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文娱印记”]港台文化:冲击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5-05-21 08:30

  本报记者 许岩

  说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在改革开放前的十几年里,中国内地人的眼睛里耳朵里,乃至脑袋里,听的看的想的都很自我。闭塞的环境导致了闭塞的思想与文化,内地几乎和世界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完全割裂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这里遇到了上锁的大门。改革开放之后,这扇尘封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一切禁锢人类文明的枷锁被打碎,内地人迎来了从未有过的文化对撞与思想交锋。这其中,港台文化无疑是最早映入人们眼帘,并被内地人民最快接受的,从此,港台文化与内地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就再未中断过。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月亮先生和正攻读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的齐丽斯女士,请他们就港台文化对内地的影响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内地经受“文革”动荡的时期,香港和台湾却因特殊的政治经济等原因广泛地与世界接触,吸收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港台文化的优势在于它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于它的宽容度,这既是历史时势背景造成的,也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虽然经过外邦长期的管制,但中华传统文化在港台地区沉淀下来,传承有序,并没有出现割裂的断代。同时,港台地区也把外来文化中优秀的一部分加以吸收利用。而在内地这方面,由于文革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文化氛围单调到基本上是流连于样板戏。传媒大学教授周月亮和艺术学博士生齐丽斯以电影为例介绍了当时内地和港台的差距:1973年内地开始恢复故事片的拍摄,几年中拍摄的大部分也都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政治影片。而同时代的香港,1970年嘉禾影业公司成立,翌年聘请李小龙回港主演《唐山大兄》,到了1978年,在香港主演《醉拳》的成龙一举成名,开创功夫片新高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则盛行浪漫言情片,这一类型的影片大都改编于琼瑶的小说,1978年,出演《雁儿在林梢》的林青霞与秦汉奠定了经典银幕情侣的形象。可以看出香港武打片、台湾言情片在内地的流行是有一定基础的,这些作品大都注重娱乐性,与内地的电影作品大不相同,其商业化程度和思想的自由度都令内地观众大为喜欢。

  港台电影流行的同时,金庸和琼瑶的小说也在内地风靡起来。邓丽君甜美的歌声伴随着三洋录音机春风化雨般流进人们的心里,当时内地还在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争论不休,1980年李谷一的《乡恋》还一度被批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等港台电视剧的引进,剧剧引起人们关注。1978年春,在《十月》创刊号上刘心武发表了“文革”后的第一篇爱情小说《爱情的位置》。一个月收到7000封读者来信,同年8月11日,《文汇报》刊登复旦大学学生卢新华短篇小说《伤痕》,报纸破天荒地加印了150万份仍然脱销。周月亮教授表示,港台文化正是迎合了这种文化需求心理,在长时间大面积宣传集体主义的情况下,强调了作为个体的人性,特别是对爱情的描写,把这一永恒主题还给了大众。所以,当改革的大幕拉开,港台文化是以大众最容易、最喜欢、最渴求的传播方式走进了内地人的视野———主要通过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通俗小说。港台的大众文化对内地文化的影响是最大最广的。有好多评论在谈起当时情景时,都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理性认识港台文化

  从邓丽君到四大天王,从金庸、琼瑶到梁凤仪、三毛,如果说80年代港台文化还是在沿海地区颇为受人关注,到了90年代初期,其影响范围已经遍及全国。1993年四大天王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当时满街都是港台流行音乐,人们模仿港台明星的穿着打扮,粤语突然成为了年轻人竞相学习的对象。台湾方面,92共识后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回乡探亲,文化交流也日渐繁盛,尤其是台湾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内地文娱节目的制作风格,内地主持人的台湾腔也盛极一时。周月亮和齐丽斯表示,“这是全盘接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低俗文化作品使得人们对港台文化的品位表示怀疑,此时人民日报也对港台文化进行了讨论,人们开始理性对待港台文化流行的现象。同时,内地的文化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像推出了刘欢、韦唯、毛阿敏等内地歌星,在电视剧制作上也出现了《围城》《四世同堂》《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等比较大气、更符合内地观众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后来把文化作为产业,电影作为了工业,这样的提法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都表现了一种对港台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全盘接受的理性态度。”

  ■日益融合的“中华文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地文化与港台文化的差异正在日益缩小,周月亮和齐丽斯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内地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世界文化接触频繁,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港台文化的这种中转站作用渐渐衰微。二是,内地文化也逐渐影响着港台文化,一方面,由于大陆资本对港台文化传媒事业的注入,使得我们在港台剧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内地色彩,这种影响更多的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优势互补。更重要的一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得华人世界更为团结,汉语语言系统和中华传统审美习惯使得香港与台湾在情感距离上越来越贴近大陆,如流行音乐中的词作者林夕、方文山,和以周杰伦为代表的中国风系列。三是,对于从小看着《上海滩》、文具盒上贴着翁美玲、天天唱着谭咏麟的80后们,接受港台文化本来就没有障碍,在他们进入社会主流阶层后的文化创作更多的不是区分港台文化与内地文化的差异,而是融合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资源。

  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内地文化不但与港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也与世界先进文化日益接轨,在讲求解放思想、理性思维的今天,国人必将去糟粕、取精华,向世界展示更加团结繁荣的“中华文化”。

  ■有奖问答来信请寄: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燕赵都市报文娱部,邮编050013。或者发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来信请注明“有奖问答”,并写清自己的联系方式。

  本栏目奖品由石家庄平安医院提供

网址:[30年“文娱印记”]港台文化:冲击与融合 http://c.mxgxt.com/news/view/1334899

相关内容

香港男演员,演技魅力与文化印记的交融展现
上海与香港文化交流辉映的十年:从亲密走向融洽
推动人文湾区深度融合 深港澳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开幕
中国画文人的诗书画印融合及其文化意义——以吴昌硕作品为例
娘惹文化与闽南文化 的交融和碰撞
互联网巨头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娱乐平台
元明青花瓷器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
70后:港台流行曲影响一代人 标签记忆: 电视机、港台流行文化、北京申奥
锡山文化印记
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的融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