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50年“兴衰史”,其实就嘉禾和邵氏一本恩怨情仇录
说起香港电影,影迷们总有这样的一种情怀: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在影迷的心中香港电影早已远超电影了,她是一个时代。在那个属于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香港电影背后的故事远比电影里的故事要精彩的多。
1842年之前,香港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甚至到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割让,清政府仍不知道香港在哪。而后随着战争的爆发,香港很快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在野政客及富有商人在亚洲的最佳庇护所。”,甚至当年香港《光明报》曾大胆预言:“今后中国的文化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于香港。”
也正是这个时候,香港电影拉开了序幕。而香港电影拉开序幕的人便是邵氏兄弟。1932年,为了躲避战争,年仅25岁的邵逸夫和邵醉翁,兄弟两人带着在上海“天一影业”的全部家当,坐了七天七夜的船逃到香港,拍出中国第一部卖座的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时。
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一场大火,却将邵氏兄弟苦心经营四年的天一港厂化为灰烬。无奈之下,兄弟俩只能远赴新加坡,投奔三哥邵仁枚。直到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回港,并于次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 ,从此以邵氏兄弟为首的电影公司,正式将香港电影推向商业化。
鼎盛时期,邵氏不但影片享誉国际,更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香港电影著名导演。简直可以说,无论历史片、爱情片、喜剧片,还是武侠片、动作片、枪战片都是邵氏影业的拿手好戏。正如片尾的字幕所示:“邵氏出品、必属精品”。
那时候的邵氏,不仅以“电懋”两倍的片酬,挖到连续四次拿下亚洲影后的林黛,而为港人之疯狂。只可惜好景不长,来邵氏没几年的林黛,却因为因婚姻变故,留下遗书后,吞安眠药在家中自杀。就连当年57岁的邵逸夫都忍不住老泪纵横,叹着气连说三次“太可惜了”。
而林黛的离开,也“带走”电懋董事长陆运涛,他因飞机失事遇难,公司随之倒闭。从此以后,香港电影的大梁,就由邵氏挑起。而邵氏之所以能挑大梁,除了无法撼动的工业体系,还有才华横溢的四大导演--李翰祥、张彻、胡金铨和楚原。
但是因为当时邵氏实行员工合同制,导演酬劳的分配也是实行工酬制度,以及邵氏“忠臣”李翰祥和张彻之间的战争,最后,以李翰祥、胡金铨的背叛,开启了没落的序幕。随着李翰祥和胡金铨先后离开,在邵氏打拼了13年的邹文怀,也因为方逸华入主邵氏管理层而决定离开。同样,邹文怀的离开,也带走与他交往深厚的梁风和何冠昌。
而从邵氏“叛逃”后的邹文怀,联合何冠昌、梁风,购入国泰片场旧址并将其改名为嘉禾制片厂,并集资200万港元创立了嘉禾影视,正式自立门户。可能是因为邵氏本是家族企业,或邹文怀本就不想打一辈子工。从此,也拉开了邵氏和嘉禾的恩怨情仇。
不过,成立之初,业内人士普遍不看好邹文怀,他们认为嘉禾能维持下去已是万幸,抗衡邵氏简直是痴人说梦。而邹文怀是幸运儿,他遇到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华人巨星--从好莱坞回港发展的李小龙。
其实,李小龙当初是被邵氏看重的,以当时邵氏的电影地位,李小龙本来应该选择邵氏。但因李小龙开出条件:每部片酬一万美元,拍摄时间不能超过60天;只拍自己满意的剧本,否则不干的。但是最后却因为邵逸夫却觉得李小龙开的条件过于苛刻,不肯点头,一气之下李小龙选择了邵氏的对手—嘉禾。
最后,邹文怀亲自到美国拜访李小龙,面对诚意相邀和高达7500美金/部的片酬,李小龙最终答应为嘉禾拍两部电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门》,最后一举创下香港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350万和450万的票房。
嘉禾的成功,最后让邵氏顿时慌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今天实在太累,就写到这里,后续再更新】
网址:香港电影50年“兴衰史”,其实就嘉禾和邵氏一本恩怨情仇录 http://c.mxgxt.com/news/view/380198
相关内容
香港演艺圈巨头恩怨,邵逸夫的步步紧逼,造就嘉禾的辉煌商业模式选择:邵氏兄弟vs 嘉禾影业
商业模式选择:邵氏兄弟vs 嘉禾影业
邵逸夫与他的邵氏王国:笑傲江湖数十载
香港好莱坞 揭秘邵氏电影的传奇与衰落
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十大经典电影 邵氏必看电影排行 邵氏电影代表作盘点
邵氏电影为何没落?只因邵逸夫太过“精明”
香港电影13——邵逸夫全球攻略
《70年代香港顶级富豪:邹文怀的发家史》