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值】“张扬”文娱圈绯闻,陷入了病态的审丑模式
一名年轻女性自述与导演张杨的感情经历,成了这两天舆论场上被炒得火热的事件。
当事人自曝以后,一些媒体随即跟进,采访、直播,立体化呈现,“二次炒作”的内容铺天盖地地占领了朋友圈。
当事人愿意曝光私生活,可以说是她自己的自由,公共舆论难以干涉;其中又有几分真几分假,是否侵犯了其他人的权益,也可以寻求法律的裁决。但是,媒体推波助澜,消费娱乐圈绯闻乃至畸形的感情,以“审丑”取代“审美”,无疑是一个很不好的趋向。
娱乐新闻可以有,但娱乐新闻应该以监督和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一段时间以来,娱乐新闻过多地聚焦于对演艺人员私生活的报道,报道者以扮演“狗仔”为能事。一些演艺人员也乐见其成,把有意无意地透露私生活情况当成炒作手段,以绯闻增加自己的曝光度。
诚然,公众人物个人隐私的适用范围比普通人要小得多。从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角度来看,对公众人物的私德开展监督,并非毫无价值可言。然而,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在报道时,追求猎奇的视角,“三观”扭曲,一味追求流量,不顾社会价值,实际上是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求私利。
客观而言,流量数据摆在那边,应该承认,这样的报道的确满足了一些特定受众的需求。但是,有需求并不意味着合理。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存在一定的文化禁忌,炒作一个普通公民的私生活细节,显然不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公共理性是弥足珍贵的。事件酝酿到现在,舆论场上充斥着网友对当事人的指责和人身攻击。目前,当事女性公开其私生活的真实动机并不明确,也许公众永远无法得知其真实动机,不管其发文真的是为了表达爱意,还是有着更现实的考量,舆论都应该保留克制,而不该陷入一场窥私、煽情、口水战的狂欢。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每每发生类似演艺人士绯闻事件,舆论都会自发地形成一场狂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现实中对演艺人士的严肃评价氛围还没有生成。演艺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一些演员靠颜值上位,演技无能,最后只能依赖绯闻维持曝光度。一旦炒作绯闻成了娱乐报道的“范式”,舆论也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引导公众把接受这类没有营养的信息当成习惯。
娱乐圈是活泼的,但活泼不意味着追求低级趣味。面对此起彼伏的演艺人士绯闻事件,一些媒体还是歇歇吧!无论是自媒体人,还是专业机构,都有责任为有价值的思考提供更大的舆论空间,以满足公共利益为开展报道的目标。
网址:【有言值】“张扬”文娱圈绯闻,陷入了病态的审丑模式 http://c.mxgxt.com/news/view/1271828
相关内容
【有言值】“张扬”文娱圈绯闻,陷入了病态的审丑模式酒井来华演出? 丑闻经济折射娱乐圈病态审美
娱乐圈头条:最新绯闻大揭秘!网红明星陷入丑闻风波
Prada“代言人魔咒”再现 日娱顶流陷丑闻
张继科再陷娱乐圈绯闻,是实锤还是又玩虚,八卦影响乒乓球
【深度揭露】内娱顶流杨洋深陷“睡粉”丑闻,葛斯齐爆料背后,是道德沦丧还是行业病态?
明星暂别娱乐圈原因:陈冠希陷丑闻 张柏芝离婚
符号的消费:娱乐报道中的“丑闻狂欢”【2】
娱乐圈H现象:从绯闻到公众审视,这个圈子怎么了?
3月娱乐圈大瓜:丑闻、争议与辟...@潇洒走一回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