多的多方主体仍能有效

(摘编自李拯《区块链,换道超车的突破口》,《人民日报》2019年11月4日)

材料二: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以来,国际上大型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和实体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投入,区块链的巨大应用价值开始显现。例如,摩根大通基于区块链系统发行与美元等值的JPMCoin,提供给体系内的金融机构使用。6月18日,以Facebook为首的Libra(天秤币)协会发布白皮书,宣布将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数字)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吸引了全球的注意。

我国是这场变革的重要引领者。中国移动支付的体系在普及性和先进性方面全球遥遥领先,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中国学界和业界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中国信通院2019年1月发布的《区块链专利态势白皮书1.0版》显示,目前的区块链专利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韩国。中国的阿里巴巴、中国联通、腾讯等七家公司均跻身2018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人前20名。2018年全球前50个最有影响力的区块链顶尖学者中,30%来自美国,28%来自中国,42%则来自其他国家。尽管如此,我国仍然面临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产学研联动不够等问题,也远远还没有形成强大技术壁垒。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已成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于佳宁《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经济参考报》2019年10月30日)

材料三:

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深化,区块链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人们开始探索其综合应用价值,区块链技术开始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如在医疗领域,区块链技术赋能医保平台,初步实现医疗电子发票的可追溯、实时查看、防篡改、防造假。

应该说,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透明、难以篡改、开放互联、易于追溯、算法信任等优势,在数字金融、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我国应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应用方向看,除在数字金融领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应用之外,应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其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积极作用,赋能实体经济,惠及民生领域。从应用形式看,根据可扩展节点范围,区块链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和侧链四种应用形态,联盟链或将成为未来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形式,应逐步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等问题,重点加强对联盟链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要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顶层规划和制度安排,加速底层平台、业务应用等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以此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一方面杜绝借机神化、炒作区块链。

(摘编自董希森《发展区块链技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区块链的内涵与应用两个层面加以表述,层次清晰;材料二以举例和列数字展现区块链的应用,表明了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与问题。B.作为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的区块链能够有效拓展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形式,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C.2018年全球前50个最有影响力的区块链顶尖学者中,中国占据28%席位,说明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区块链能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中国虽是引领者,也面临诸多挑战。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区块链研究和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多文本/3小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在媒介革新过程中,创作者为赢回“播放时间”、赢得观众做出了各类有益尝试。相信只要坚守价值立场、尊重艺术规律,视听艺术将在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进化”,新型艺术或将由此诞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摘编自刘洋《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202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同样是在2017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倍速和2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1.5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MOOC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1.25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1.5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摘编自胡珉垮《“倍速播放”,赢了时间?》,2020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倍速播放”选项已然是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标配。它能让用户自行选择观看视频时的速度快慢。B.倍速播放是观众艺术欣赏个性化需求的产物,它离不开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C.肯塔基大学的试验和同年度日本的试验虽然不相同,但都能证明视频播放速度影响着学习效果。D.在李葆明教授看来日本、美国及MOOC的实验设计无意义,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只是播放速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作品,那么倍速播放将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你同时还能够体会到陌生的音乐。B.观众收看品质好剧时并不会选择倍速播放,反而会一再品味,而这些收视数据将被播放平台精准捕捉,成为重要数据。C.根据肯塔基大学的研究结果,1.5倍速度播放时,语速快,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了其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效果。D.从MOOC的实验结果看,视频播放时有无字幕时视频的播放速度对人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相同,无字幕时影响显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倍速播放的相关理念的一项是(     )

A.中学生收看网课时可以1.5倍速度播放视频,但到了关键处正常播放,特别难懂的地方重复播放。B.如果出于新奇性就可以用倍速方式,随便看看;而对于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影视作品,就可以按其原速品味。C.美国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年来一直会把歌曲和内容提高5%速度播放,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投放广告。D.孙玮:倍速播放实际是个体对原作进行了再度创作,特别是电影和音乐,其节奏的快慢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独特韵味。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600余万名写作者、近千万部网文作品储备、200余种内容品类、1.918亿月活跃用户——这是阅文集团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过去20年,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广为人知、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过程。数据显示,2016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46亿元,今年预计达63亿元。

网文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长度,改变了写作者的构成,培育了无数文学读者。回望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20年,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的边界日益模糊,文学生态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巨变。

(摘自解放日报《网络文学:改变作者构成和文学生态》)

材料二:

老外为何会成为中国网文的粉丝?

在邵燕君看来,网络小说的特性就会吸引人们去阅读。“网络文学对我们现实生活反映是非常切近的,它是一种折射式的反映,而非直接反映。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实中的焦虑、欲望就都会反映到类型文中去,我们最核心的焦虑恰恰可能会投射成网络文学中的‘爽点’。”

“比如现在都市文之中有很多‘重生文’。就是我一下回到生命的原点重新过起,所有的遗憾,丢失的恋人、错过的机会都可以找回、弥补。这样‘爽点’就有了。”她说。

国内粉丝规模的扩大还只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方面。从2016年开始,邵燕君和她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注意到,中国网络文学正在走出国门。

2014年12月,美籍华人赖静平)建立了被认为是第一家中国网络文学英译网站的Wuxiaworld。由此也引发了国内对网文出海现象的关注,诸多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组相继出现。

中国网络文学为何会越来越多的被外国读者接受?我们或许还可以从外国读者在起点国际上的留言找到原因。网友aswalz在看了一部名为《重生后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网络小说后表示,读这部作品“就像玩角色扮演游戏”。同样在追这部作品的Albert23坦言,“作者把人物和书中的世界背景塑造得太棒了”。Modsan则认为,“这个类型的小说正是我需要的”。

邵燕君曾对媒体表示,老外粉丝爱看中国网络小说的原因,和国内的粉丝差不多,就是爽——“草根的逆袭”这一主打模式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能满足不同人群共通的欲望。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网络小说出海之路:老外为何追捧?瓶颈在哪?》)

材料三: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网络文学要想实现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相关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不能缺位。
  与会专家认为,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是一脉相承的。正是由于批评的积极干预,网络文学可以更健康地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不过,网络文学批评也面临新媒介、商业性等新情况。与传统文学批评相比较,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不能没有市场的维度,需要引入读者群的消费评价。不过,歌颂真善美、惩治假恶丑的坚守始终不能变,无论写什么和怎么写,也不能丢掉“文学性”这个核心。

事实上,与蓬勃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相比较,当前我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发展起一批专业评论队伍。正如网络作家陆显钊所说,“我们写作需要正能量的指引,需要敢于讲真话、有深度的批评来引导,不然很容易在网络空间中迷失自我,作品也很难留得下。实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社会效益,更能够为我们带来经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网络文学批评不能缺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通过详尽的数据来说明,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学,从而使文学生态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变。B.材料二重在说明,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国内的粉丝团正快速扩大,而且被无数的外国读者接受;也产生了无数的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组。C.邵燕君认为:《重生后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作者把人物和书中的世界背景塑造的很棒,所以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追捧。D.《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网络文学虽然蓬勃发展,但离实现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尚有距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快,中国网络文学亦将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接受,而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学亦将越来越式微。B.从2016年的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的数据和预计的2017年市场规模的数据已经显示,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越了所谓主流文学的市场规模。C.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学批评有相对明确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这种标准和体系一般不会为市场所左右。D.中国网络小说直观反映了生活现实,反映了现实中人们的焦虑、欲望,这样的特性往往会吸引读者——无论是中国读者还是外国读者——去阅读。E.网络文学要真正地吸引人们阅读,往往在于作者把握的“爽点”准确地反映人们最核心的焦虑。

3.为了促进中国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网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墩难求”的冰墩墩虎年新春的明星,非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莫属,这位明星可谓线上线下两开花,线上售罄,线下排队一公里依然“一墩难求” http://c.mxgxt.com/news/view/965146

相关内容

一墩难求,冰墩墩是怎么火的
一“墩”难求?“冰墩墩”为何火出圈
冰墩墩,为什么一墩难求?
冰墩墩一墩难求的背后,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
激情冰雪 飞扬青春|为什么“一墩难求”?“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揭秘
新晋流量“明星”冰墩墩!
冰墩墩的来历 冬奥会冰墩墩作文(优秀5篇)
谁不想要冰墩墩: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一“墩”难求?
2022年的开年明星,“冰墩墩”当仁不让,整个冬奥会赛事期间,冰墩墩常常霸榜微博热搜。除了话题度,与冰墩墩相关的衍生品也一直脱销,线下线上“一墩难求”。家在太原
从“冰墩墩”到“蛇墩墩”,“顶流”何以长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