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高管打造成网红人设,希望通过偶像效应来为品牌增加曝光。从短期上来说,这种网红营销确实在流量上有一定优势,能够为品牌带来短期效益。但从长远角度来说,这种方式也会对企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首先,网红营销本质上是塑造个人IP,利用个人IP来反哺企业。双方虽然是高度绑定,但品牌生存不可能完全以来个人曝光,产品实力更为重要。企业如果缺乏核心技术,便无法形成复购,难以在用户层面形成更加深入的品牌认同。
其次,依靠营销来获取流量、从而提升曝光度的做法本身并没错,但品牌需要认识到,营销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是核心。品牌口碑的积累,需要通过市场长时间的用户认可才能形成。如果过度营销导致口碑消耗过快,反倒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
然后,网红营销其本身十分看中个人IP本身的价值,像雷军、周鸿祎、董明珠等,本身在所处领域就极其拥有号召力与知名度。具有这种影响力的人无疑是有限的,这也导致其打法的可复制性较低。这种类似“饭圈文化”的网红营销只是借助了饭圈的外壳,实际上还是以产品与技术力推广为主要核心。
最后,网红营销也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它虽然能够带来十分可观的短时流量爆发,但这个爆发本身是不可控的。在品牌上升期,它可以放大品牌在市场中的声量;但在品牌身陷负面新闻时,它也会让舆论加速发酵,形成更加复杂的公关环境。
不论是何种营销方式,其本身都是为产品服务。如果为了营销而营销,反而是本末倒置,会加速品牌信任感的消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