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77、78级校友为爱再次相聚母校

发布时间:2024-12-16 20:54

        为了纪念邓小平对中央音乐学院扩招批示30周年,郭文景、陈怡、叶小钢、苏聪、陈其钢、瞿小松、谭盾等这些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坛驰骋的大师们,再次相聚在他们出发的地方,一起重温30年前美好而又不乏传奇色彩的大学生活,讲述30年来的艺术人生,用他们 最擅长的音乐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中央音乐学院77、78级校友可谓是群英荟萃、星光璀璨,作为第七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的压轴大戏,这个主题为"为爱再次相聚"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眼球"。将这些"腕"级人物聚在一起,实属不易。因此活动的内容也要搞得尽量丰富、多彩,有访谈会,更要有音乐会。
        2008年1月6日下午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访谈会,由音乐节组委会联合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单位共同组织和策划,部分77、78级作曲系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接受了采访。
        正像胡锦涛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说:"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年对于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批中央音乐学院77、78级同学来说,也尤为重要,并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是恢复高考,这些热爱音乐并且才华出众的骄子们才得以进入大学学习;正是当年邓小平同志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扩招批示,才使一批可能无缘进入这所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优秀人才得以入学;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这些优秀艺术家们才得以走出国门,驰骋于世界乐坛,书写中国音乐史的新篇章。为了一封信,为了爱,为了感恩,校友们相聚在访谈会上,隆重纪念改革开放,特别是30年前邓小平同志为中央音乐学院扩招的重要批示,表达对母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访谈会由当年为邓小平写信的青年教师代表开场。当时还是钢琴系青年教师的杨峻和潘一飞教授,回顾和讲述了写信的过程和学院招生考试的情况。随后,作曲系77、78级学生张小夫、郭文景、苏聪、张丽达和谭盾、陈其钢、叶小钢、陈怡分两批走上舞台,讲述改革开放之前和后来这30年来他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作曲家回顾了当时考试的过程和在学院学习的情况。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感受: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就没有这些人后来的成就。大学时光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各自的命运。他们对母校的热爱用尽千言万语也说不完。他们真心希望母校不断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加过当年招生考试和担任他们授课老师的吴祖强、苏夏等教授也出席了访谈会。校友们向这些曾经教授过他们的老师们表达了感恩和爱戴之情。王次炤院长在访谈会的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希望校友们共同关注音乐教育和母校的发展,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鼓励在座的青年学生们,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访谈会上,校友们幽默、诙谐的发言,对美好时光和师生情谊的深情回顾,对一些问题深刻而富有启发的谈话,使在场的年轻学生受益匪浅。最后,校友们还拿起各自熟悉的乐器共同即兴演奏了他们同班同学金月苓创作的《我爱北京天安门》。
        音乐家最擅长的语言无疑是音乐。访谈会召开的次日下午,校友们又移师学院音乐厅,举办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音乐会。相比访谈会,参加音乐会的校友更具有广泛性。

        音乐会上半场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演奏郭文景、陈怡、叶小钢、苏聪、陈其钢、张丽达、瞿小松、谭盾等77、78级作曲系校友的作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唐建平教授主持了上半场的节目。除了郭文景、陈怡、陈其钢未能到场,其他几位曲作者都被邀请上台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郭文景的《戏》为三件钹而作,以钹演戏,铿锵之间唱、念、做、打尽现眼前。陈怡的《中国古典舞蹈》为单簧管和钢琴而作,意图用西洋音乐表现中国古典韵味。叶小钢的《林泉》(筝曲)受香港刘诗昆音乐中心的委托而作,应委约者的要求,好听而易弹。陈其钢的《三笑》用丝竹管弦演绎人生百态,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苏聪的《大提琴狂想曲》是一部以莱茵河为命题的委约作品,作者有意将河流的意境和人的意志联系在一起。张丽达的《问渡--为两支古筝和一把大提琴而作》以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事迹为题材,描绘了屈原在水一方,泊罗问渡,向天求索,向地寻窬的情怀,同时也在探索他们这一代人心存的种种"为什么?"瞿小松的《定风波》采用苏东坡的《定风波o林中遇雨》和《念奴娇o赤壁怀古》两首诗词,打击乐的音响与吟诗的韵律(由作曲家本人吟诵)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将苏轼诗中的意境与气魄表现得酣畅淋漓。谭盾的《神秘的土地--为十二把大提琴而作》是为柏林爱乐乐团和西蒙·拉特尔先生而作。他希望每个乐手都有发挥的机会。这是十二颗心在做音乐的对位。

        音乐会下半场,是77、78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含附中)奉献的精彩节目。节目主持人、77级声乐系校友吴霜除了主持节目,还和他的堂弟、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合作演唱了《我爱你中国》,与中国评剧院乐队合作演唱了评剧《花为媒》片段。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黄河教授与学生们一起演奏了扬琴协奏曲《黄土情》,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赵寒阳与刘月宁合作了二胡独奏《秦腔主题随想曲》,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吹奏了笛子曲《山村迎亲人》,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男中音赵登营和男低音彭康亮,分别演唱了《菩提树》(威廉·缪勒)、《满江红》和《多么昏暗的夜晚--选自歌剧"麦克白斯"》和《杨白劳》。《杨白劳》是彭康亮30年前考学时的曲目,此番再度演唱,风采依然。最后,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为大家献上了明快、热烈的《阳光照在塔什库尔干》,并向学院赠送了他的作品CD和书籍资料。王次炤院长和图书馆馆长贾国平代表学院接受了他的馈赠。
        整场音乐会充满了浓浓的同学之情、师生之情。面对同学和师生,每个发言者都是百感交集。张丽达老师激动地表示:77年的扩招终于象神话一样圆了我的大学梦,那时的情景现在还依然清晰。我在22岁时成为作曲系一年级的学生,30年后,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学院和老师。驰骋国际乐坛的谭盾,忆起往事,也是滔滔不绝:1985年4月22日,我第一次在这个舞台上开了毕业音乐会。22年后的今天,我又第二次登上这舞台,真是感慨万千。虽然我不知道一生能居住多少个城市、能经历多少个班集体、能遇到多少培养我们的老师,但是北京、我的77级同学和老师们却对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年我们作曲系77级同学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切磋,彼此之间就象兄弟、姊妹一样。我们班是一个神秘的组合,一个神秘的土地。因为我们班有了张丽达而更加浪漫,因为有了瞿小松而更加玄而禅,因为有了刘索拉而嬉皮、随性,因为金月苓和鲍晋书而显得天真活跃,因为郭文景而土暴,因为陈其钢而更加诡辨,因为有苏聪而更加学问,因为有叶小钢而显得更加天才……还有一些优秀的同学已经离世了,我们由衷地怀念他们。一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更要归功于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无论是教主科还是教副科的老师,都传授给了我们非常广博且精深的知识与技能,给了我们一切的可能性和能量。我住过很多的城市,最后发现北京对我最重要,因为它奠基并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北京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改变了北京。今天展现给大家的音乐会就象是描绘一幅心路历程的地图,我们就象是花朵在音乐学院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慢慢成长,而浇花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
        鲜花、掌声、欢笑、眼泪,聚会总是短暂,而心的交融则可穿越时空。 77、78级是10年文革积攒的一批优秀人才,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们的成就令后人景仰。正如唐建平教授在主持词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推出其时代的文化精英,他们的作品给时代留下了印记,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作为时代的先锋他们不断把音乐向前推进,给今天的我们开辟出更为宽泛的艺术之路。他们的成绩举世瞩目,使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今天的音乐会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几十年来我国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

网址:中央音乐学院77、78级校友为爱再次相聚母校 http://c.mxgxt.com/news/view/230265

相关内容

中国音乐学院迎校庆复排歌剧《原野》
中国音乐学院制作歌剧《原野》首演 拓展高校歌剧创演空间
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复排《原野》,摸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中国音乐学院校庆版歌剧《原野》将用“新声”诠释经典
洞箫诗人回母校南阳师院分享“音乐·读书·创业”
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影视明星艺术家校友排名,北京电影学院第一
中国音乐学院校庆版歌剧《原野》六月上演,公布首演双日阵容
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影视明星艺术家校友排名,北京电影学院第1,上海戏剧学院第3—大学360度全景数据平台
民乐之韵遇到光影之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会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
明星在哪个学校毕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