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港乐辉煌时期那些事:静待下一个经典轮回

发布时间:2025-05-12 13:54
Text丨苏日安Edit丨黎安

前段时间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将港乐经典重新带回大家的眼前。

当我们提到粤语与粤语文化的时候,就不能不提粤语歌。

粤语歌在成为潮流之前,还经历过被嫌弃的阶段,是顾嘉辉为其正名,然后又有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人加入,才使其在粤语文化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粤语文化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乐微型发展史

七十年代前期,香港粤语流行曲根本不成气候。

在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前期,电视主题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的主力军。

八十年代中后期,香港乐坛和唱片业双双步入黄金时期。

九十年代,是很多人心中的黄金时期。

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纪初,天后当道时期。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乐坛步入基迅时代。

为什么是1974年?

在黄霑的博士学位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79-1997)》中是这样定义的: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诞生年份为1947年,因为《鬼马双星》与《啼笑因缘》的双双成功,粤语歌曲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1947年以前,国语歌和英文歌占领“统治”地位,当时的粤语歌被认为是粤剧的分支。最开始,一些热爱英文歌的年轻人看到了粤语歌的潜力,他们把粤剧的高潮部分截取出来,大概三分钟,放入黑胶唱片出售,于是粤语歌开始有了流行的苗头。

但接下来,陆续有人把原曲歌词换成市井低俗的歌词,引起了不少听众的反感,慢慢粤语歌在市场中形成了一个低俗的刻板印象,甚至听粤语歌会受到歧视。在国语歌与英文歌的双重夹击下,粤语歌的地位越发卑微。卑微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母语是粤语的香港人也不屑去听,更别说去唱了。而罗文、许冠杰、谭咏麟这些第一代香港巨星,最开始都是以英文歌行走江湖的。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温拿乐队重组。温拿乐队原名是Losers乐队,这个乐队就跟它的名字一样,撑到1971年就解散了。在1974年,乐队正式重组,这次的名字变成Wynners(Winners)。

《啼笑因缘》和《鬼马双星》

1967年,顾嘉辉应邀加入无线电视台(TVB)做音乐主任。当时,他就已经有了为粤语歌乃至粤语正名的想法。但他也知道,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他选择了潜移默化的路线。

最初,他为电视剧创作的音乐都是以美国主流的现代化曲风为主,但在细节上,他埋入了粤曲的小调元素。再到后来,港人的自身认同感开始变得强烈。直到1974年,顾嘉辉等到了这个契机——为《啼笑因缘》谱写主题曲。

这首歌,顾嘉辉采用原汁原味的美式编曲,但用传统中国乐器二胡与月琴伴奏,还请到了叶绍德填词,由仙杜拉主唱。词老,但唱法不老,粤语歌终于走出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一经播出便轰动全城。

同一年,许冠杰和哥哥许冠文一起泡制了喜剧《鬼马双星》,许冠杰负责电影音乐的创作。为迎合电影雅俗共赏的需要,许冠杰订做了两首曲风完全不一样的歌曲——《鬼马双星》和《双星情歌》。两种风格并存,使许冠杰在社会各个阶层都得到认同,他也从此成为粤语流行曲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

大事年表

1977年,罗文演唱电视剧《家变》同名主题曲,这首歌也是港乐“铁三角”组合的成名作——顾嘉辉的曲,黄霑的词,罗文的演绎。这一年,陈百强回到香港,并被无线电视台签为合约歌手,成为香港第一位实力派创作型偶像歌手。还有,张国荣也从英国回到香港参加“亚洲歌唱大赛”,并获得了亚军,成为丽的电视(亚洲电视的前身)旗下歌手。

1978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诞生了。

1980年,两部重量级电视剧横空出世,分别是无线电视的《上海滩》和丽的电视的《大地恩情》。罗文推出了香港首张概念大碟《卉》,创造出白金销量的同时也开创了香港乐坛概念转辑的先河;同时,罗文还引领起了乐坛百变形象风潮。

1983年,是香港乐坛的分水岭,是电视金曲结束统治乐坛的一年。这一年,有了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徐小凤的《随想曲》,谭咏麟台湾归来后的《迟来的春天》,以及沉寂六年的张国荣带来了《风继续吹》。这一年的4月27日,“红馆”正式落成启用,同年5月粤语歌坛鼻祖许冠杰成为在“红馆”开演唱会的第一人。

1985年,潭(谭咏麟)张(张国荣)时代揭开序幕。

1986年,林子祥创作出港乐历史上第一首粤语Rap《阿lam日记》;许冠杰获得了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1988年,谭张歌迷之间的互相殴斗已经无法控制,谭咏麟宣布不再接受任何有竞争性质的音乐颁奖。得到唱片公司合约的Beyond在探索音乐商业化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路线,《大地》、《喜欢你》季度流行,Beyond时代即将来临。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乐坛;梅艳芳宣布从明年起不再接受音乐颁奖。至此,八十年代四大巨头退居二线。

1990年,滚石与罗大佑合资在香港成立了音乐品牌——音乐工厂,作为滚石在香港的驻点。

1992年,民间开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把张学友、黎明、刘德华、郭富城并称乐坛四大天王。王菲回港,弃用“王靖雯”艺名,推出专辑《Coming Home》,主打歌《容易受伤的女人》大热。

1993年,黄家驹在日本从舞台摔了下来,陷入重度昏迷;6月30日,因头盖骨骨折及急性脑肿胀不幸去世。黄家驹逝世后四个月,陈百强昏迷了十七个月,因逐渐性脑衰歇离开了人世。

1995年,张国荣宣布复出,推出由滚石制作的专辑《宠爱》,大卖三十万张,该专辑被业界称为“救市之作”;梅艳芳也复出了,在红馆开了十五场演唱会;郑秀文转投华纳,带来重磅专辑《舍不得你》,成为白金唱片;杨千嬅、陈奕迅加入华星唱片。

1999年,四大天王的粉丝重滔“谭张”时代的复撤,黎明率先宣布退出颁奖礼,张学友随后跟上。

2000年,张国荣“热·情演唱会”,整场演唱会演绎出一个人从天使蜕变成魔鬼的过程。

2002年,四大天王时代结束;罗文逝世。

2003年,谭张时代的三大支柱林振强、张国荣、梅艳芳逝世。

2004年,黄霑逝世。

2005年,“基(古巨基)迅(陈奕迅)时代”开启。

2009年,年底,香港四大国际唱片公司另立炉灶,叫板TVB,两个阵营互相对着干,于是乐坛出了互不登台的诡异现象。

2010年,冲突升级:商业电台回收TVB直播叱咤颁奖礼的权利;英皇、东亚、A Music与香港电台翻脸。这一年,十大劲歌金曲看不到陈奕迅、谢安琪、张敬轩、陈柏宇;叱咤乐坛颁奖礼上没有卫兰、黎明;十大中文金曲没了容祖儿、郑秀文、古巨基、王菀之。

2011年,唱片公司与TVB达成共识。

2012年,黄伟文作品展演唱会“Concert YY”开启港乐复刻潮流的序幕,雷颂德、伍乐城、Eric Kowk都分别举办了作品展(黎明、陈慧琳、古巨基是雷颂德时代,谢霆锋、Twins是伍乐城时代,陈奕迅、杨千嬅则是Eric Kowk时代)。

“基迅时代”以古巨基逐渐缺席各大颁奖礼开始,就算是结束了。

“基迅时代”后,港乐的辉煌时代算是到了尽头。现在提起港乐,普遍都认为是没落了。

港乐能迎来辉煌,是有无数音乐人的努力,也有其它如电视剧、电影、经济实力、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发力、推动起来的;港乐现阶段的沉寂,也不只是因为那些优秀的音乐人离去,也有经济环境变化、社会风气等的影响。

在《当世事再没完美》一书中,有一句话很戳我的心:“人人都希望一曲成名然后名利双收,但为刺激人气而做出来的音乐又会带来多少经典呢?”

港乐不仅仅是流行音乐的历史,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到今时今日,我们也没逃出这个“宿命”。

现代人都想当网红直播带货,明星也只想着一夜成名、通过流量赚快钱,做自媒体的人为流量成为了标题党,要么文不对题,要么断章取义煽动大众情绪,要么为搏眼球编造事实……

那些默默坚持做原创、做作品的人渐渐被遗忘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坚持,但我知道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持真的是越来越难。

粤语歌在迎来黄金年代之前,也经历了沉寂,是那些优秀、有梦想、前瞻的音乐人默默耕耘,伺机发动,历经几代人才有了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

经历黑暗,终将迎来光明;而光明之下的肆意生长之后,又会是黑暗时代的休养生息。

又似是花开,总会伴随花谢;但总会重新生长,重新绽放。

这是自然的生生不息规律。如果我们现时处于黑暗也没什么可怕的,尽管低头赶路,坚持自己,静待下一场光明到来;怕就怕在,被黑暗同化,吞噬,彻底失去迎接光明的资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细数港乐辉煌时期那些事:静待下一个经典轮回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4773

相关内容

回顾经典:香港武打老电影的辉煌岁月
香港流行乐坛20年经典回顾
年度盛典回顾:那些年音乐风云榜获奖歌手的故事!
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 回顾那些年的经典瞬间
陈慧琳:传奇经典,音乐女王的辉煌岁月
时尚轮回,经典永存,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服装金句
香港娱乐圈的辉煌之下,却四处都暗藏着血与仇
从辉煌到艰辛:香港艺人的真实生存现状
54岁香港知名男星王贤志破产:辉煌背后的不易与新生期望
体育明星墙大赏:经典瞬间与辉煌成就图集分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