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粉丝又一疯狂举动!粉丝如此疯狂的真相在这里
群体的智商低于单个智商。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乌合之众》
前段时间官媒《检察日报》一天连发5篇文章,用了两大版面来分析肖战事件,针对官媒的发声,个别肖战粉十问检察日报,甚至质疑检察日报不懂法。(傻人有傻福,傻*没有)
才不久光明日报再一次点名肖战,不出所料面对官媒的点名,粉丝又开始攻击官媒光明日报了。面对如此疯狂的行为,我只想分析下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粉丝群体(狂热脑残粉)有什么特征?
首先,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群体所相信的那些教条或行动准则,很容易变得和他们推翻的旧教条一样,具有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
第二,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
第三,群体情绪夸张、单纯。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所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
第四,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面对强权的时断时续,群体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它便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
最后,群体几乎没有理性。群体完全缺乏批判精神,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之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从以上五点来看肖战粉丝的行为不难发现大多数行为都是符合的,这也就能解释得通脑残粉存在的合理性了。
首先当某个人加入某一粉丝社群中后,粉丝们通过共享偶像的一套独特概念、符号、意义与价值,获得了一种身份归属感,获得一种“风格”,并且随着其粉丝身份的拥有,粉丝们的卷入程度会不断加深,开始参与塑造这个群体,同时也为这个群体所塑造。
对外而言,整个粉丝共同体体现出“一种深刻而平行的情同手足的关系”,体现出粉丝集体巨大的凝聚力。众多粉丝社群都会在群体行动中表现出一种弥漫的英雄主义, 此时处于群体中的粉丝个体,不再是孤立的粉丝个人,会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地“慷慨赴难”(如义无反顾地去国外音乐平台刷榜、义无反顾地拉身边人给爱豆疯狂投票)。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对群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逐步增强,粉丝社群也变得愈发稳定。
——论文参考 郑诗琪.“疯狂”的饭圈:粉丝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浅析
对粉丝个体进行分析
粉丝与偶像之间存在着一种镜像般的“自恋型的自我映射”心理机制,即粉丝通过偶像触摸到了“镜中自我”,粉丝对偶像的认同其实是粉丝自我认同的延伸。通过强烈认同某个偶像,最终“粉丝们找到了一个无须成名也能获得心理满足的策略”,由此实现了对自我身份及自我认同的构建。因此对肖战的批评某些粉丝会延伸到对自身价值的批评,接着作出疯狂的行为进行反抗。
去个体化让粉丝如此疯狂
在心理学上一般认为引发去个体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匿名因素。群体中的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别人发现,这就会助长个人为所欲为。在这次事件中,很多粉丝之所以愿意去进行举报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网络的隐秘性,无论他们做出任何令人愤怒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也无法顺着网线去报复他们。这也使得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表现得肆无忌惮。
责任分散。个体单独行动的时候,一般能从伦理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而在群体行为中,个体往往认为责任会落在群体身上,而个体可以推脱责任。肖战的粉丝拥有着庞大的数量,这也导致他们在思考行为后果时更加不理性。
自我意识因素。自我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大多数参与这次事件的肖战粉丝都是未成年人,正值花季年龄,仍处于懵懂未知的状态。这也使得某些带头人可以轻易地带领他们冲锋陷阵,甚至会使他们做出在外网上大肆污蔑祖国,只为抬高自己偶像的行为。
自信心不足。如果个体在群体活动或者交往中表现出自信不足、力量有限,就会不顾判断标准去迎合集体的心理,丧失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参与这些事件的肖战粉丝,可能很多都是生活中自我认同感比较差的人。
最后想说,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网址:肖战粉丝又一疯狂举动!粉丝如此疯狂的真相在这里 http://c.mxgxt.com/news/view/1077254
相关内容
肖战意大利被偶遇,粉丝疯狂追星现场曝光!肖战“复活”:舆论动荡,粉丝疯狂,品牌“真香”|深度
女粉丝疯狂还是男粉丝疯狂?女星偶遇突发事件全是男粉丝引起的
私生饭又来“闹事”!Twice娜琏连遭疯狂粉丝“致命威胁”!
肖战生日,粉丝们的疯狂令人叹为观止!其他明星只有羡慕的份
肖战成名背后的真相三位大佬助力与粉丝疯狂行为的代价
疯狂粉丝团: 追星族的狂欢与虚无
盘点粉丝疯狂追星的事件
疯狂歌迷是哪些明星的忠实粉丝?他们为何如此狂热?
明星粉丝的疯狂行为让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