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幕后推手获刑五年,人大代表再谈“饭圈文化”,人民日报痛批流量造假

“明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事件,在2018年引发舆论对流量造假的关注。按照当时的微博用户数量,转发量一亿意味着每三个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蔡徐坤的微博。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其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获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继续追缴被告人蔡坤苗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一亿转发”怎么来的
“刷量”是互联网时代流量造假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一条明星发布的微博竟被转发过亿,意味着每3个微博用户就有一个转发此条微博,实在令人咋舌。
2018年,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引发社会对明星流量数据造假的关注。2019年6月,操纵上述微博刷量事件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办案民警表示,这款App在粉丝圈内使用极为广泛,用于短时间内刷高评论量、转发量、点赞量。

利用“星援”App刷流量的行为在粉丝圈内被称为“轮博”。据新浪微博安全团队负责人介绍,2018年5月起,微博发现“星援App”后开始收集证据,准备报案。为配合警方收集证据,没有对“星援”实施明显的管控措施。“微博面临的困难是实名制问题,大量虚拟运营商号段被用于非实名注册。”该负责人说,目前,作为应对“轮博”方式,新浪微博已经将转发、评论量设置成“100万+”的显示上限。

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其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获刑五年。
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审理查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间,被告人蔡坤苗未获得被害单位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授权而自行开发“星援”App,有偿为他人提供不需要登录新浪微博客户端即可转发微博博文及自动批量转发微博博文的服务。后大量用户以向“星援”App充值的形式有偿使用该软件,并通过运行上述软件侵入新浪微博服务器。

经鉴定,“星援”App通过截取新浪微博服务器中对应账号的相关数据,后使用与其截取数据相同的网络数据格式向该服务器提交数据并完成与该服务器的交互,以实现不登录新浪微博客户端即可转发微博博文的功能以及自动批量转发微博博文的功能。
不到一年非法获利近800万
据被告人蔡坤苗供述:“2018年3月,我自己做了一个名为星援的手机App软件,并注册了一个网络工作室。2018年8月,我成立了泉州市星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经统计,至案发时该软件已有用户使用19万余个控制端微博账号登录,被告人蔡坤苗获取违法所得人民币6253752.86元。
蔡坤苗供述称,其公司主要经营两款手机应用软件,分别是星援和应援宝。这两款软件均是对接新浪微博的,客户通过这两款软件可以登录自己的微博账号实现批量转发、点赞和评论操作,而且绑定的微博数量没有上限,不用再人工登录每个微博账号进行重复操作。星援、应援宝两款手机软件通过用户的微博账号、密码登陆,登陆的时候不需要再另行注册。这两款软件的用户可以批量操作在软件端绑定的账号,更加快速的进行微博转发(行话叫抡博)、评论、点赞。微博客户端只能使用一个账号登陆进行操作,而星援、应援宝两款软件可以同时登陆多个微博账号进行相关操作。这两款软件在功能上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一样。
蔡坤苗称,星援、应援宝两款软件可以加快明星粉丝,提升转发评论的数据量,满足数据的需求,“我于2019年2月份查看后台数据,星援、应援宝共有微博‘大号’用户17余万个,这17余万用户大约绑定了3000余万个微博‘小号’。‘星援’‘应援宝’一共有微博中的明星群管理员×××余个。微博‘大号’是常用的微博账号,有粉丝的老号。微博‘小号’是新注册或注册时间短的账号,也就是为转发增量而准备的账号。2019年2月份左右,我查了一下银行账户,‘星援’累计充值人民币700余万元,应援宝使用人数比较少,大概充值有10余万元。”
2020年12月31日,被告人蔡坤苗被判犯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继续追缴被告人蔡坤苗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粉丝文化乱象频发
“轮博”成必修课
近年来,粉丝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粉丝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粉丝后援会等粉丝组织、经纪公司等都会为粉丝下放“应援”任务,更有大量粉丝自发“做任务”。逐渐成为文化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滋生的乱象也频频引发舆论争议。
点开偶像微博的明星“超话社区”,签到、发帖、打榜,随后又转到偶像的主页,进行评论、转发、点赞,现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粉丝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也只有每天坚持签到、打榜等一系列操作,粉丝们才可以凭借“超话社区”等级参加粉丝后援会等发起的线上抽奖活动,或在参加演唱会时,根据等级领取演唱会灯牌、荧光棒等应援物品。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报告,粉丝文化现象已成为拉动娱乐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动力。但利益的介入让粉丝文化更易滋生乱象。
据了解,粉丝组织会通过网络向粉丝集资,或用于购买偶像的专辑、代言产品、周边产品等应援物品,或为偶像购买生日礼物、租广告牌、做慈善活动等。一位明星的粉丝表示,“几分钟内筹集到100多万是很常见的”。
不少网友也表示,现如今的“无底线追星”破坏了社会秩序,超出了“饭圈文化”的合理边界,急需整顿。



北京师范大学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表示,虽然粉丝这种集体筹款行为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非法集资,但因参与人数多、资金数额巨大,易引发其他违法犯罪。
人大代表再谈“饭圈文化”
人民日报痛批流量造假
在当下,“饭圈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涌现的私生饭、拉踩、互撕等非理性追星行为更是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宋文新就建议整顿“无底线追星”行为,并表示艺人走红应靠作品而非流量。
“我理解无底线就是他的粉丝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大量的金钱去追星了,并且这个追星已经成为一个体系化或者团队化,或者已经出现有组织了,你追他就不是一种偶像了。”
宋文新认为,尤其是“无底线追星”中的私生饭和饭圈互撕,破坏了社会秩序,超出了“饭圈文化”的合理边界,需要大力整顿。
而对于此前“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事件,人民日报官微发布评论痛批流量造假:“一亿转发量”,你们也真敢刷。

其实不仅是“饭圈”,流量造假情况如今是屡见不鲜,公众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更有甚者,另辟蹊径从中寻找发财“门路”。
很多网友都收到过“小号托管,自动赚钱”的广告,只要把账号授权登录在一些挂机平台上,供平台用于刷阅读量、刷投票等刷量任务,就可以轻松赚取收益。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各类刷量平台已超过1000家,国内刷量产业的人员规模累计达到900多万人。
对于互联网生态来说,流量造假势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商业诚信体系;对于刷单者个人而言,看似唾手可得的收益,实际上,是用贱卖个人信息安全为代价所换来的。
来源丨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光明网、新民晚报、新浪微博等
编辑丨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