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明星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破产了?!

发布时间:2025-05-25 01:28

宝子们,大消息!美国知名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上周日申请破产,CEO 安妮・沃西基也辞职了。周一开盘后,股价像坐过山车一样,直接暴跌 50%。现在 23andMe 市值还不到 2000 万美元,和最高点相比,暴跌了 99.7%,简直太惊人了。而它申请破产的原因很直接:找不到商业模式,董事会甚至觉得未来也没希望找到。

曾经的明星公司,风光无限✨ Once a Star Company, Shining Bright

23andMe 曾经可是行业内的大明星。2006 年,沃西基和几个伙伴一起创办了 23andMe,投身基因检测领域。当时人类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都对基因组测序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寄予厚望。

沃西基可不是一般人,1973 年出生的她,1996 年从耶鲁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毕业后,在知名基金 Passport Capital 担任投资顾问,负责医疗保健投资,重点关注生物技术公司。她前夫是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亲姐姐是谷歌高级副总裁、YouTube CEO 苏珊・沃西基,妥妥的大佬圈成员。

公司取名 23,是因为人体细胞有 23 对染色体。23andMe 的产品在当时超新颖,通过基因检测,能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史。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很多人对自己的血统充满好奇,比如硅谷创业者通过检测,可能发现自己有日耳曼人血统。特朗普祖上来自德国、拜登祖上来自爱尔兰、奥巴马有肯尼亚血统。

23andMe 起点超高,成立后就拿到了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 3 亿美元融资。红杉资本、谷歌、药明康德、因美纳等知名企业和机构也纷纷重金投资,前前后后融了十几亿美元。沃西基信心满满,认为通过 DNA 检测为消费者提供潜在遗传疾病信息,能 “彻底改变医疗保健”。

2008 年,23andMe 推出的基因检测试剂盒,还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发明。从 2015 年开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陆续批准 23andMe 的健康相关检测,涵盖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性贫血、某些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检测。2018 年,23andMe 和葛兰素史克达成四年合作,共同开发新药。2021 年,23andMe 通过收购特殊目的公司成功上市,股价一度飙升,市值达到 6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5 亿元 )。

但尴尬的是,23andMe 成立至今,服务了 1500 万用户,却从未盈利,累计亏损 23 亿美元。不仅如此,2023 年 10 月,23andMe 基因数据库数据泄露,近 700 万用户信息被黑客获取,用户愤怒不已,集体起诉 23andMe,最终以 3000 万美元达成和解。

沃西基曾找新山资本,想把 23andMe 私有化,以便慢慢改造实现商业化,但新山资本后来放弃了。3 月初,沃西基又提出以每股 41 美分的价格自己私有化公司,也没有成功。根据破产申请,23andMe 资产估计在 1 亿至 5 亿美元之间,负债同样在 1 亿至 5 亿美元之间。

从云端跌落,原因何在? Falling from the Clouds: What Went Wrong?

曾经的明星公司,怎么就落到这步田地了呢?

首先,23andMe 的业务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复购率。不管是最初的祖源检测,还是后来的疾病风险预测,用户花 99 美元得到结果后,就不会再买第二次,因为没必要测两次。

其次,23andMe 提供的服务并非刚需。很多人对祖源并不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也只是图个新鲜。而且它只提供信息,不解决实际问题。用户知道自己患某种疾病概率高,但 23andMe 无法提供精准诊断和后续医疗服务。

第三,市场竞争激烈。消费级基因检测门槛不高,市场逐渐饱和,用户兴趣被更垂直的服务吸引,比如癌症筛查、肠道微生物检测。新一代公司专注特定疾病领域,23andMe “广而不精” 的模式,很难满足专业医疗需求。

23andMe 想过把用户基因数据卖给药企研发药物,但用户数据使用存在伦理争议和技术限制。消费级基因芯片精准性不足,数据转化效率低。虽然 80% 用户同意数据用于研究,但数据质量无法支持药物开发,和葛兰素史克合作的 50 个项目,没有一个成功上市。

是公司不行,还是行业做不起来? Is It the Company's Fault or the Industry's Problem?

到底是 23andMe 团队不行,还是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本身就难以成功?

其实祖源基因检测确实不太赚钱。23andMe 最大竞争对手 Ancestry,是全球最大基因检测服务商,拥有 1800 万用户数据,年收入超 10 亿美元。但 Ancestry 一开始并不在生物赛道,而是通过文献整理做家谱,属于文化历史赛道。2009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市值仅 1 亿美元。2012 年,Ancestry 才开始做祖源基因检测,并以 16 亿美元完成私有化。2020 年,私募基金黑石集团以 47 亿美元收购 Ancestry 75% 的股权。

Ancestry 和 23andMe,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 Ancestry 8 亿美元收入来自给会员做家谱,只有 2 亿美元来自祖源基因检测。用户需要持续订阅,才能访问家谱数据库、历史记录和遗传数据更新。而且 Ancestry 很多用户是摩门教信徒,属于美国富裕阶层,家族意识强烈。Ancestry 拥有数十亿条历史档案,在全球家谱研究市场几乎没有对手,数据独特性增加了用户粘性,也吸引了研究机构和企业。如果剔除 8 亿美元家谱业务收入,Ancestry 大概率也会亏损,祖源分析这生意确实不好做。

Ancestry possesses billions of historical records and has almost no rivals in the global family genealogy research market. The uniqueness of its dy.xinshilidy.cn data has increased user stickiness and also attrac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If the revenue of the $800 million family genealogy business is excluded, Ancestry is highly likely to incur losses. Indeed, the business of ks.xinshilizz.com ancestral origin analysis is not an easy one.

在中国,也有类似公司,像 23 魔方、各色、微基因等。那么不做祖源检测,专门面向消费者做健康基因检测行不行呢?可以,美年健康旗下的美因基因,就是中国最大消费级基因检测与癌症筛查基因检测平台。2022 年 6 月,美因基因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 17.6 亿港元。美因基因提供营养与代谢检测、癌症风险评估等服务。2024 年上半年,美因基因收入 1.07 亿元,利润 3700 万元。但严格来说,美因基因属于 B2B2C 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年健康向企业销售体检服务,搭售基因检测。药明康德、华大基因也有类似个人服务,但不是核心业务,主要还是和 B 端合作。

消费级基因检测难做,最主要原因是基因与疾病关系不确定,检测公司检测深度不够,难以解决用户实际痛点。

宝子们,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哦。我参考了《市值不足上市时的 2%,硅谷明星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濒临破产》(硅谷 101)、《揭秘黑石史上最大单笔收购案:你的基因能值 47 亿美元?专家解读》(深科技)等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硅谷明星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破产了?! http://c.mxgxt.com/news/view/1399545

相关内容

昔日明星基因检测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昔日明星基因检测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融资26轮,昔日基因检测明星公司濒临退市!
435亿明星公司崩了,暴跌99.7%
400亿,“女版乔布斯”宣布破产
硅谷的那些明星产品是如何进行AB测试的?
从硅谷明星到诈骗入狱:“滴血验癌”的“神话”是如何破灭的?
互联网+基因检测=?康安智检打造互联网基因检测服务平台
“明星企业大逃离”接连上演,硅谷怎么了?
获1.15亿美元C轮融资,硅谷明星公司News Break跃升新晋独角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