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爱上王家卫,理解王家卫

发布时间:2024-12-20 02:55

他的痛苦,太美了。

文 | 清晏

编辑 | 王卓娇

曾经被问过一个问题,在这里趁机抛给诸位来思考:

王家卫和侯孝贤的区别是什么?

相信对这个问题,会因为大家对两位导演的理解,而生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从风格到叙事再到镜像,他们有着太多毫不相似之处。但我想把自己得到的答案放在文章最后,先在这里卖个关子,先说一个采访梁家辉、谈及王家卫时的小插曲。

梁家辉在《东邪西毒》里饰演黄药师

2016年采访梁家辉时,休息间隙闲聊,问及怎么理解王家卫的电影,他很是认真地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情绪——如果没感受到那种情绪,就没办法理解王家卫。”

尽管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继续追问这里所说的“情绪”,到底指向的是什么。但带着这种看法再去反观王家卫的电影,反而获得了一种豁然开朗或者说截然不同的理解:王家卫电影里近乎梦幻和呓语的镜头和画面,简单粗暴来说,给人一种城市人在酒足饭饱后,无处安放灵魂时的搔首弄姿与躁动。

这并不是在批评或者说否定王家卫,而是要用一种看上去并不恰当的比喻,把王家卫电影里那种情绪化的力量,再现得更形象而已。因为王家卫电影里始终充盈着过剩且纤细的情感波动,关键是这些电影里的主角,还要把这种情感波动,理所当然地处理成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而能够达到这个状态的人,必须是那些沉浸在物质极其富足、情感却百无聊赖的人。

或者换个大家都经历过因而都能理解的说法。

关于情感生活的痛苦。

那些因情感生活而生发的痛苦,但凡体会过的人都知道,即便用刻骨铭心来形容,都很难表述其万一,比如失恋、比如背叛、比如讨好,比如暗恋,等等。

但王家卫不同。

他电影里的痛苦,总能生出绚烂夺目的花来。

《花样年华》

比如《花样年华》。这个围绕着婚姻和忠诚的故事,说的是真实的、虚假的和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如何对当事人造成伤害:苏丽珍和周慕云是一个公寓里比邻而居的房客,他们怀疑自己的配偶与对方的有外遇,因为他们同时长途旅行去了日本。

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的关系就是从被背叛开始的。但导演对这场因为被背叛而开始的背叛和试探的感情的处理,始终处在典型的中国式缄默和情感的压抑状态里——他们欲拒还迎,但更欲迎还拒。

发乎情,但止乎礼。

这就是王家卫电影对痛苦的理解与诠释。

也就是说,尽管痛苦一点都不美,但王家卫却总能处理得很美。

而我之所以用那种并不恰当的比喻来说王家卫电影里的情绪,原因也正在于此:他把这种痛苦处理得太美了,以至于他镜头下的那些角色,几乎都变成了一种更高级的情感玩物,似乎他们并不是在痛苦中度过,而是刻意在靠近甚至体验痛苦,以便于在这个过程里,去领悟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和别致。

比如《阿飞正传》。张国荣扮演一个浪子,他对在小食部工作张曼玉调情,让她看他的表一分钟,然后对她说:“1960年4月16日下午3点前的一分钟,你跟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得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

说实话,如果把这句台词放在其他导演的电影里,它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以说是令观众感觉到尴尬的。因为它太矫揉造作、自我感动。但在王家卫电影里,这却是最精彩的一个瞬间,以至于我们但凡要复盘王家卫电影里的高光时刻,这个场景都不容被错过——就像张曼玉在独白里说的:不管张国荣是不是因为她而记得这一分钟,但她会一直都记住这个人。

也就是说,它的有效性,只能放在王家卫的电影里。

这就是王家卫的风格,或者是梁家辉所说的情绪——他擅长在硕大无朋的人生里,捕捉转瞬即逝的情绪时刻,并用令人如痴如醉的光影,给它们树碑立传。

还是《花样年华》。张曼玉一套又一套更换的旗袍,历来都是人们称颂艳羡的地方。但这种美,其实包含着王家卫对痛苦的渲染——丈夫背叛了她,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这令她矛盾的苦痛,就体现在她的旗袍上:这些无时不刻都展现着女性曲线美的衣服,包裹着她的颈部、胸部和臀部,却露出柔美的双臂,而且两侧的开衩还能看到富有弹性的雪白大腿。

换言之:身着旗袍的苏丽珍,既拥有端庄华贵的气韵,却还有着挑逗人心的诱惑。

在公映的版本里,王家卫要的就是这种痛苦的明确性。

或者说,苏丽珍和周慕云的关系越是暧昧不清,这种痛苦的明确性就越强烈。相信这也是为什么王家卫在后期剪辑时,删除掉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宾馆约会时发生性关系戏份的原因——尽管这里给出了明确答案,解释了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类似“恨铁不成钢”的恼恨与缺憾,但王家卫心里清楚:如果真的在公映版里给出明确答案,那就损伤了因暧昧不清带来的痛苦的美感。

这段被删减的戏,不仅改变了《花样年华》的基调,也改变了苏丽珍这个角色的性质。

类似被删除掉的,还有《花样年华》的另一场戏:四年后,苏丽珍和周慕云在柬埔寨邂逅,并且彼此接受了他们恋情已然结束的事实,然后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结尾——周慕云对这墙上的壁洞,讲述自己的心事。

倘若这段戏加在我们现在看到的结尾之前,它同样改变了周慕云这个角色的性质,同样也改变了《花样年华》刻意保持的暧昧的电影基调,否则我们看到的周慕云就少了一层忧愁,而变成了一个灰心丧气的失恋者,矫揉造作地对着墙上的壁洞说一些毫无用处的甜言蜜语。

也就是说,王家卫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暧昧谜团的美学边界和心理效果,更知道痛苦情绪要怎样嫁接才能生出有力的能量——让角色和故事都处在云山雾罩和暧昧不清里,发乎情但又止乎礼。

王家卫小心翼翼地处理恋情的诸种可能性,让他们在心理上演练着无数种尝试,却始终不会越过雷池一步——换成更流行的网络用语就是:

就那么一点事,主角们就在脑子里能演一出80集的连续剧。

顺着这个理解,来给出文章开头时我得到的答案,再合适不过——王家卫和侯孝贤的区别在于:王家卫是“屁大的事、天大地说”,侯孝贤却是“天大的事、屁大地说”。

当然,要更详细地理解这个答案,就是另一篇文章的事了,我们这里要说的重点并不在于此。

我们这里是要为大家理解王家卫,提供一种极具个人视角的看法,抛砖引玉来的。

如果大家有更大的兴趣去接近王家卫,不如去看看张建德的专著《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就像毛尖老师说的:

这是一本全息的王家卫论著。作者张建德凭直觉和理论,把寸帧寸金的王家卫放进了电影和文学史,照亮了最撩人幽暗的王家卫,也因此解答了盘旋在我们心头的许多关于王家卫电影的疑问,比如那个让很多人都痴迷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戴墨镜的男人,如此磅礴却又如此曲折?

相信看罢《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你会更加清晰地理解王家卫,也会更加深刻地爱着这个总是戴着墨镜的谜一样的男人。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作者: [马来]张建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培文

原作名: Wong Kar-Wai:Auteur of Time

译者: 苏涛

出版年: 2021-3

网址:《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爱上王家卫,理解王家卫 http://c.mxgxt.com/news/view/346995

相关内容

寻找王家卫
王家卫
王家卫:联结香港
王家卫 的能力
“后现代主义电影作者——王家卫”的背后
影视评论』 王家卫电影音乐的特点(转载)
各路明星如何评价王家卫,李安:王家卫,我的英雄!
王家卫电影背后的港人身份焦虑
从《一代宗师》看王家卫的电影美学
[巨蟹座明星]王家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