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发布时间:2024-12-20 06:59

  文丨黄梅梅 来源丨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

  原标题丨为何中国偶像养成类综艺只有“秀”没有“养成”

  随着鹿晗、吴亦凡等EXO中国成员的回流,TFBOYS以及“四千年一遇美女”鞠婧祎所在的SNH48等团体的迅速走红,偶像团体的市场价值被进一步放大。于是,偶像团体的养成迅速成为资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近日,一档“偶像养成”新综艺《美少年学社》在优酷开播。这是原湖南卫视金牌制作人张一蓓及团队闭关2年策划的首档原创网综,号称将“重新定义偶像孵化”,树立“中国式偶像养成”节目新标杆,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今年以来,偶像养成节目一直在推陈出新。年初,《2017快乐男声》接棒“超女”继续回归芒果TV,力求打造互联网偶像养成选秀第一品牌;爱奇艺则投资2亿元,携手国内顶尖的制作团队与四位大牌明星制作人,共同打造了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欲寻找中国年轻人的Hip-hop偶像;另外,由腾讯视频打造的《明日之子》、王思聪制作的《次元星计划》等几档偶像养成类节目也已提上播出日程……

  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计划推出和新推出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有近30个之多,偶像养成节目正成为真人秀综艺中最热门的类型。那么,这种如火如荼的盛景背后,此类节目有没有真正地在助推中国偶像的养成呢?文创资讯今天就来和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中国选秀综艺十年变迁:从电视选秀到偶像养成

  2004年,一首《想唱就唱》响彻中国大街小巷,开启了一个草根登上舞台的时代,也拉开了中国选秀综艺节目的序幕。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中国选秀节目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超级女声》的出现,让中国电视产业开始意识到选秀节目的巨大潜力,不少电视台都开始推出歌唱类选秀节目,试图打破湖南卫视一家独大的选秀市场。于是在当年,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央视的《梦想中国》也在选秀的大潮中有过短暂的闪耀,但大多数节目都没有做过三季就宣告终结了,只有湖南卫视将超女快男IP保留了超过十年的时间,直到去年以网综形式转战互联网平台。

  再后来,《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中国梦之声》等一批选秀节目席卷电视荧幕,在全国各大电台全面开花。而就在这时,广电总局开始了对歌唱类选秀节目的设限调控。于是一大波以韩国模式节目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占领了中国电视荧屏。

  而随着鹿晗、吴亦凡等EXO中国成员的回流,TFBOYS以及“四千年一遇美女”鞠婧祎所在的SNH48等团体的迅速走红,偶像团体所具有的产业链价值也越来越引起国内综艺界的重视。

  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2015年底,国内选秀综艺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偶像养成。

  也就是从2015年开始,《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等偶像养成节目开始席卷电视荧屏,并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电视节目类型。

  不同于韩国的练习生模式,中国偶像养成是来自日本的“舶来品”。而最早将偶像养成模式运用到内地造星产业的,大概是成功打造SNH48的丝芭文化了。早在2013年1月,SNH48就正式出道,借助AKB48“可面对面成长的偶像”概念和AKB48中国姐妹团的号召力,SNH48在对舶来文化保持高度宽容性和接纳力的上海,快速发展了一大批钟情于二次元文化及AKB模式的铁粉。SNH48的养成主要依托小剧场演出以及线下活动,这种模式周期较长,当然对于普通电视观众来说,曝光率也相对较低。

  于是,通过借鉴日韩偶像养成模式,国内开始出现一大批以互联网为土壤的偶像养成综艺。而这种所谓的偶像养成,不过是在歌唱类选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选手的综合素质,可以在荧屏上更加全方位展示选手素质提升的过程。比如《hello女神》、《国民美少女》、《2016超级女声》、《2017快乐男声》等。

  中国式偶像养成现状:能拿得出手的只有SHN48和TFBOYS

  同以往个体选秀节目相比,偶像养成节目几乎都是团体养成,这与韩国、日本近年来的偶像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如今,随着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的增多,出现了众多女团、养成系偶像的混战,比如Sunshine、Love-wings、Nice、SING、1931、萌萌哒……但走向主流、被大众认可的,除了SNH48,几乎没有了。

  放眼望去,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仿佛除了SHN48和TFBOYS之外,愣是挑不出几个令迷妹迷弟们神魂颠倒的男团女团。那么,SHN48和TFBOYS的成功,对中国偶像养成有没有可借鉴之处呢?

  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SNH48早期主要通过AKB48的模式输出、热度引流、曲库支持,后期也一直秉持着“打造面对面偶像”、“过程即产品”的理念做运营,包括高频度的公演、粉丝握手会、每年惯例举办的“年度偶像人气总决选”、“年度金曲大赏”等大型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发酵,也确实为这批女团线上、线下聚集了一大批忠粉。

  前段时间,SNH48正式脱离了AKB48。虽然也出现了不少叫好的声音,但后来SHN48“因地制宜”,有意识地将人气成员推向影视界进军。事实证明,这条路子被证明是对的。此外,在各种娱游联动、移动直播、移动粉丝社区和VR/AR内容研发等泛娱乐内容上,她们都没有落下。

  算起来,TFBOYS的成功也得益于练习生制度。其经纪公司时代峰峻于2010年开始招收12岁以下的少年进行培训,在王俊凯、王源的练习生时期,为他们安排翻唱歌曲、录自制节目,让其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规模曝光。由此积累的初代粉,也成为了TFBOYS出道打榜投票的中坚力量。

  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紧接着,TFBOYS凭借自制综艺《TF少年GO》在B站上火了,圈到诸多腐女粉后,“三小只”在音悦台打榜成功、进入主流媒体视线。有人说他们就像那个年代的“小虎队”,他们的代表作,如歌曲《青春纪念册》、综艺《全员极速中》、影视剧《爵迹》等等,都让其红透半边天。

  由此可见,不管是日韩还是中国本土,似乎可以得出一个公式:真正的偶像养成=长时间的训练+日益增长的实力+不断积攒的粉丝+强大的资金资源+代表作。

  中国式偶像养成困境:揠苗助长,偶像难“养成”

  从2013年至今,中国能拿得出手的偶像团体只有两个,相反,一个仅有五千万人口的韩国,一年却能出50个团,简直天壤之别。让人不禁质疑起,眼下如火如荼的偶像养成节目,究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眼前这“虚假的繁荣”?

  1.揠苗助长,三个月就想练出“天团”

  内地综艺节目缺乏原创、热衷于从国外引进版权,制作缺乏创新、创意环节,有些节目甚至干脆放弃创新,直接跟风,差不多的题材嫁接某类成功节目的一个点,就能打造出一档新节目。目前的偶像养成市场依然还有十年前超女、快男式选秀节目的影子,有的甚至只是换了层皮,本质依然没有改变,这也正是国内偶像养成节目与拥有多年经验的韩国模式之间的差距。

  事实上,国产综艺的生命周期非常短,超过三季的节目寥寥无几。但偶像养成却是个长期的过程,韩国之所以不断诞生世界级天团,源于背后的长期坚守,能耐住寂寞地训练。两年是最短周期,动辄还有七八年的。少女时代中的郑秀妍训练的时间就长达7年6个月;张艺兴2012年正式出道前曾在SM的练习室苦练舞蹈长达五年。这期间,培训生要接受各种魔鬼般的密集训练,从形体、舞技、唱歌等方面接受专业老师和系统课程的培养。

  但目前国产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播出周期一般在三个月,如果收视不好,基本上就没有下一季了。去年的《燃烧吧少年》,号称从几万少年中选出16人在节目中正式亮相,16位少年经历了三个月的训练和选拔过程,但节目结束后观众记住了几人?节目是否有下一季目前不确定,这16位选手的偶像养成路可能就此终结。

  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2.本末倒置,唱歌跳舞外加大腕吸睛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韩,所谓偶像养成,其实就是把练习生制度搬到台面上。韩国的偶像养成节目强调的不是选而是“养成”,它会安排严格的课程,包括形体、音乐、舞蹈、才艺、公众形象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只是披着“养成”外衣的选秀和才艺比拼,经过几轮晋级、唱几首歌跳几段舞,似乎昨天还是普通人的素人们,几个月下来就被包装成了偶像。

  由于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养成”过程,目前多数此类节目为了增加节目吸引力和可看度,依然靠重金聘请大腕来增加人气。翻看各个偶像养成类节目,评委或者导师阵容都十分耀眼,从天王、天后到当红炸子鸡,几乎囊括了内地和港澳台所有大腕。

  但其实,偶像养成类节目的舞台是属于素人的,并不需要庞大的明星阵仗,可现在很多偶像养成类节目还是将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导师的咖级、视觉效果的吸睛以及矛盾话题的制造上,对学员本身的培训、养成机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说白了还是为了录像而训练,这种表面功夫或许对收视和点击量会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偶像养成却毫无意义可言。过分倚重明星会损害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实质,有点喧宾夺主。而在韩国偶像养成类节目中,明星挑选成员和成员互动一般只占节目容量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明星只是这类节目的一种点缀和辅助,并不是主角。

  3.粉丝没有养成,缺乏情感共鸣

  对于观众来说,偶像养成节目一段时间的纪录片式拍摄方式符合他们对真人秀的收看需求,练习生台上台下训练、生活细节的呈现会时刻点燃他们的兴趣点,也会形成话题。对节目而言,偶像养成的过程也是粉丝养成的过程,偶像们并非一夜成名,而是通过粉丝们的持续关注、实际支持和大量互动,一步步实现的。

  然而,囿于总局限令,综艺节目不能出现“选秀嫌疑”的环节和画面,此类节目晋级选手基本是由导师、现场观众、媒体评审团、或是他们共同完成的,并没有一档节目是粉丝能决定的。尤其在提前很久录播的情况下,就算中途发现哪位学员人气超高,也没法把她重新选回来啊。

  由此,粉丝获得的体验是:纯看节目、不能投票,没参与感、陪伴感、代入感,自然也不会有亲手把偶像捧红的成就感。忠粉难养成,选出来的偶像也不一定是最有观众缘的那一个。

  4.后续造星资源不够,培养机制跟不上

  对于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而言,选手们的养成周期仅仅停留在平均3个月左右的节目中,结束之后一概不管,显然不符合正常的造星周期。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一些优秀的选手虽然有了一些粉丝,但这些选手今后如何进一步成长?如果没有后续的培训和推广、包装,节目结束后就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偶像养成”也就失去了意义。

  事实上,训练出道以后,战争才真正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后期经纪公司起到决心性作用。然而现在国内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刚刚兴起,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至于节目结束后能否将造星的后续过程完成得很好,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对于更新换代飞快、一年上马近百档新节目的国产综艺来说,能养成真正的偶像恐怕很难。

  目前,比较老牌的、成熟的艺人公司天娱传媒,在《燃烧吧少年》节目结束后,资源确实是薄弱了,也没有去湖南卫视这种一线卫视综艺露脸的机会。无独有偶,《星动亚洲》虽已播出两季,但真正有记忆点、有人气的学员少得可怜,耳熟能详的作品几乎没有。说到底,后续的培训、推广、包装,包括打造音乐+综艺+影视剧等在内的内容,都是必需品,不能断层才对。但现实是,走到这一步时,大家都露了怯。

  中国偶像养成如何破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大胆创新

  纵然,中国偶像养成节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链的入局者,就养不成自己的偶像,眼前的困局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偶像养成综艺还处在一个摸索期、混战期,入局者太渴望成功,没有什么耐心和经验。其实,希望还是有的,关键要讲究方法和对策。

  首先,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培养机制。

  眼下,中国的偶像养成节目,为了抢时间抢市场,往往推出的是“三个月速成班”。急功近利之下,只是模仿到了日韩偶像培养节目的驱壳,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养成”过程。

  事实上,偶像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吃“激素”长大的孩子总归是不“健康”的。韩国培养一个偶像,少则两年,多则七八年,这靠的是耐心和匠心。所以,中国偶像养成要想有所成就,并且走远,必须要学习日韩偶像养成的内核,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机制,做到气定神闲、慢工出细活。

  在后期出道后的培养机制中,可以根据国内的造星体系,将偶像从歌舞方面往影视作品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出道后,偶像团体除了出专辑、办握手会、做剧场演出,还得拍人气影视剧,最好还能时刻追随潮流、做一些有用的直播。事实上,SNH48和TFBOYS,红了之后都通过进军影视圈保持住了人气。

  其次,少一点明星作秀,多一点素人表演。

  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真正内涵和看点是素人成长蜕变的过程,是团队磨合和凝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冲突、碰撞和血泪,重在对成员气质、才艺、文化、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培训、考核和包装,大浪淘沙,在这一过程中,参加培训的选手们为了团队不断付出努力与牺牲,也会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如此选拔和养成的偶像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种种考验。而不是靠几个明星来撑起节目的热度,靠明星阵容来吸引受众,这就失去了偶像养成的意义。

  最后,少一点生搬硬套,多一点自主创新。

  日韩在偶像养成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文化背景不一样,受众群体不一样,不能一味地全盘接收,而是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因地制宜地推出一些新玩法。

  目前,中国的学员资源,主要集中在艺术类院校、从韩国回来的练习生身上。那么,根据目前中国受众的喜好,可以将一些自带话题的“网红”纳入练习生的队伍;根据互联网生态圈的发达,可以多和一些互联网平台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资源,推出偶像养成类网综,当然在这方面《hello女神》、《国民美少女》、《美少年学社》等已经在做积极的探索;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偶像养成节目可以引入直播、VR等技术,多做一些创新尝试;最后,偶像的养成,离不开粉丝的“供养”,因此,粉丝群体的培养势在必行,粉丝经济不可忽视。

  当然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文创资讯认为最重要、最好的养成模式,除了要玩转互联网之外、生产出一些优质、先锋的爆款,也很重要。比如,说到少女时代我们会想起《GEE》,说到Bigbang我们会想起《Fantastic Baby》。

  不得不承认,偶像养成是一片蓝海。但是,偶像养成不容易,周期长、成本高,想要将这张牌打好,就必须从长远考虑,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否则,只一味追求眼前效益,偶像养成类节目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丨传丨媒丨头丨条丨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传媒头条”】

网址:十年变迁的选秀,30多档偶像养成综艺,为何只“秀”无“养” http://c.mxgxt.com/news/view/353270

相关内容

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
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中国青年网
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docx
选秀综艺出道,虚拟偶像的最新养成路径?
后选秀时代,优酷《超次元偶像》打造全新偶像养成产业链
对话陈刚:从选秀到偶像养成
三问偶像选秀之一 从“超女”到“练习生”,为什么偶像选秀还在“火”?
中国偶像选秀十五年
“偶像选秀元年”之后,练习生选秀节目为何快速过气?
选秀变轨,偶像迷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