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故事(二)小题大做
戒烟
柳传志的认真常常是举一反三,有些时候会让人感觉小题大做。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对话》节目,主持人问柳传志,创业这么多年,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没有什么遗憾的。柳传志想了想,说自己年轻时候是抽烟的,但是挣钱少,没舍得抽过好烟。后来办公司,完全是为了给公司省钱,把烟戒了。结果是抽烟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戒了烟,所以,一辈子没抽过好烟。
戒烟,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艰苦考验。很不幸,我是早年这种考验的失败者。1990年初,有一次我和郭为(现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向柳传志汇报工作。我和郭为都抽烟,但郭为没有我烟龄长,也没有我烟瘾大。工作谈完之后,开始进入到务虚性的谈话。不知怎么,话赶话内容转到戒烟的事情上了。郭为主动说自己可以戒烟。我也附和着点点头。柳传志略带怀疑地看着我们。他知道戒烟的痛苦。并告诉我们,他戒烟的时候,睡觉做梦有时都梦见抽烟。说完,还追问一句:你们自己要想好了,说戒可就要真戒。郭为坚决地说自己能戒。
听完,柳传志就盯上一句:“要是能把烟戒掉,我就高看你们一眼。”
郭为态度依旧坚决。我还是和前面一样点头。但分开之后,我确实没有实施戒烟,觉得也就随口说说而已。过了两三个月,我又从北京出差到深圳,与从香港到深圳的柳总在酒店会合。那天是我和朱立南(现联想控股公司总裁)一同去的。进了柳总房间坐下之后,我随手就点燃一支烟抽起来。柳传志坐在我对面,脸色立马阴沉起来,用一种鹰一样的眼光使劲地盯着我。我有些发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惠湘,你答应过我一件事,还记得吗?”
我摇摇头,真的一点也想不起来。那一刻,我看得出柳传志脸上巨大的失望。他点破了约定戒烟的事。之后,他问我认不认罚。我说认。结果是我在房间里爬了一圈。这成为我人生中很耻辱的一个记忆。不完全因为爬的问题,我们和柳传志打扑克斗地主,也常常要刮鼻子钻桌子。柳传志从不耍赖,愿赌服输。我感到耻辱的是,应该要么当时坚决不附和郭为,要么就牢记于心真正实施。这件事被我始终铭记于心。2015年初,我现在任职的贝因美总部大厦全楼禁烟,我是积极响应者和遵守者。而柳传志也把我这件事记忆了很久,并玩笑说这也是他没有看高我的理由。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小题大做太过残酷,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柳传志从不与深得自己信任的朱立南、宁旻(现联想控股公司高级副总裁)约定戒烟。
柳传志小题大做的第二件事情,应当是众人皆知的禁止迟到了。他罚过曾经是自己领导的创业伙伴,也在带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问美国的途中,罚过在中国同属家喻户晓的企业家朋友。很幸运,我也目睹过柳传志的唯一一次自罚。
1995年临近年底,某一天下午,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已经悉数坐在会议室等候开会。离通知开会时间还剩三分钟的时候,柳传志打来电话说,因为要等中国科学院领导的电话,自己会迟到几分钟。他让我们不要等,先把会议开起来。会议进行了五分钟左右,柳传志来了,他连声抱歉之后,说:“不管什么原因,规矩都不能破。今天会议主角是我,已经影响开会了。我如果现在立马罚站,还会继续影响开会。这样好不好,先开会,会议结束之后,你们指定一个人监督我罚站?”
大家都同意。会议结束时,柳传志自觉起立,走到墙边罚站三分钟。与会者无人离开,有人看着手表。到达三分钟之后,所有人都起身离去。
柳传志在描述联想团队精神的时候,常常愿意用斯巴达克来譬喻,原话是“令旗所到之处,三军奋勇,人人争先”。我有的时候会想起“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古训,柳传志的小题大做,深意应当在此。我出版的第一本著作《联想为什么》,后记篇名叫“贵在认真”,表达的也正是在联想的这些收获。
1997年1月,我用自己的版税举办了《联想为什么》的首发式。这也是上世纪财经企管类著作最隆重的首发式。数百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媒体记者齐聚北京西三环的香格里拉酒店,央视知名记者自告奋勇担当了主持人。两个多小时的仪式,我只发言了十几分钟。核心内容是讲联想有如当年的延安,我就像一个由城市投奔而去的年轻知识分子,置身其中并获得洗礼。讲这番话的时候,脑子里面清晰浮现的,都是柳传志的小题大做。
算大账
柳传志喜欢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方或者俚语,表达他对事物的理解,例如“跳出画面看画”、“一眼看到底”、“算大账”等等。通常,这些都是他的领导感悟和心得。对于下属而言,他是非常好的教练。这也是联想能够不断产生优秀企业家的重要原因。
1991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水。全国各地开始捐款捐物,赈济灾区人民。早期的联想集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时会采用类似对冲的方式。公司出一部分钱,员工自愿捐一些钱。安徽洪灾之后,联想是反应最快的第一批捐助的企业,总共捐了30万元人民币。紧跟着,由于媒体对灾区情况的持续报道,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的热情逐步升温。同在中关村的一些企业,一百万、两百万元地捐。这令率先捐款的联想有些尴尬,觉得自己的捐款数额有些少。继续追加捐款吧,与社会上其他企业攀比的意味太明显。不继续追加呢,则显得有些小器。于是,公共关系部策划,联合北京电视台搞一台名为“千里爱心向东流”的赈灾义演。所有的资金都由联想集团出,由北京电视台负责所有演出和直播的组织。主办单位署名北京电视台、联想集团。总裁室批准了这个方案。大家都觉得构思好,既带动了社会赈灾的热情,又树立了联想集团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活动很快进入到筹备阶段。
突然,有一天晚上,柳传志从香港打电话给我。他说:“我觉得,这个活动的设计有问题。你们想想,我们搞这个赈灾义演,目的是呼唤爱心,动员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可是,我们又要署名,等于为自己做广告。那别的企业凭什么出钱出力、给联想吹喇叭抬轿子呢?如果没有人通过这台义演关注关心灾区,那我们这个活动不就全砸了吗?”
柳传志在电话那边说。事情的严重性令我也陡然紧张起来。但是,很快他就把我的紧张消除了。他用商量的口气谈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活动内容不变,联想集团不再有冠名等任何形式的露脸。马上向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汇报,看他们是否有意,与北京电视台共同作为义演主办单位。如果他们觉得这是好事,愿意出面,那么,中科院、试验区的下属单位就会有参与热情。联想集团仍然按原方案负责整个活动人力、资金,而且还要在义演现场带头捐款。柳传志说完自己的全部想法,又征求我的看法。面对这样一个有如此境界和远见的领导,除了心悦诚服,我还能有什么想法呢?
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刘欢等内地及港澳台几十位明星均登台演出。民政部门的赈灾办公室通知,由“千里爱心向东流”义演募集的善款达到5000万元。义演当天,联想集团、香港联想的港资股东,现场捐款100万元。
1996年,杨元庆领导的微机事业部,要在全国推行联想电脑代理商策略。之前,联想电脑的销售始终是由微机事业部以及联想各地子公司承担。当决定实施代理商策略的时候,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是怎样处理代理商和联想子公司自营的关系。假如,联想子公司依旧自营联想电脑,那么,代理商的发展以及积极性调动就是问题。因为,代理商会认为自己是被利用的短期工具,也会怀疑自己在供货价格、及时性等各个方面获得的支持是有限的。毕竟,联想的子公司才是联想集团的亲儿子。杨元庆最后使出铁腕,砍掉自营,停止向子公司供货。一时间,各地子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也有抱怨。一年左右的阵痛,一切归于正常。这个过程中,柳传志自然还是力挺杨元庆。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他算大账的一贯主张。进入到本世纪之后,柳传志与浙江企业家的交往日渐增多。有一次,他开玩笑说:“浙商厉害!他们大账小账都算得清楚,大小通吃。”(作者系管理学者、《联想为什么》作者)
网址:柳传志的故事(二)小题大做 http://c.mxgxt.com/news/view/995265
相关内容
「管理故事」柳传志:身教重于言传柳传志与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
专访柳传志、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柳传志VS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
专访柳传志、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
我从柳传志身上学到的三件事
柳传志:不做改革中的牺牲者
柳传志与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
柳传志与孙宏斌的故事:阴谋论都是扯淡,信任才是最大的人生成就
独家专访柳传志、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