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文化之邻里之睦
中国古代家庭文化之邻里之睦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徐学进
【文章摘要】“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人挂在嘴边上的话,充分体现了国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传统社会是聚族而居、熟人社会,邻里之间往往就是亲戚关系。而现代社会完全进入了陌生人时代,邻里之间并无任何的血缘、亲属关系,邻里之间如何更好地相处成为时代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庭文化 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人挂在嘴边上的话,充分体现了国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传统社会是聚族而居、熟人社会,邻里之间往往就是亲戚关系。而现代社会完全进入了陌生人时代,邻里之间并无任何的血缘、亲属关系,邻里之间如何更好地相处成为时代课题。
汉代讲解词义的辞书《小尔雅》解释:“邻,近也。”邻里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邻里关系的处理。对邻居的选择上也十分慎重。“孟母三迁”的故事实际上也告诉人们择邻相处要谨慎,要考虑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一首《移居》诗中写道:“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他选择移居南村,是因为他看中了这里有很多“素心人”,希望能和这些人朝夕相处。“素心人”是指内心纯净、朴素之人,陶渊明每日躬耕陇亩、赋诗言志、安贫乐道,也正是这样的人。
诗中还记述了他在南村与邻居的友好关系:“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常与邻居们一起探讨诗文与人生,大家直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了好文章一同欣赏,有了疑难不解的问题互相切磋分析。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对,互帮互助。和睦的邻里关系使彼此之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获益匪浅。陶渊明选择在南村居住明显是看中了南村良好的人文环境。
《左传》有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以道德和伦理调节邻里关系。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发生误会。邻里之间出现矛盾,相互礼让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徽的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惭愧地把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后来人们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这也是人们对他清雅、纯净品性的赞扬。
道光九年初版的《吴郡名贤图传赞》里记载了几则明朝礼部尚书杨翥(zhù)的故事,细细读来,发人深省: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说是被杨家偷去了。家人气愤不过,把此事告诉了杨翥,想请他去找邻居理论。可杨翥却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是骂的我们,随他骂去吧!”
还有一邻居,每当下雨时,便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积水放到杨翥家去,使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遭受水灾之苦。家人告诉杨翥,他却劝家人道:“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
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邻里之间互相礼让,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上文中提到的杨尚书并没有依仗自己的地位对邻居施加压力,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智慧和胸怀,令人敬佩。
邻里之间除了相互忍让之外,更应该互帮互助,亲密团结,荣辱与共,和谐共存。“远水不解近渴”一旦家中有事,特别是紧急的情况,邻居的作用往往比亲属的作用还要大。
宋代文人王辟之写过一本笔记文著作《渑水燕谈录》,记载了从北宋开国到宋哲宗绍圣年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其中有一篇关于曹州人于令仪宽宥小偷的故事,于令仪对待邻居的偷盗行为,没有像对待普通盗贼那样,送交官府,依法办理。他在了解了邻人偷盗的原因之后,不但没有嫉恨,反而慷慨解囊,全力救助,终于使邻居回心转意,重新做人。在造福他人的同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家风,为于家后代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不仅邻居之间要相互忍让,互相帮助,邻国之间也应该像好邻居一样,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家国一体”的文化观念下,中国人历来重视与周边国家和谐相处,合作共赢。
《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其中记载了一则战国时期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后人称之为“梁楚浇瓜”。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梁国(又称魏国)有个大夫叫宋就,曾经担任过边区县令,和楚国接壤。梁国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国人辛苦努力,为瓜灌溉的次数多,瓜长得好;而楚国人懒惰,为瓜灌溉的次数少,瓜长得差。楚国人嫉妒梁国人,于是夜里偷偷地去破坏梁国的瓜。
梁国人觉察到这件事,就向县尉请示,也想偷偷地去破坏楚国的瓜以达到报复的目的。县尉向宋就请示,宋就说:“不行!这怎么可以?这是结怨的根源啊!别人做坏事你也跟着做,为什么器量狭隘得这么厉害呢?我教你们,每晚派人去,在夜里偷偷地灌溉楚国的瓜,不要让他们知道。”就这样,梁国的人于是每晚夜里偷偷地去灌溉楚国的瓜。楚国的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楚国的人对这感到奇怪,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代替他们灌溉瓜的是梁国的人。
楚国的县令觉得非常惭愧,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以后,非常高兴。告诉使者说:“去调查那个破坏梁国瓜的人,莫非还有其它的过错吧?这是梁国暗中礼让啊。”于是用优厚的礼物向梁国道歉,请求与梁王结交。梁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从此开始。
宋就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宽容为怀的品行实在令人敬佩!在处理邻里关系、邻国关系中,要宽容大度,以大局为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绝不是怯懦,而是以退为进,将冲突巧妙地化解掉,是一种大智慧、真勇敢!
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得到的是甜美生活;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相处,得到的是长久和平。新时代的中国人不应忘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应发扬光大,构筑新时代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邻里、邻国关系。
(作者简介:徐学进 1979年10月,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网址:中国古代家庭文化之邻里之睦 http://c.mxgxt.com/news/view/974976
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家庭文化之亲子之情中国古代家庭文化之夫妻之道
中国古代家庭文化之兄弟(姐妹)之谊
回溯“邻里”发展史,构建新时代邻里文化
邻里关系中的小矛盾与化解之道
邻里关系不和睦?试试这几个办法
邻里和谐之道:如何与邻居和平共处?
家文化之家庭关系
邻里相处之道:如何与邻居建立和谐关系?
家庭背景与文化认同:周志豪与中国男篮代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