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走俏的“慢综艺”,是下架潮后的安全牌?

发布时间:2025-05-05 10:21

前有《向往的生活》带领观众“回归田园”,后有《中餐厅》“小火慢烹”生活滋味,这些生活化的“慢”综艺,似乎治愈了不少观众的心。今年第四季度的荧屏,数档“慢滋味”的综艺接连亮相,成为本季度的主打类型。

前有《向往的生活》带领观众“回归田园”,后有《中餐厅》“小火慢烹”生活滋味,这些生活化的“慢”综艺,似乎治愈了不少观众的心。今年第四季度的荧屏,数档“慢滋味”的综艺接连亮相,成为本季度的主打类型。

生活类综艺里,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主打“经营”,东方卫视《青春旅社》强调“创业”,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忙“建筑”,江苏卫视《三个院子》则是共享院子、共享生活的定位。虽然定位不同,但相同的题材扎堆出现,被戏称为荧屏“房子热”。

另外,还有人文类综艺《小镇故事》(湖南卫视)、魔术类综艺《超凡魔术师》(江苏卫视)、音乐类综艺《天籁之战2》(东方卫视)和《不凡的改变》(江苏卫视)、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真人秀综艺《拜见小师父》(东方卫视)等节目,也都在十月亮相。

可以窥见,生活文化类综艺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且选择扎堆播出,是在迎合观众的观看需求,还是综艺市场的一次转型动作?

“老朋友”来了

其实,“慢综艺”的兴起有迹可循。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再到《向往的生活》《中餐厅》《儿行千里》,这些或以清简形式结构文化内核,或用缭绕烟火解读俗世幸福的节目,被誉为综艺清流,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成为热点。

2016年,《奔跑吧兄弟》成为年度收视率榜首,收视前20名以歌舞、真人秀类综艺节目居多。

而在2017年上半年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排行榜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占领榜首,《朗读者》《向往的生活》也在列。

而《中餐厅》自播出以来,连续十一期拿下收视冠军宝座,在今年创新节目中的收视最高。

抛开收视率不提,美誉度的上升对文化生活类综艺无疑是一种鼓舞,也不难解释下半年此类型综艺的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节目无法脱离时代

说起中国综艺的萌芽,1983的第一届春晚,90年代开播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内地综艺电视的开始。

时至今日,在全球华人心中,央视春晚依然有着它独特的向心力。 而于1990年开播的《正大综艺》被称为中国娱乐栏目的开端,不仅开创了娱乐形态,并且带动了当时地方台的同类节目问世。 

正大综艺主持人杨澜和赵忠祥

内地综艺节目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革,从综艺节目为主(《正大综艺》)→游戏节目(《快乐大本营》)→益智节目(《幸运52》)→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

如今内地的综艺节目类型大致分为:娱乐类、益智类、竞猜类与真人秀类四种。

这四种模式下又可以分出许多其他门类,娱乐类又包括脱口秀类、晚会类、娱乐节目类;真人秀类又分为相亲类、冒险类、选秀类等。

综艺节目作为满足大众文化需要的存在,迎合观众口味、满足观众需求是基本功能,观察综艺发展史中的成功综艺,基本都做到了唤醒、引领、满足观众需求,从而制造潮流文化。不仅要有创新力,更要求制作者对于社会和文化的潜在变化有所了解,把握住发展风向。

近十年来的热门综艺节目

例如,《超级女声》激发了草根对于一举成名的渴望,开创选秀类节目先河;2012年的《中国新歌声》将全民歌唱选秀推至高潮;《非诚勿扰》在“剩男剩女”文化出现之时创立,利用巧妙的节目设置和风趣幽默的风格迅速崛起,占据类型节目的多年头牌位置;《爸爸去哪儿》呼吁家长关注家庭,注重儿童成长,用返璞归真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关注。

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总有一两种类型会成为阶段性的热点,“流量明星”和真人秀节目兴起,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近年来,明星在综艺节目中的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不断增加,其热度、性格特征、话题点,都是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综艺节目中的明星形象“平民化”,并且和普通人产生交集,如出现大众评审、素人选手等,这和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社交关系扁平化有重要关系,普通人拥有和明星交流话语权,甚至成为影响明星发展的因素。

如何才算“安全”

不过,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综艺市场,一直在经历“洗牌”。

继前些年的“限娱令”“限童令”“限韩令”后,卫视综艺《金星秀》《见字如面》《锵锵三人行》《极限挑战》等,网综《举杯呵呵喝》《火星情报局》《明星大侦探3》在近几个月内陆续下架。

上述几档节目究竟有什么问题呢?官方目前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实际上,早在2016年12月20日,广电总局就发布《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今年6月,总局印发《总局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紧接着8月,再度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可见对电视、网络综艺的监管将再度升级。

由此可见,无论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综,即便是“清流综艺”也不完全安全,在话题尺度、题材把控上,稍有不慎便会触雷。因此便更强调了制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审美导向。

当年“限童令”后,转变网综的《爸爸去哪儿》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其他网综如爱奇艺的小众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脱口秀节目《奇葩说》等节目都打造出了不俗品牌。 

现在,快综艺的风头过后,慢综艺悄然走俏。不同于高刺激性带来的感官体验,慢综艺更倾向于让观众在高压之下的心灵得到治愈。

虽然跟观众的心理诉求契合,但如果“慢综艺”的模式平庸、情节寡淡,难免会让观众觉得乏味。扎堆播出的模式,也容易让观众失去新鲜感,在对比之下也对节目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即便如此,在电视综艺和网络自制节目的竞争下,双方不断推陈出新,力求打造有创意有情怀的节目,已经在品质和内容上也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当下的综艺节目还存在抄袭、原创性弱、同质化等问题。当下综艺的发展之路,似乎如同“慢综艺”一样,需要在慢火烹饪中逐渐成长。

网址:突然走俏的“慢综艺”,是下架潮后的安全牌? http://c.mxgxt.com/news/view/990688

相关内容

一季度综艺观察:数量下降、质量提升、她综艺走俏、养成系创新
从综艺到影视,大象安全套多维度布局,引领品牌新潮流!
《青春环游记2》承诺请刘德华、突然变慢综,都是没有台本的
新一代慢综艺,如何“慢”中出新?
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林心如谢娜引领时尚潮流,慢综艺穿搭惊艳全场!
明星“控制”慢综艺
加入国潮元素的时尚综艺还会再现辉煌吗?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慢综艺
国内体验类慢综艺的叙事策略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