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学校教会我们竞争和规则,却没教会如何感受美
“我虽然不遗余力地在攻击今天的艺术教育,但是并不是要取消艺术学校。我悲观的是良性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困难。”
4月22日,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来到混沌研习社,和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当下艺术教育困境的思考。
陈丹青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我做了《局部》这档节目,大概就是为了想要改变一些什么吧。
在《局部》里面,我不会给人教导。我的语言都是让你自己打开自己的眼睛,如何去看。我相信你们都比我聪明,懂得如何去看。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演讲者|陈丹青(著名画家,文学评论家,作家)对话嘉宾:张蓓(混沌研习社上海分社社长、花间堂创始人)
| 4月22日,陈丹青老师来到混沌研习社。图为陈丹青老师和对话嘉宾张蓓。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对话节选。
北宋《千里江山图》:不要小看18岁的少年
18岁的少年是一部崭新的机器
他的记忆力和反应力都是最强的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您在评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时候给了它非常高的评价,说它是一个独立的百科全书式的存在。但是您并没有从审美的角度去评价,而是从一个十八岁的画家这个角度去谈,说它通篇贵气,清秀逼人。您为什么那么看重十八岁。
陈丹青:千万不要看不起一个十几岁的人,千万不要小看他们。
我们扼杀了太多这个年龄最最珍贵的东西,至少在人文艺术领域,科学领域甚至也是这样。
13-19岁的少年是一部崭新的机器,他的记忆力,脑容量和反应度,远远超过以后的任何一个年龄段。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扼杀这个年龄段所有的感知系统。
这是我藏在《千里江山图》这幅画背后的意图。
| 有人问我艺术和商业的关系,答案很简单,没有金钱就没有艺术。
请各位想一想,自己在少年时代第一次写的信,画的画,你把那个时候的东西找出来,你会惊讶你当时的表达是多么的真挚。
为什么?你最初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最全心全意,没有世俗目的的时候。是你内心的一种力量让你在做这件事情。
那是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你最聪明最真挚的时候。
将来的你,也许能够更熟练地应对世界,但是你再也回不到这么一个全心全意毫无杂念的创作阶段了。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大约十年之前,你跟韩寒也有过一个对话,他是年轻一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您怎么样看待他身上的这股劲?
陈丹青:我非常喜欢韩寒。看到他我想到了“后生可畏”这四个字。他有一股气,他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几乎立刻可以弹回来。我非常喜欢看到年轻人这种毫无畏惧的状态,这就是年轻,非常好。
有人问我艺术有没有客观的标准,这种问题我不会回答,除非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客观。
19世纪印象派:梵高生前没有卖出过一张画
这可能是所有天才都必须要经历的
和历史纠缠的时刻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您在梵高的《海边的少年》里面提到了绘画的“完成”与“未完成”,未完成的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丹青:在座有很多企业家,商业里面有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艺术家是谁养着的?艺术家的老板是谁?
事实上,从古代一直到十九世纪末,美术都处在一个定件时代:有一个明确的买家付给你钱,然后你不可以不画完,不然你这笔钱挣不到。
可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印象派开始,历史上第一代靠自己养活自己的画家出现了,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职业画家。他画什么怎么画,随心所欲,你买或不买,都不打紧。
但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矛盾,公众要接受你这张没有画完的作品,甚至奉为上品,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当时印象派的画在艺术沙龙的目光看来,都没有完成,画的太粗糙了。印象派为此付出50多年不被公众接受的代价。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梵高生前没有卖出过一幅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个过程?
陈丹青:梵高的画作,比那个时候最大胆的收藏家所能接受的程度还要远一点。那个时候不要说收藏家,连印象派的画家都很讨厌他,觉得他画的太过分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他是真正的前卫画家。
伟大的阶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家认知范围内的伟大,一种是大家认知范围外的伟大。梵高属于后者。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前卫”这个词,可能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说历史看不懂他,也不接受他。另一种是他和历史彼此看不懂,彼此不接受。
陈丹青:就是这样。
一个新的东西出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抗。人类历史上也经常碰到这个环节,像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人,发现一个真理的时候,他和历史是一个面对面在扭打的过程,就是彼此都在问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彼此都在否定对方,大家都傻掉了。
因为一旦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以后,所有前面的历史都要重新看待。这是所有天才必须要经历的,和历史纠缠的时刻。
我的眼中没有艺术家,我只看到具体的张三李四。
20世纪达达艺术:杜尚的“不画画”
任何材料做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命名为艺术
“审美”这个词,将逐渐消失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陈老师您在局部的最后一集,向观众们介绍了一个决定再也不画画的画家杜尚,并以此结束了《局部》第一季的节。
您把杜尚的“不画画”作为现代艺术的起点?为什么杜尚的“不画画”那么重要?
陈丹青:杜尚差不多在一战结束前后,决定不画画。在此之前的100年中,整个欧洲都处在绘画的狂欢当中。
从一开始为贵族宗教画画,到后来为自己画画,艺术家第一次感受到按照自己想法画画的狂喜,然后到了二十世纪,真的变成了一个绘画的狂欢。
很难解释,为什么20出头的杜尚在这个狂欢之中放弃了画画。他画了一个《走下楼梯的裸女》,被朋友拒绝了。他说这件事打醒了他,他从此不再画画。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赌气的行为,或者是一个参悟的行为,从此开始用别的东西来表现艺术。
1917年他在美国的展览上放了一个小便器,这完全是一个挑衅。
在此之前,艺术的定义是非常清楚的,就是绘画和雕刻,除此之外的东西不会被认为是艺术。
但是自杜尚的“不画画”之后,这个定义遭到来大量的挑战,任何材料做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命名为艺术,而传统的绘画和雕刻越来越被边缘化。这是杜尚带来的后果。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在看到很多现代艺术品之后,我会困惑艺术和审美之间有关系吗?
陈丹青:当你说审美的时候,其实你还是没有摆脱1917年以前对艺术的定义,就是单指绘画和雕刻。我目前能解释的就是,人的认知是有一定距离了,到了一定极限之后,我们就不能接受了,要靠下一代人才能接受。
我想审美这个词以后可能会消失。审美在英文原文里面,即没有“审”,也没有“美”的意思。“审美”是中国人的翻译。审美,这个词带有一个权利感在里面,我觉得这个东西美不美,我觉得不美的东西,过不了我的审美观。
翻译带来了误解,这种误解有的时候会结出好的结果,有的时候又会带来无穷的误解,我们都活在这个误解当中。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有些人看到“达达艺术”的时候,可能就接受不了。
陈丹青:达达艺术是反审美的。它要把博物馆式的美学颠覆掉。达达早期的很多作品不但是反审美,而且是攻击审美的。
有一件作品叫红旗,就是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在一群人中间搭了一个台子,当场表演把月经从自己的身体里面拉出来,都是红色的。
她要挑衅的是什么呢?你们眼中的女性身体永远都是人体画中的那么妩媚。那我今天就给你看真实的情况。
她就是要打审美的耳光,所有人都是一声不响地看着。
为什么我们的问题都要带一个“最”?好像我们找到了“最”,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未来,科技和艺术会有怎样的结合?
人工智能取代了人力以后
艺术创作会不会成为人类的救赎?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接下来的艺术要表达什么呢?
陈丹青:不知道。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另外一个出来做红旗的人,他来挑衅红旗也有可能,这是一个范围太大的群体。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现在我们看到了很多波普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梵高就会变成一堆数字,您怎么看待科技和艺术的结合?
陈丹青:用手机、电脑画画,然后用PS来制造各种可能的图形,已经有很多的画家在做这件事,这个过程在欧美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有几件作品非常震撼,这很可能是“现在时”或者“未来时”的艺术,科技让所有人都可以创作,包括小孩子。
艺术创作的难度是越来越低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大家在创作过程中是不是非常开心?如果非常开心就达到目的了,因为人天生有智力有野心,喜欢挑战,他感到开心,就会不断挑战下一步。
研习社特邀嘉宾张蓓:有这样的说法,艺术的下沉,下沉到越低的阶层,说明社会越进步。
我们在座的,包括在线的很多社员都是从事科技行业的,对人工智能都非常感兴趣。
但是真正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还能做什么,感性艺术会不会成为我们人类最大的救赎?
陈丹青:未来会发生很多很多事情,如果我寿命够长的话,也许能够看到,但是我不敢奢望(笑)。
现场问答精选
我非常不喜欢“普通人”这个词
你可以告诉陈丹青(和老师同名同姓的少年),我18岁时绝对画不出这样好的画。
1、混沌研习社社员:我一个好朋友也叫陈丹青,跟你一样的名字,他也很喜欢画画,我们本来想设计一场“陈丹青对话陈丹青”,但是他就像你所形容的那样,十八岁,很害羞。
今天我带了一副他的作品过来,希望你可以看一看他的作品,给他提一些意见。
陈丹青:很牛逼。你可以告诉陈丹青,我18岁的时候绝对画不出这样的画。
混沌研习社社员:他想问一下,陈丹青老师我想考美院,我这样的水平行不行?
陈丹青:不要叫任何人告诉他行不行。让他自己在厕所里面大声告诉自己,我TM一定行!
2、混沌研习社社员:审美有高低之分吗?
陈丹青:我经常遇到这种问题,就说要问高低。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关心,自己是在高端还是在低端。
这就牵扯到大家内心的一个不安全感,非常害怕自己在低端,然后非常需要一个肯定的答案说,你在审美的高端。这样就放心一点。
这种问题我不会回答。就像如果你问我艺术有没有客观的标准,我也不会回答。
你先回答我,什么是客观?你的回答先让我服,服了以后可以谈下去。你如果都说不出什么是客观,我无法回答你。
3、混沌研习社社员:很多艺术家还有企业家,其实会在经历很多事情之后,会出现一种顿悟。在更高的维度返璞归真,您如何看待艺术家的顿悟和蜕变?
陈丹青:都属于把回答当成了问题的。这个人自己已经回答了,什么是顿悟。
至于什么是艺术家,我眼中没有艺术家,只有具体的张三李四,我不能替几千万的画家回答什么是顿悟。
4、混沌研习社社员:看画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在所有问题上找到一个“最”,好象找到“最”以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尤其是在这么多绘画里面,你最喜欢哪张这种问题。
我认为各种各样的都好看,就像花朵一样,我不想说我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混沌研习社社员:看到下一个画家就觉得很喜欢,同时又感觉很对不起上一个画家,总是在不断的背叛当中。
陈丹青:对,我这方面很花心(笑)。
如何看待艺术和商业的关系?
1、混沌研习社社员:我们如何看待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陈丹青:我前面说过,从古至今艺术家都是有人养着的。艺术不可能和钱没有关系,没有钱就没有艺术,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2、混沌研习社社员:您如何看待艺术的娱乐化和年轻化?
陈丹青: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不认为艺术就是苦大仇深。
从二战结束之后已经70多年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处在空前的经济增长和科学进步当中。
这种情况下很难呼唤一种所谓的严肃艺术,艺术会逐渐变成一种享乐和娱乐。人类离不开娱乐,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打仗的时候,我们照样跳舞,看歌剧。
娱乐在中国有点被贬低的含义,可是在国外,所有的电影电视,一切统称为“娱乐”,娱乐就是让人快乐。
我认为各种各样的花朵都好看,不想说我最喜欢的是哪一朵。
学校教会了我们竞争和规则
却没有教育我们如何感受美
1、混沌研习社社员:你提到现有的学校教育制度正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想大部分人都感同身受,学校教会了我们竞争和规则,但是没有教育我们如何感受美。
你觉得当下的中国教育应该如何去改变?
陈丹青: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看理想(陈丹青老师参与的艺术视频节目)”让我做了《局部》这档节目,大概就是为了想要改变一些什么吧。
2、混沌研习社社员:艺术是求新求异求变,教育却是标准化和模式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是不是无法被教育的?
陈丹青:不能这么说。我虽然不遗余力地在攻击今天的艺术教育,但是美院还在,它还是在不停地输出人才。艺术学校还是应该存在,我悲观的是良性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困难。
3、混沌研习社社员:有人说哲学和艺术都是痛苦的产物,陈老师的艺术是从痛苦开始的吗?
陈丹青:痛并快乐着,我觉得很好的一句话。
4、混沌研习社社员:陈老师你好,我是在798艺术区里工作的,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带着孩子去798看当代艺术展览,你认可我的这种想法吗?
陈丹青:干嘛要我认可?我觉得什么地方都要去,不只798,故宫,中国美术馆,所有能够呈现艺术的地方,无论新旧,都应该带孩子们去看,然后观察他们喜欢什么。
每个会化妆的女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1、混沌研习社社员:怎么看待在美学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你是更关注美学的整体性,还是局部特点?
陈丹青:如果你是一位女性,你早上起来一定会化妆,你的整体就是你的整张脸,你的局部就是眉毛和睫毛。
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你不会只给眼睛化妆,一定是整张脸都会注意。你还得知道今天的衣服和鞋子怎么搭配,你不会问艺术家,每个会化妆打扮的女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混沌研习社社员:想象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削平吗?
陈丹青:有一些人会消退,但有一些人会越来越强。
有一些老人的想象力让我受不了,我晚上散步经过公园,一大帮老头老太太跳各种各样的舞蹈。
所以说我觉得不是越老越没有想象力,不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对话型的人,我不做命题报告
1、混沌研习社社员:您的可爱和率性是通过文化教化后,拿捏得这么恰如其分?还是您的真性情就是如此?
陈丹青:(哈哈哈)就是给你们逼出来的。
十多年前我就开始被媒体采访,被大学请去做演讲。这种场合参加得多了,我就发现总是装太累了,正好我也不太会装,算了,不装了,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你们就很喜欢。你们每一次鼓掌都是对我的鼓励,这都是你们引导的。
2、混沌研习社社员:陈老师您好,您今天分享的方式有点特别,以往混沌研习社的老师更多的时候都是来带一个课题,然后围绕这个课题做分享。
您今天为什么会设计这么一个对话型的分享?
陈丹青:我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一个文学家,我没有非要告诉大家不可的学问。我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讲两个钟头的内容,真的没有。
所以你们最好不要高看我,我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告诉大家,艺术是这个这个样子,你们要怎么怎么做。
我是一个对话型的人,不是一个发言型的人。我不会做命题报告。《局部》算是我回国以后做的最认真的节目,如果说我画了50年的油画,真的有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的话,我已经全部放在《局部》里面了。
即使是在《局部》里面,我也不会给人教导,我的语言,都是让你自己打开自己的眼睛,如何去看。
我相信你们都比我聪明,懂得如何去看。
本文来源混沌研习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email protected]
网址:陈丹青:学校教会我们竞争和规则,却没教会如何感受美 http://c.mxgxt.com/news/view/300422
相关内容
大牛教育: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学历教育机构如何突围?陈丹青为何说:没看过莫言的东西,但我知道他获诺奖和作品无关
陈丹青:我从没忘记自己一直是个老知青
科学网—文体明星直聘教授为何引争议
女大学生:我差点被教授潜规则
受到“追星文化”影响音乐教育才兴起的吗?国际学校为何重视艺教育?
如何看待国家杰青、原吉林大学陈虹教授加盟同济大学?
文体明星直聘教授为何引争议—新闻—科学网
陈丹青为美国梦移民,18年后梦碎回国一幅画卖1.6亿,如今怎样了
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精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